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计划:小松村和关柴计划的对比及振兴方案

乡村计划:小松村和关柴计划的对比及振兴方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不足为奇的是,小松村计划的许多方面在关柴计划中都有所体现。村农业协会负责公布计划,通过农协技术员进行新农技和技术改良讲座,此外还负责督促改革的贯彻执行。在“副业”一栏中,经济振兴委员会提出计划大幅增加草编包、草编绳、竹工艺品、豆腐和土布衣服产量,这里仅列举几个项目。关柴的振兴计划号召村里五年内将“购买化肥”的开支减少40%。

乡村计划:小松村和关柴计划的对比及振兴方案

1935年春,关柴经济振兴委员会用长达45页的手稿勾勒出关柴的未来。振兴计划吸取了各家各户和各个村落的建议,并描述了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改革细节。目录清楚地列出了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

1. 加速推进生产

2. 减少购买化肥的开支

3. 与木材相关的计划

4. 改革农业管理

5. 扩充与改良耕地

6. 销售和采购

7. 资金问题

8. 发展产业合作

9. 债务整理的方法

10. 改革日常生活

11. 改善卫生设施

12. 改善社会设施

13. 改善教育设施

14. 与村民有关的道德教化事务

村里对计划实施的范围几乎不做控制。关柴的计划与1934年福岛大约40个社区起草的计划相比,二者所探讨的主题虽不能说完全一样,但也较为类似。(64) 由于当局已确定计划的类别,当地规划者只需决定在金融改革或水稻种植方面采取何种行动,而不必考虑这些议题是否已包含在计划内。这种安排有助于社区忽略次要方面,保证他们有充足精力处理更重大的问题。社区必须面对的任务是围绕改进农业经营、减少化肥开支以及加强家庭财务管理等问题制定计划。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改革,而经济振兴计划就是改革的出路所在。以下几节总结了关柴计划中倡导的若干关键因素。

生产

不足为奇的是,小松村计划的许多方面在关柴计划中都有所体现。如小松村计划中,建议村民在无需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下种植更多更好的作物。计划中的7种主要经济作物中,只有小麦的耕地面积比开始时增多了。(65)

五年计划中,村民希望水稻和大麦增产20%、西红柿增产37%、小麦增收60%、大豆增产超过70%、柿子增产超过75%、蔬菜产量翻番,因此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农民来说,提高某种作物产量的做法很简单,只需投入更多土地;如果种植面积加倍,种植密度不变,就可以得到2倍的产量。但是关柴农民很难扩大耕地面积,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利用现有土地提高收成。换句话说,1933年村子平均水稻收成是每1/10公顷稻田收获2.7石,第一个计划阶段结束时,他们计划在不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收获3.3石水稻。其他作物也属于类似情况,只有小麦和柿子除外,小麦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扩大了种植面积,而要想柿子增收就需要多种树,或许可以在那些不能种庄稼的土地上种柿子树。(66)

这项计划并没有停留在提出目标上,而是列出简短的清单,告诉农民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除建议使用更为优质的种子和秧苗外,计划还提倡吸收当地农业协会和农耕协会的指导意见,改良耕作方法,提倡合作苗床的技术应用以及“合理使用肥料”。村农业协会负责公布计划,通过农协技术员进行新农技和技术改良讲座,此外还负责督促改革的贯彻执行。

复苏计划随后还提供其他农作物生产改良的手段,虽然列在“改善农业经营”一栏中,在这里却很适用。通过增加土地总量的方式已实现产量翻番,也能帮助社区种植更多大麦和茶叶。农户被鼓励各家在房前屋后种植新品种树木(并设定每家种植一棵樱桃树、两棵柿子树和两棵葡萄树的目标)。计划还建议农民利用桑树的间隙种植蔬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最后,村里还制定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这样可以提高部分农田的产量。(67) (www.daowen.com)

计划对村里诸如牲畜饲养、养蚕、副业林业等其他重要的生产领域也提出类似建议。例如,在农业协会、工业合作社和农业实践协会的协助下,村里养鸡数量将由1933年的2300只增至5年后的12000只。通过帮助农户饲养更多的牲畜,预计能为当地居民增加200只羊(1933年村里没有羊)、3000多只兔子和几十头猪。(68) 规划者还提倡必要时联合购买牲畜以及牲畜饲料,并合力销售牲畜,这项任务由工业合作社负责。

