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同范围与目标控制

合同范围与目标控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同控制是指单位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控制,就是找出合同磋商、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各环节的风险点并加以控制,以规避风险的发生,达到预期的目的。合同控制具有全程性。

合同范围与目标控制

(一)合同控制范围

从范围上看,合同控制包括采购合同、工程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人事合同以及其他合同,一般以书面合同为主。合同控制是指单位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控制的内容,合同的审查、监督、控制是单位合同控制的主要手段。合同控制,就是找出合同磋商、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各环节的风险点并加以控制,以规避风险的发生,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构建合同风险防范体系,就是找出合同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制订与之对应的系统、完整的措施,并按照制订的措施操作,以便降低合同风险,实现单位经营的合法化、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合同法分则列出以下15种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予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基本包括以上全部合同类型,而且符合单位合同的一般特点。合同控制具有全程性。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都应有法律顾问部门的参与,不仅仅重视合同订立前的工作,更要重视合同订立之后的履行和后续管理,才能有效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合同控制具有系统性。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很多经济活动都需要签订各种合同来进行规范。合同控制贯穿单位日常经营始终,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涉及单位的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但是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控制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单位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应采取单位设立相应的法律顾问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www.daowen.com)

(二)合同控制的目标

合同控制的目标为确保合同内容、合同管理与合同执行的规范性。第一,确保合同内容的规范性,要求合同相关的法定要素齐全,文字表达准确,违约责任关键条款明确,签章填写规范,涉及工程类合同应签订保修协议,明确质保金比例及保修期限等。第二,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实行专人登记保管,避免因不及时归档造成合同遗失的问题,健全合同签订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机制,避免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脱节。第三,确保合同执行的规范性,强化合同执行力度,及时主张权利并承担义务,对于特殊事项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修订合同文本。合同控制业务流程主要关注以下几点风险:第一,合同管理职责是否过于分散,是否造成多部门共同管理的边际盲区,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二,合同签订是否与预算指标匹配;是否预留跨期业务合同的预算指标,影响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单位是否将合同签订后续管理放在财务部门,是否忽视业务部门和法律部门的归口与审批,合同管理是否合法合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