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设计准备
设计准备,是内部控制设计的首要环节,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设计应从认识、人员、时间、经费保证上等进行长期准备。若领导不重视,上下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就很难有效推进。就具体内部控制设计技术层面的工作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需求
界定需求,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需求的界定。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因主体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动因而不同。为满足外部监管部门要求、内部控制设计要突出合规性和全面性,以满足监管部门要求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出发点。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内部控制设计,要突出针对性和有用性。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因主体及其运行的特点而不同。不同的主体有自己的特点,主体运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设计的需求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包括:①设计或完善整个内部控制体系。②设计或完善重要项目或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设项目、采购业务等的内部控制。③改进商业流程或绩效。有些主体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就是为了改进特定商业流程或提高绩效。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设计,注重对商业流程的分析或影响绩效诸多要素的分析。主体进行内部控制设计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在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界定需求对内部控制设计至关重要。
2.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就是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内部控制目标是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向。确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需要的,但过于笼统宽泛的内部控制总体目标不便于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目标应当具体且便于理解。因此,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
3.成立小组
成立小组,就是要成立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组,这是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是内部控制设计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在组织和人员上的保证。内部控制项目组包括领导组和工作组,工作组还可进一步细分。不管项目组怎样组成,也不管项目组如何细分,领导是关键中的关键,内部人员和外部咨询专家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
4.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就是收集内部控制设计方面的初始信息,是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工作,是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组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应贯穿内部设计全过程。收集的信息因单位、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结构、部门岗位职责及现行各项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信息。
5.初步了解
初步了解,就是初步了解内部控制状况,是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前提。
6.制订计划
制订计划,就是制订内部控制设计工作计划,是对内部控制设计项目实施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涉及几个项目组的大项目,制订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是必要的。一般的小项目工作计划可与实施方案合并。
7.编制方案(www.daowen.com)
编制方案,就是编制内部控制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是实施具体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的具体依据。内部控制项目实施方案要具体、可操作,一般应包括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人员、具体时间、具体流程、具体方法、具体要求。
8.下发倡议
下发倡议,就是下发内部控制设计倡议书或通知书,为内部控制设计工作造势。内部控制设计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多部门全力配合。这就需要高管人员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在内部控制设计开始前,下发倡议书或通知书,并由高管人员组织涉及内部控制设计的有关部门干部和员工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启动仪式,阐明进行内部控制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配合要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设计实施
1.评估内部控制成本
由于内部控制设计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对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调查内部控制现状,从而确定满足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实现内部控制设计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内部控制成本。主要包括:①调查内部控制现状。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向有关人员询问内部控制情况;查阅有关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和文件;查阅以前年度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档案。②评价内部控制健全程度。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将内部控制现状与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潜在风险,进一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③评估内部控制成本。在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体系有所了解和进行评价后,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初步评估达到预期目标将要发生的控制成本,从而决定内部控制设计阶段将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2.制订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计划
经过对内部控制设计需求的界定,确定了内部控制设计的目标,以及评估了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评估成本,注册会计师应当制订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计划,包括人员、时间及具体设计活动安排等。
3.整合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是根据顺序连接,对某项业务活动进行内部控制的步骤以及相应的环节。它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4.鉴别控制环节
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问题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会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为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简要说明的一点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具备确定的要求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般控制点,反之亦然。
5.确定控制措施
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创立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完成的。这些为防止和发现错误而在某个控制点所应用的每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如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审批”控制点,就设有:①主管人员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②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或盖章;③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等控制举措。银行存款控制系统的“结算”控制点则设有:①出纳员核查原始凭证;②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③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④签字或盖章;⑤登记结算登记簿等控制措施。以上两个控制点的不同,说明由于其控制的业务内容与实现的控制目标不同,相匹配的控制措施也不相同。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控制目标和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与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