家庭还要在其他有利可图的领域扩大经营范围。在“副业”一栏中,经济振兴委员会提出计划大幅增加草编包、草编绳、竹工艺品、豆腐和土布衣服产量,这里仅列举几个项目。1933年全村此类产品的收入不足3000日元,然而在振兴运动的推动下,收入预计增至14000多日元,据粗略估计,1/3的增收来自草编包。规划者预计在已有200户的基础上再增加50个草包编织户,草包年产量从14000个激增至50000个。针对那些对开展牲畜饲养副业有积极性的个人,农业协会进行讲座培训,并支持他们统购统销。这样一来,相关各方就了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购买便宜的原料,还获得了联合销售这一经营手段。(69)

养蚕业是经济振兴计划中唯一没有增长的一个方面。规划者认真考虑了未来五年内农业的发展态势,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村子蚕茧产量会略有减少,这样做的结果是收入虽然少了一些,但也削减了种植桑树所占用的土地。然而这些变革并没有带来剧烈动荡。桑树种植面积减少了13町,但与此同时,改良剩余土地带来的增产弥补了桑树用地减少造成的收入损失。实际的结果是由于上述变革,预计桑数产量不减反增。以前曾用来种桑树的土地可以种植其他作物,例如种植小麦的土地就是从这里来的。同时,农民计划将蚕茧产品生产从春季移至夏秋两季进行。最终结果是养蚕业收入将略微下降(幅度在2%到3%之间),但这部分收入减少微不足道。和其他农作物一样,桑蚕产品改革将获得当地农业组织在技术上的全力支持及统购统销的帮助。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农民除减少开销外,更要尽量降低成本。经济振兴计划鼓励农民削减奢侈品消费和不必要的日常开支,并呼吁各家各户尽可能自给自足。这意味着农民自己做衣服而不是买衣服,自家吃的食物也需要自己种植。比如当地养鱼计划就来源于自给自足的原则。然而唯一也是最为重要的项目是用自制农家肥替代购买化肥,这一点在小松村显而易见。

关柴的振兴计划号召村里五年内将“购买化肥”的开支减少40%。1933年,当地农民每1/10公顷农田平均施加25贯化肥(贯是重量单位,1贯约为3.75公斤——译者注),根据计划这一数量将减至15贯。为补偿土壤流失的养分,农民计划增加堆肥产量并在农田里多施自产肥料,相当于减少使用40%的购买化肥。而且他们日益增加种植被称作“绿肥庄稼”的作物,作为常规肥料的辅助肥料。所有这些做法都在当地农业协会、工业合作社和农业实践协会的督促下进行。当地农业组织一致鼓励农民通过工业合作社购买肥料,这样做至少能降低成本,还鼓励他们参加有关堆肥生产、肥料合理使用的培训讲座。村里还开展一系列竞赛,比比谁堆的肥最多以及谁培育的绿肥作物最大。(70) 农民已经承诺在不增加耕地的情况下多种庄稼,并尽量保持土地肥沃。计划的目标是提倡农民少用化肥,同时保持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显然这项任务棘手而艰巨。

存款和债务

基础调查有助于社区掌握资金动态,或者至少能了解资金的去向。比如关柴就通过调查摸清了具体的负债情况以及债主是谁。居民知道可以省下多少钱以及将钱存在何处。经济振兴运动的作用就是指导农民如何有效处理现有债务、应对未来债务以及合理利用存款,以便更大限度地令整个社区受益。

为打造更为坚实有力的金融前景,当前关柴计划的工作重心就是促进工业合作社发挥更大作用,使其承担起发放信贷以及吸收存款的任务。合作社是理想的低息借贷人,因为它既能利用政府为乡村工程建设提供的资金,又比其他借贷机构更倾向于为农民提供个人贷款。和当地银行等机构相比,合作社是居民储蓄的首选。合作社受青睐的原因在于它将吸收来的存款通过各种方法为社区服务,这一点是银行难以企及的;就这样,振兴计划倡导的若干倡议(如储蓄运动等)促使人们将更多辛苦赚来的钱存入工业合作社。

