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部牵制:公司萌芽期的必经之路

内部牵制:公司萌芽期的必经之路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牵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为标志,至今仍然是控制活动的思想精髓。所谓不相容职务,是必须予以分离的职务,如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处于萌芽状态,企业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片面强调内部牵制机制的简单运用和通过账目核对来实现其控制目的。内部牵制思想从其出现到理论的产生大概经历了几千年。

内部牵制:公司萌芽期的必经之路

1912年,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内部牵制”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因此,内部牵制“要求在经营管理中凡涉及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收付、结算及其登记工作,应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处理,以便彼此牵制,查错防弊”。

内部牵制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为标志,至今仍然是控制活动的思想精髓。所谓不相容职务,是必须予以分离的职务,如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处于萌芽状态,企业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片面强调内部牵制机制的简单运用和通过账目核对来实现其控制目的。

内部牵制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职能:

(1)实物牵制,例如把保险柜的钥匙交给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不同时使用两把以上的钥匙,保险柜就打不开。

(2)物理牵制,例如仓库的门不按正确程序操作就打不开,甚至会自动报警。(www.daowen.com)

(3)分权牵制,例如采购与审批、验收业务都分别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处理,以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4)簿记牵制,例如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

内部牵制可以看作内部控制的雏形阶段,目的就是查错防弊,形式是通过人员之间职能的牵制实现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执行层面。内部牵制思想从其出现到理论的产生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理论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工业革命后,以资本和技术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内部结构愈加复杂,再加上外部竞争的加剧,必须强化内部管理,这时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他们提出“管理”与“控制”等概念,要求把管理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强调职务分离。这是内部牵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