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振兴运动进入第三个年头,农村的状况看上去有所改善。约有3000个村庄被选中参加这项运动,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农林省预计的申请数量。运动的受欢迎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农村对经济改革的信心显而易见,”小平权一向委员会报告运动的进展情况时说,“许多乡村看到了眼前的希望。”(1) 存款利率上升了,村民在婚丧嫁娶上的花销减少了,许多地方领导人对于在农业组织间新出现的协作精神给予了积极评价。
其他方面的改善与经济振兴运动虽没有直接关联,但仍受到欢迎。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停止直线下滑,有迹象表明,大藏省高桥藏相的投资计划发挥了有利作用。出口业和重工业开始复苏,随着这些部门走向好转,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其他领域的经济好转也指日可待。
令人不安的是,农村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者所希望的那样迅速复苏,但1934年初小平权一仍试图积极应对持续恶化的农村萧条。小平认为,经济衰退如此严重并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农村社会的所有缺陷一览无余。情况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经过几年困难时期的考验后,人们很容易判断出来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置之不理。经济振兴运动将着力解决这些紧要问题。小平认为在旷日持久的农村经济衰退中存在另一个闪光点,那就是在这样一个艰难时期所开展的计划将要面临农村社会一切问题的挑战。(2) 小平向农民和地方领导人保证,尽管他们还没有走出困境,但前面的道路肯定会日趋平坦。(www.daowen.com)
然而小平的估计未免过于乐观,1934年的恶劣气候导致日本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农作物的巨大损失摧残着农村社会,受灾最严重的是东北地区,从最终的统计数据来看,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和成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大萧条的阴霾尚未散去,饥荒更是加重了农民的苦难。当工业部门和工厂工人开始享受经济复苏的成果时,眼下的灾荒却在提醒农民:从乡间到城市的光明前景,还有一段漫漫长路。
本章以1934年和1935年的关柴为例,探讨了振兴运动在农村的接受程度和基层改革的前期工作。关柴是经济振兴运动初期积极的参与者,1934年被官方指定参与该项运动。(3) 饥荒开始时,规划和结构调整工作就已经起步,新的危机延缓了当地改革的实施进程,但对改革的承诺却从未动摇。如果说饥荒对改革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这一天灾似乎使人们更加密切关注农村,力图保护农村免受更大的灾害。大萧条令农村变得更加脆弱和落后;至少对关柴而言,此次饥荒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济振兴运动提供的方法和技术最终会使乡村认识到,农村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定能够繁荣起来,而不是作为怜悯、接济并最终被蔑视的对象落在后面。关柴欣然接受了经济振兴运动带来的所有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