直到1935年,债务问题仍然十分棘手。1933年村里估计居民负债80万日元;计划拟定措施,试图通过工业合作社偿还一小部分债务,但由于缺少具体措施而被迫中止。(71) 关柴对债务整理反应非常迟钝,尽管几年前这早已成为潜在可利用的工具。村里不仅没有债务整理联盟,而且未来也不打算成立该组织。在这方面,经济振兴委员会一直回避大胆冒进的举措,倾向采取谨慎策略。

协同事业

“令人遗憾的是,”复苏计划的制定人注意到,“村工业合作社在组织和行动上存在诸多缺陷,它仅在少数领域改善了居民的经济状况。”由此而产生了对工业合作社进行扩张和改革的呼吁。一直以来,村民参与关柴合作社的比率远远低于规划者的预期,这一点令他们备受困扰。1933年大约299人成为合格成员,仅占符合条件人口的3/4。成员往往来自社区“有钱”阶级,而且集中住在平林、关柴和下芝。这几个村庄以外的村民,特别是较贫困的居民不大可能参与进来。规划者承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吸收成员。五年后合作社预计吸收关柴其他农业合作组织成员。既然每个务农家庭理应成为村农业组织成员,那么将这些人纳入工业合作社确保了全村范围的参与。五年计划末期,全村396户农业家庭每户至少将有一名成员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在社区的作用也随着成员的增多而不断扩大。它可以继续担当地方金融机构的角色,提供更多贷款并扩大存款业务,但其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充当农户和外部市场之间的调解员。1933年,关柴农民出售的10000石水稻中只有2160石通过合作社销售,然而在经济振兴计划的指导下,五年后所有出售的9000石水稻都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其他主要作物也取得了类似突破。合作社希望说服农民通过该组织购买大部分肥料和牲畜饲料,或者至少购买一些橡胶靴、米酒和茶叶。

振兴计划准备在村里四个不同地区建设协同生产设施。计划购买四台制绳机和四台稻谷脱壳机供全村使用。这一系列具体行动标志着联盟的队伍更为壮大、职能也更为有效。此外联盟还承诺充当村农业协会、青年团体和其他“有力组织”之间的协调员,为振兴社区增添动力。合作社组织乡村和村落两级讲座,刊印信息分发到各家各户(包括工业合作社的全国性杂志《家之光》),并在小学建立了销售联盟示范典型,合作社还计划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勾勒出更为清晰的未来。

改革日常生活

完成了农业、金融以及地方经济重组等环节之后,关柴经济振兴计划腾出精力关注乡村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诸多方面来看,这些环节在措辞和意图上都和以前大不相同。毫无疑问,这部分计划并非着重于经济改革,而是更多地试图去改变农村日常生活中某些最为基本的要素。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框架也不一样,因为确定村子的“思想问题”或“公共精神”比统计工业合作社吸纳了多少成员或农民种了多少水稻要难得多。

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壮大工业合作社的方法是增加成员和扩大活动范围,因而五年后很容易回顾并衡量农村的进展情况。但人们该如何改善关柴农民的“公众精神”?又何以得知其发展的成果呢?

当地规划者相信他们能够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因为关柴日常生活改善计划罗列了半打力所能及并迫切需要改进的领域。他们特别关注守时这一问题;“尽管选区内和村民委员会领导开会总是准时的,”该计划的附加注释中这样解释,“但一般而言并不是这样。”(72) 村领导希望促进居民中更多人养成看表的习惯。家庭开支的浪费也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认为铺张浪费是“旧传统”在作祟。对于这一缺点的补救方法就是进行大力宣传:分发印好的资料,召开基层村落会议鼓励农户在各项日常用度上更多实现自给自足。制定计划帮助村民自己制作更多的泡菜、酱油和其他用品。农民自产日用品的越多,在当地商店购买的就越少。节俭和其他技巧一样需要大力地传授经验和充分的重视。

既然关注重点是改善日常生活,关柴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改善营养结构(通过烹饪讲习班)和家庭卫生(通过改良当地厨房和卫生设备)的计划。(73) 村子里需要改良厕所、饮用水井(大多数人还依赖江水和河水),以及普及应对肠道寄生虫方面的知识。这些项目促使村里重视综合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在全村范围提升对乡村本土文化的热爱也在委员会的重大议事日程上。最后振兴运动做出承诺,号召社区敢想敢做,鼓励人们大力发挥想象力,大胆制定可能达到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