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地区企业老板的印象中,贵州既是欠开发、欠发达,且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又是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穷地方。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贵州人,相继到发达地区打工。
这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前期的贵州确实是这样:全省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好些乡镇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广大人民群众过着“出门靠步行、吃水靠人挑、吃米望过年”的穷苦日子。
改革开放以来的贵州,在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沐浴下,那崭新的面孔,早已颠覆了贵州数百年形象符号“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及“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固有代名词。
不过,也很能理解。毕竟那些年的贵州,底子薄、起点低、基础差,条件的确艰苦,人民群众确实贫困。
在发达地区企业老板们印象里,贵州这么大一个省,都这么糟糕,就别提万峰林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俗而有理。
胡锦涛视察万峰林上纳灰村后,掩盖在万峰林这块金子身上长达数以千年的层层面纱,被全国各级主流媒体争相层层揭开,让万峰林这块诱人的金子,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此时,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异军突起,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尤其是一些商品,已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
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高,发达地区好些小企业逐步面临着倒闭,大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谋划转型发展之路。
而这个时候,万峰林这块闪亮的金子,不断地将自己金贵的身子展现在央视的屏幕上。
从心底里从未看得起贵州的老板们,每当在央视的屏幕上目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贵州黔西南州新面貌,抑或看到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的万峰林时,他们总在内心询问自己。
今天的贵州怎么了?
今天的贵州咋变得这么快?
今天的贵州已经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坐不住了,决定前往万峰林考察,转产发展旅游业。(www.daowen.com)
浙江温州的皮鞋厂老板张明玉来了。
江苏南京的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军来了。
上海浦东的地产商王军也来了。
……
一时间,整个万峰林脚下的村庄,成了发达地区企业家们考察发展的首选之地。
今天这个企业来考察,明天那个企业来谈项目合作……昔日被发达地区企业家们认为贫穷落后的贵州、没有半点印象的万峰林,刹那间成了香饽饽。
谈到接待应接不暇的事,上纳灰村“万峰第一家”农家乐老板岑志兴的感触最深。
他说,有时候,他家的农家乐,要接待两三组发达地区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带着策划师和企业高管等,边吃饭边研究发展事宜。
“有的企业家想来万峰林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一体的民族风情小镇,有的企业家想承包整个万峰林景区进行包装开发,有的企业家想在万峰林景区附近开发房地产……”
在“考察、洽谈、签署框架战略协议”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中,有的企业家带队来万峰林就达数十次,有的甚至在兴义市城区的宾馆长期住了下来,对万峰林这块不可多得的“处女地”进行再调研、再认证。
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尽管万峰林仍然不停地闪耀着属于它的不朽光辉,当地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但万峰林脚下的那些村庄,因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让深入考察的企业家们,感到了些许担忧。
“无论发展旅游业还是农业,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再好的营商环境也等于零。”前来万峰林考察的江苏南京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军如是说。
渐渐地,来万峰林考察的企业家虽然还多,但好多企业家在经过细细的调研考察后,都以各种理由推辞,转身离去。
生态环境的恶化,让万峰林失去了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