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归因理论和折扣理论详解

归因理论和折扣理论详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是社会感知者,可以对他们观察、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原因推论。归因理论指出,消费者对赞助商的动机有积极、消极两种归因,赞助者总希望消费者接受产品的好品质而减少对其获利动机的归因。但消费者显然不可能明确了解赞助商的动机,他们可能将赞助看作赞助商的自我促销活动。Heider指出影响动机归因的两种因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Kelley’s的折扣理论,如果有可供选择的解释,消费者对现有的解释会打折扣或者减少。

个体是社会感知者,可以对他们观察、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原因推论(Dwane,2002;Rifon,Choi & Trimble,2004)。归因理论指出,消费者对赞助商的动机有积极、消极两种归因,赞助者总希望消费者接受产品的好品质而减少对其获利动机的归因。但消费者显然不可能明确了解赞助商的动机,他们可能将赞助看作赞助商的自我促销活动(Rifon,Choi & Trimble,2004)。Dean(2002)的研究显示,积极归因导致赞助商公司形象提升。

Heider(1958)指出影响动机归因的两种因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Kelley’s(1972)的折扣理论,如果有可供选择的解释,消费者对现有的解释会打折扣或者减少(Dean,2002;Rifon,Choi & Trimble,2004)。研究表明,当外在动机用于解释事件时,内在动机会大打折扣,消费者的归因取决于环境突出的信息或者特征,他们更倾向于将赞助者的动机归结于外部因素——获取金钱,而不是其对产品的信念,除非明确表明赞助商并未获得金钱激励(Moore,Mowen & Reardon,1994;Hunt,Sparkman Jr & Wilcox,1982)。(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