理论教育 企业如何实现内部监督流程?

企业如何实现内部监督流程?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监督是持续演进的动态过程,企业可通过持续监督、单独评估或两者并用来实现这个过程。企业上下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在整个企业内部统一该标准,这是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向和基准。内部监督人员应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后续追踪,以确保发现的问题都得到整改。

企业如何实现内部监督流程?

内部监督是持续演进的动态过程,企业可通过持续监督、单独评估或两者并用来实现这个过程。依据COSO委员会2009年1月发布的《内部控制监督指引》,内部监督流程主要包括建立监督基础、设计和执行监督程序、评估和报告监督结果、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环节。

(一)建立监督基础

1.高层基调

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对内部监督要素应保持正确的论调,表达企业高层对内部控制及监督要素重要性的认识,强调监督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恰当表述高层对内部监督的期望。高层基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董事、监事的言论基调会影响管理层执行监督和对监督的反应方式。同样,管理层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员工行为。企业高层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恪尽职守,依据规程和制度实施管理,尊重和支持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积极沟通和反馈监督结果。企业高层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沟通渠道畅通,使监督结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举报制度和反舞弊机制,以帮助发现和阻止公司内部的不当或违规行为。

2.监督机构

监督职能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来实施,因此,监督机构设置和监督人员配备是影响内部监督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监督机构的独立性、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监督机构及人员被适当授权等,是形成有效监督的重要基础。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等。

3.理解和把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依据、标准

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合理保证程度。有效性应从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两方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应结合内部控制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应认定内部控制无效。内部监督的内容应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信息与沟通等要素,重点关注:①内部控制各要素是否存在并有效运行;②是否系统梳理了各业务、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③是否针对风险点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④是否针对细化的控制目标及风险点实施了具体的控制活动;⑤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是否得到持续一致的运行;⑥实施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⑦是否存在随意突破授权或不按制度及流程执行的情况。

企业上下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在整个企业内部统一该标准,这是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向和基准。

(二)评估和报告监督结果(www.daowen.com)

1.监督结果排序

按缺陷的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控制目标的偏离。一般缺陷就是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缺陷的定量和定性确认标准。定量方面可依据缺陷导致的可能损失占资产、收入或利润等的比率确定,定性方面可依据缺陷潜在负面影响的性质、范围等因素确定。按监督目的和缺陷严重性排序,有助于确定所要报告的层级。

2.报告监督结果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及时报告给执行该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人,并向比这些人更高级别的管理层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监督者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整改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并以书面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应按严重程度确定报告层级,重大缺陷应与审计委员会、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沟通,涉及董事和高管的缺陷应与监事会沟通。

3.后续追踪

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监督人员应根据监督结果,针对缺陷和薄弱环节给出整改建议,并对需要后续整改的问题进行汇总,编制后续整改工作通知书。董事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应分析缺陷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并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状态、整改责任人等。内部监督人员应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后续追踪,以确保发现的问题都得到整改。

(三)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

无论是专项监督还是持续监督,都需要对监督结果给出结论。在实施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企业应根据监督结果排序、报告和纠正情况,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并出具监督评价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