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访关柴村:一个充满热情和独特特点的村庄

探访关柴村:一个充满热情和独特特点的村庄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着虚构世界中田中东助的振兴之地大盐一路走下去,就能抵达关柴村。根据各种流传的说法,关柴村是符合普通老百姓生存需要的地方。从能够进行衡量的各个方面而言,关柴村及其村民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当然,谈起差异性,关柴一带的人们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关柴及其附近地区的人们完全在县一级和全国的政治管辖和教育体系范围之内。关柴对改革进程的热情使这个村庄显得与众不同。

探访关柴村:一个充满热情和独特特点的村庄

沿着虚构世界中田中东助的振兴之地大盐一路走下去,就能抵达关柴村。两地相距仅数公里之遥。距大盐最近的火车站在当地最大城镇喜多方,大盐通向那里的主干道从山间蜿蜒而下穿过关柴,路两侧是稻田和灌溉渠。关柴坐落在会津盆地东北部的山峦之中,但村子绝大部分位于平坦而肥沃的平原地带。

30年代初,关柴有数千居民,多数是种植稻米的农民,大萧条令几乎所有人一贫如洗。当地居民也许会认为他们比小说中东助所在大盐村的农民要幸运,由于有着和书中描述的相同遭遇,他们深有感触,而东助的成功也令他们备受鼓舞。“如果我们袖手旁观而无所作为的话,”关柴的知事于1934年这样写道,“那么每过一年,我们的家园将日渐荒芜,美好的传统习俗也会化为乌有。”(19) 当时关柴已进入大萧条的第四个年头,几个月前刚刚经历过有史以来本国最严重的大饥荒,正在急切地寻找解决办法。当东助振兴农村的虚构故事发表之时,现实世界中的关柴也正在开始追寻一条真正的发展道路。

关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根据史料显示,在战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佃农与地主间、居民与当局之间从未发生过争端。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激进党派、农会或是民族主义组织在此设立据点进行活动。根据各种流传的说法,关柴村是符合普通老百姓生存需要的地方。30年代这里居住着几百户农民家庭,大部分以种稻和养蚕为生。他们在大萧条期间的遭遇与附近农民的状况差不多,有着和全日本农民相同的经历,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从能够进行衡量的各个方面而言,关柴村及其村民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当然,谈起差异性,关柴一带的人们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比如说,关柴当地的方言、独一无二的手工业,再比如说,这里的人们有史以来总要对东京历届“新”政府怀有抵抗心理。(20) 所有这些特性使关柴地区不同于福岛县乃至全国其他地方。但与此同时,关柴还具有和30年代其他村落相似的许多共同点。关柴及其附近地区的人们完全在县一级和全国的政治管辖和教育体系范围之内。选民通常会对主流党派投出支持票,而报纸和杂志的普及(更不用说收音机了)则意味着到30年代时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分享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这一地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轻工业,这两大产业都受益于连接从会津地区到东京以及到达北部地区的铁路。诸如喜多方或是附近若松这样的城镇为关柴提供了市场、医院以及其他生活便利设施。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关柴和日本其他农村地区并无太大区别。(www.daowen.com)

关柴对改革进程的热情使这个村庄显得与众不同。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改革计划实施地,关柴的确因其成功而赢得了县里的奖励,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这个村子鹤立鸡群了,然而实质上和其他村庄并没有什么天壤之别,因此很快便泯然众人矣。一旦追求改革的机会中断,关柴就蜕变成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了。而恰恰是它的这种从各个方面表现出的常态,使关柴村对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许多对大萧条时代的农村研究都着眼于关注那些不同寻常的社会群体,原因或是因为当地领导人取得的瞩目成就,或是因为他们所选取的独特方法。因而很难断定在和大萧条抗争的过程中所涌现出的这些想法和目标是否能够代表其他地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与上述案例相反,关柴恰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说明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造就出如此丰富多样的人物。我们在设想大萧条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又推测普通百姓是怎样开始支持逐步走向专制集权的政府,而所有这些推定都有赖于我们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大致的了解。尽管个案研究不能给出所有答案,但显然在关柴,我们有机会观察乱世之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百态。

本书希望通过引用关柴村的经历来进一步了解日本现代史上那段短暂却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和30年代社会面貌尤为相关的国内三大事件分别是大萧条、振兴农村的漫长斗争以及策动战争的暗流。这几大事件交织在一起,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本章下一节内容就着眼于这三大事件的发展,并试图了解20世纪30年代其他方面的紧张局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