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挑战:与猴群和谐共处,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

挑战:与猴群和谐共处,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猴群的到来,尤其是每当面对“人猴争食”的尴尬处境,当地有关部门感到十分棘手,在多方应对上可谓“绞尽脑汁”。龙虎提出的把猴群存在造成的劣势向优势转变的建议,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兴义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将猴群出没地带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用旅游业引领村民发展,让服务业成为村民们发展的主业,从根本上打破“人猴争食”尴尬场景的瓶颈,实现村民与猴群和谐共处。

挑战:与猴群和谐共处,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

万峰林的山头渐渐绿了起来,有的山头甚至已变成了茂密的森林,雨水季节还有那涓涓细流的泉水出现。

万峰林葱绿的山峰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就在万峰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名声越来越大之时,峰林丛中的洋坪一带,开始出现了猴群、野猪等大规模的野生动物

“人猴争食”再现万峰林。所不同的是,这些猴群不是与这里的村民们争地盘,只是争食罢了。

2019年5月初,笔者来到万峰林东峰林与西峰林交界的峰林丛中,发现这里山峰上的树木已经成林,树梢上,成群结队的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在这些清脆的鸟叫声中,还有那“嘎、嘎、嘎”的野鸡叫声……整个峰林深处,各种叫声混在一起,似乎变成了一片喧嚣的海洋

行走在热闹的叫声中,呼吸着那无比新鲜的空气,不知不觉中,便进入了峰林深处的洋坪腹地。

每年四月份起,这里的早熟蔬菜、早熟玉米等就纷纷上市,大大满足了兴义市民餐桌的需求,不少人家已将种植早熟蔬菜、早熟玉米等作为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拱桥村绿荫塘组,村民们的院墙院落独具一格,家家户户门前都安装了路灯,一条条干干净净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在离村民们不远的一个大坝子里,早熟玉米已经开了花、结了果。

穿梭在绿荫塘寨子中央,好些人家都是关门闭户的。临近傍晚时分,一位五十上下的村民扛着锄头沿着进寨路回来了,得知笔者来意后,他告诉我:“寨子里的人都到地里撵猴子去了。”

在他的指引下,我来到峰林脚下的一片早熟玉米地里,发现玉米地的主人头戴草帽,半躺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抽着烟,双眼却紧盯自家玉米地与峰林接壤的地段。在与主人交谈期间,离玉米地不到一百米的峰林丛中,隐隐约约地看到猴子在树丫上跳来跳去,一阵接着一阵的猴群嘶叫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这些猴子就在山上面,它们下来掰玉米的时间一般都在11点和18点左右,尽管他管理得很到位,但还是有不少玉米被猴群给掰走了。”玉米地的主人如是说。

在此期间,一位王姓中年村民从一块乱糟糟的玉米地里钻了出来,说猴子已“抢”走了他家近百斤早熟玉米。在这位村民的带领下,我悄悄地向着猴群靠近。在离这位村民家玉米不到80米的峰林丛中,一些猴子的爪里还攥着刚摘下的玉米棒,在那相互争夺着。

我家的地较散,每天一早起来,全家人就得分头行动,带着水和鞭炮上山守猴,看到猴子下来时,为了不伤着猴子,我们采取的都是吼,吼不住后就会放鞭炮,让它们自己离开。”

接近19时,绿荫塘寨子周围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现在天黑了,这时候是猴群集中下来掰玉米‘黄金’时间,一来我们看不清它们,不得已,大家只能采取集中放鞭炮。”(www.daowen.com)

更让不少村民怨声载道的是,当他们上山守猴期间,一些猴群竟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每当难掰到玉米时,一些猴群便悄悄来到寨子里,专找没人在家的村民“下手”,把村民们放在家里的油罐、粮食等抱到峰林丛中吃了个精光。

那么,这些野生猴群从何而来呢?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道出了实情。据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植被葱郁,有不低于20000只猴子活跃于整个东峰林和西峰林,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植被遭人破坏,再加上来自安徽、河南等省的外地人到这里大肆捕捉,猴群数量迅速锐减。再后来由于兴巴(兴义到巴结)公路的开凿,以及村民们对峰林丛中树木的砍伐、开荒种粮等,又使得幸存的少数猴子被开山炮声吓跑,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后期,万峰林丛中的猴群便从人们的视野里销声匿迹。

胡锦涛视察上纳灰村指示要保护好万峰林这棵子子孙孙的‘摇钱树’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万峰林生态环境工作,掀起了一场让‘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植树行动,几年间,万峰林山上植被逐渐得到有效恢复,东峰林坡岗一带开始出现少量猴群。”村民们回忆说,伴随着万峰林生态植被越来越好,猴群也越来越多,它们从坡岗一带逐步繁衍至洋坪、冷洞一带。

经兴义市林业部门实地考察,目前猴群主要分布在万峰林东峰林与西峰林交界处的拱桥村、长冲村、冷洞村,其中猴群的活动以翁布、丰标、红岩、绿荫塘、道角等组最为频繁。另据一些专家称,在绿荫塘掰玉米的这些猴群中,有相当部分猴群属于黑猴物种。

猴群的到来,尤其是每当面对“人猴争食”的尴尬处境,当地有关部门感到十分棘手,在多方应对上可谓“绞尽脑汁”。“每当有村民向我们反映管管这些‘不守规矩’的家伙时,我们也只能告诉他们要保护好这些猴群,不准任何人投毒、捕猎猴群,至于如何管,政府正在想办法。”

万峰林脚下的村民们,虽然遭受到猴群的侵扰,庄稼被破坏,心里憋了一口管管这些“不守规矩”家伙的怨气,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保护令他们讨厌多年的家伙们。

“曾有多名浙江人来我们这里偷捕野生猴,被我们及时发现并阻止。这些浙江人后又以每只100元的价格引诱我们捕猎,结果也被我们一一严词拒绝,并将情况向政府反映。”村民们如是说。

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猴群得以生息繁衍。如今,不断壮大的猴群已开始向西峰林迁徙。

“人猴之争”反映出的不仅是农民问题,还有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好“人猴”关系,找到“双赢”的途径,让猴群与人类和谐共处呢?

黔西南州政协委员龙虎建议:一是由专业人员对万峰林丛中的猴群做系统调查,搞清猴群种类、主要食物来源、活动区域和规律;二是在猴群活动集中的区域选择农户种植专供猴群食用的庄稼,并制定补偿措施对村民庄稼给予补偿;三是配合山地旅游、全域旅游修建观猴游道、观猴亭、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四是对猴群集中的区域选择一些闲置的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和农家乐,提供给游客、户外运动爱好者和动物专家使用;五是观猴路线纳入万峰林旅游规划,作为国际山地旅游一项新的景观内容;六是加强保护猴群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杜绝猎杀及买卖猴子的事件发生。

龙虎提出的把猴群存在造成的劣势向优势转变的建议,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兴义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将猴群出没地带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用旅游业引领村民发展,让服务业成为村民们发展的主业,从根本上打破“人猴争食”尴尬场景的瓶颈,实现村民与猴群和谐共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