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社群化的命运共同体

打造社群化的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逐渐演变为以情感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在消费新零售的商业模式下,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是通过打造粉丝会员化、会员社群化、社群圈层化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将不断向消费者传递共商、共享、共赢、共生的价值观。会员社群化是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第二步。在这个递进过程中,社群领袖不断释放自己强大的领导力,最终促使社群成为命运共同体。

打造社群化的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共同体”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如社会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和经贸共同体等。“共同体”仿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共同体”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他将“共同体”从社会概念中剥离出来,他认为“共同体”是以共同理解为前提,以血缘、情感、地域或伦理为纽带,将人凝聚在一起,形成关系紧密、互帮互助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内的成员有着相似的传统习惯、相同的是非观念和一致的三观。当三观一致的人相聚在一起,便能实现同频共振,达到灵魂契合。

今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共同体”不再只是以血缘和地域来划分。互联网技术让原本毫不相关的个体有了连接,形成“脱域的共同体”,我们也可以将它称为“社群”。

社群是由一群有着相同兴趣、态度、爱好和三观的人所组成。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社群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逐渐增强,共有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社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逐渐演变为以情感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从“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是概念的重塑,是在概念意义上形成的一种新的规则。

一方面,“命运共同体”继承了“共同体”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仍然是将整个社会关系、社群关系看作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有机体。

另一方面,“命运共同体”从以追求个体情感和利益为主的“共同体”转向整体命运共存、利益共享的社群,向外界传达了共商、共享、共赢、共生的价值观和正心正念、正行正果、利他利众的理念。

作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话语符号,“命运共同体”不仅为企业重新设定了行为动机和目标,还为重构社群结构指明了方向。但是,只有“命运共同体”这个词语不足以建构起更深层次的有机体,还需要通过载体来建立全新的认知和架构。(www.daowen.com)

在消费新零售的商业模式下,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是通过打造粉丝会员化、会员社群化、社群圈层化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将不断向消费者传递共商、共享、共赢、共生的价值观。

在市场中,会员体系曾经风靡一时,大到零售、电信,小到美发、餐饮,都在运用会员体系维护消费者关系。如今,会员体系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消费者流失率高,企业的获利空间逐渐缩小。在此背景下,企业想要创造持久性的商业收益,必须打造出差异化的会员体系,而粉丝会员化是当下消费新零售商业模式下具有强大优势的体系之一。

在消费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粉丝会员化是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步。在粉丝经济中,粉丝的交流和消费是通过情感来驱动的,核心在于激发粉丝内心的热情,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都是围绕着粉丝进行的。同样,粉丝会员化也是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让消费者从一开始就被喜欢的产品吸引而加入,挖掘消费者的情感点,并延续加强该情感点,最终运用感性因素,吸引粉丝加入会员。

会员社群化是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第二步。会员社群化是将有着共同利益和兴趣的会员连接起来,形成社群,在社群内进行互动并产生内容。会员社群化的本质是建立起消费者信任的高效方式,也是企业最贴近消费者的思维模式。

当实现了粉丝会员化和会员社群化之后,就到了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最后一步——社群圈层化。社群圈层化以社群领袖为中心,社群粉丝则围绕社群领袖呈现出层级化递进的关系,从最初的盲粉到铁粉,从铁粉到钢粉,从钢粉到金粉。在这个递进过程中,社群领袖不断释放自己强大的领导力,最终促使社群成为命运共同体。

人的圈层通向商业的圈层,企业在自己的圈层里,要学会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打造一个“命运共同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在消费新零售的商业模式下先人一步,主动、自觉地引导发展,那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转变产生突破性的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