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人性的假设决定了管理模式
任何一名管理者在选择管理模式之前,都有一个自己对人性的推断,所以对人性的分析不仅仅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而且是每名管理者所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管理精髓。
(1)经济人——泰勒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把工人看成是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把T人看作纯粹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主要是通过改进工作条件和报酬来提高生产率。也就是,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自私的,如果不严加看管就会偷懒,因此,管理者对T人就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也就是奖金加“炒鱿鱼”。为了防止T人偷懒,管理人员依据“动作一时间”研究制定了严格的劳动定额。其特点是,一切必须按规定动作进行,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就是古典企业管理模式。
(2)社会人——行为科学。泰勒制极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劳资矛盾尖锐。哈佛商学院梅奥教授和他的助手们从1927年开始,在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T厂进行了为期8年的一系列试验,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Hawthore Studies)。
1)梅奥开始研究管理中员工的心理问题,对霍桑电话机公司2万多名员工进行了调查,被访问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研究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不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T人不简单是“经济人”,T人在生产中绝对不是机器的延伸,也不是简单追求金钱收入的,而是有m、有肉、有感情的“社会”人。他们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因此,除了工作条件和报酬的改善外,还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会主动寻找责任。所以应该研究员工的动机、关心员工的需要,然后加以激励和引导。(www.daowen.com)
2)梅奥选择了14名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进行观察试验,结果发现:组织中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因共同的爱好、兴趣等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并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效率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士气,而士气提高则取决于社会因素,特别是员工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即他们的工作是否被上司、同伴、社会所承认。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因而效率也就越高。
从上可知:管理人员更看重效率,而员工更看重感情。如果班组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往往无法理解员工的行为。非正式组织反映了明显的从众倾向,其成员的交往以义气和兴趣为基础。班组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从空间上隔离,并团结好其他班组成员,共同完成班组工作。
(3)复杂人——权变管理。在对人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人是复杂的。“复杂人”的理论一方面认为人本身很复杂,另一方面则认为人随着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因此对人的管理也应随之变化。基于这样的分析,产生了权变管理的方式。权变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能力各不相同,且随人的发展、环境、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组织管理者,应根据员工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问题,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运用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自动人——人本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结构的变化、人员素质的提高,更多的人在工作中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更加主动。因此,现在不少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类企业,不仅重视对人的激励,而且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因此在管理中也更加注重团队建设,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对人性的关心。这就是现代管理中越来越提倡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