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峰会的魏牛庚,是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杰出村干部、高级经济师,现任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村党委书记。
魏牛庚出生在农民贫困家庭,13岁开始打工,16岁种地种田,曾经挖过煤、修过铁路和水库,艰难困苦磨炼了魏牛庚。
在那个城乡差别巨大的年代,魏牛庚原本有很多机会进城当工人的。但为了改变湖坊的落后面貌,他毅然选择了留在湖坊,他说:“受党的教育比受父母的教育更多更深。”
1984年,魏牛庚走马上任湖坊村党总支书记的那天,他站在党旗下,向湖坊广大村民郑重承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摘掉穷‘帽子’,背上钱‘袋子’,出村不走路,住上洋房子。”
那时候,湖坊没有村办企业,缺乏集体收入,老百姓发展的产业不成规模,没有品牌,都是小打小闹……这些,就是湖坊村的穷根所在。
对于湖坊来说,仅靠发展一般规模化的产业还不行,要想斩断穷根过上好日子,办企业是必由之路。
精明果敢的魏牛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实现着心中的理想,践行着自己向湖坊村民许下的诺言。
就这样,勤劳朴实的湖坊人,在村党支部书记魏牛庚的带领下,甩开膀子开始发展乡镇企业。
通过几年的发展,湖坊村从最早的造纸厂到1991年投产的东方制药厂,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们的腰包也因此渐渐鼓了起来。
1995年,在乡镇企业助推下,湖坊村成为江西首批“亿元村”。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魏牛庚的带领下,湖坊村结合自身区位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大局等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建设,着力实现党建“五提升”的目标,打造出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中村”。
2001年,湖坊村党委确立了“工业强村、三产旺村、物业兴村、民营富村”的工作思路,作出了实现湖坊村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
——利用村里仅剩的138亩土地建设全省首家村级工业园区,两期共建标准厂房72栋,总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到2008年,园区共引进资金2亿多元,入园企业76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上市公司1家,向社会提供了12000余个就业岗位。
——改建了上海路商贸、饮食、休闲一条街,先后成立了40余家宾馆、餐饮、商贸、物流、物业管理等公司和企业,促进和带动了辖区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www.daowen.com)
七年来,湖坊村累计上交国家税收近3亿元。2008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26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0600元。
在魏牛庚的带领下,湖坊村由城市“补丁”成为了江西省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谈到参加“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的收获与感想时,魏牛庚说,他是第一次来到贵州,也是第一次来黔西南州万峰林,现实中的黔西南州与想象中的贵州山区有很大的区别,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山和水,这样淳朴的民族风情,保护得这样好的旅游资源。
魏牛庚称,万峰林给他的感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难得的一块资源,可以说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后发潜力巨大无比。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很多时候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样好的自然风景和风貌,关键是要让别人去认识,去发现这里的资源。”
魏牛庚认为,黔西南州举办万峰林峰会恰到好处,给世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非常有意义。
对于黔西南如何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魏牛庚说,通过近两天的考察参观,乃至以前对贵州的了解,他认为贵州最大的问题,还是理念的问题,观念的转变问题。
“兴义市有这么好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感觉与其他发达城市没有多少差别,无论是路网,还是城建都规划得很好,特别是万峰林的村庄规划得很美,老百姓很淳朴,应该说是具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魏牛庚认为,要推动万峰林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主要是集中各方力量进行宣传,进行打造,让更多的人知道万峰林,了解万峰林,关注万峰林。与此同时,还要带动农民走农业与科技联合,农业与文化联合,农业与生态联合的发展路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并在建设中保护生态,特别是原生态的东西要加强保护,全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凸显浓郁的民族风貌,真正把游客留在这风景秀美的民族村。”
魏牛庚建议,黔西南州尤其是万峰林,在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保护好万峰林的空气、土壤、水源和食品,把“空气好、风景特、风情浓”这些极好资源保护起来,走出一条真正的绿色GDP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