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家乐餐馆:品尝纯正农村菜品,享受亲民价

农家乐餐馆:品尝纯正农村菜品,享受亲民价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是,这些餐馆挂的牌子是“某某农家乐”,菜品全是农村种的蔬菜,没有城里餐馆的那些“高大上”菜品,收费也很低。张家餐馆招牌拆了,换成了张记农家乐。王家餐馆招牌变了,变成了光辉农家乐。

农家乐餐馆:品尝纯正农村菜品,享受亲民价

“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

生长在万峰林丛中的村民们,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年说过的这些经典之语,早已烙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勤劳朴实的纳灰人民,他们不像房前屋后刨食的鸡,而是有着雄鹰展翅、大雁远飞的雄心。在通过向峰林要地、苦苦挣扎了数十载后,不再为没衣穿、无房住、吃饱饭发愁,而是为穿好衣、住好房、吃好饭而犯愁。

这个“愁”,自始至终都得依靠这数万座峰林。因为人们的发展,得紧紧依赖于前来万峰林的游客。准确的说,万峰林与峰林脚下的人们,属于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常言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万峰林这位隐藏在深闺中数千年的美少女,虽然全身上下很“受伤”,但从远处看,它依然外貌秀丽,举止端庄。在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身份后,这团金子慢慢散发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那些年,到万峰林来旅游的游客多数都是从云南方向过来的团队游客。他们到达万峰林后,正赶上吃饭时间,但是,由于没有餐厅,游客们只能靠干粮充饥。忍着饥饿游完万峰林后,再赶到城里找吃的。”

风光再美,饥饿中的游客,也只能走马观花。

2002年国庆节期间,一个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过来的200多人的旅游团队,因为导游对接协调不到位,以及兴义城区大小宾馆饭店爆满的原因,游客们到达万峰林景区后,饥饿难忍的他们,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草草看了下整个万峰林风光后,便携妻带子,纷纷来到附近村民家中,高价买食物。

“一碗鸡蛋面条,他们出价十块钱;一碗凉剪粉,他们出价五块钱;一碗蛋炒饭,他们出价十五块钱。”村民们回忆说。他们也不想收这些游客的高价,但游客们非要硬塞给他们,并表示能给他们做吃的,就已经很感谢了!

吃饱饭后,在经过与村民们的攀谈,游客们才知万峰林的“独一无二”。原来,他们在观看峰林景色的半个小时里,饥饿的难忍,使他们提不起神聆听导游的解说。

于是,放下碗的游客们,在和导游进行协商后,再次走近峰林中,重睹这位正在走出深闺的美少女之芳容。

那天中午,这个旅游团队给上纳灰村村民们带来了2000多元钱的收入。这个重磅消息,很快在峰林深处传开了。

从此,作为万峰林景区主阵地的上纳灰村、下纳灰村、双生村、鱼龙村等村,村民们一夜之间似乎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伴随着游客们各种消费需求,以经营烟、酒、茶、水的村民们,经营理念逐步发生巨大改变。

2002年10月20日,张家开始扩建房屋,准备开餐馆。

2002年10月21日,王家开始扩建房屋,准备开餐馆。

2002年10月22日,冯家开始扩建房屋,准备开餐馆。

……

以上纳灰村、下纳灰村、双生村等村为主的峰林脚下的村庄,近二十户人家开始扩建、搭建房屋,村庄里一时间四处尘土飞扬,噪音不断。

万峰林昔日的宁静再次被打破。

开餐馆需要不少本钱。为了种好自家的“摇钱树”,村民们真可谓花了血本,把家里值钱的物什全部卖掉,换成现金修建房屋,为开餐馆作准备。

那时候,有的村民一头价值800元钱的黄牛,500元钱就出手;一头价值500元钱的肥猪,300元钱就出手。不少人家因为没有畜禽可卖,直接到农村信用社贷起了款。

在村民们几个月不懈的努力下,一个个打着各种招牌的餐馆纷纷在上纳灰村、下纳灰村、双生村、鱼龙村涌现出来。

至此,万峰林景区正式告别没有餐馆的历史

到万峰林旅游的游客们不会再挨饿了。伴随着餐馆的不断增多,至2002年初,这些村庄的餐馆,每天能同时满足1000人用餐,一种供大于求的现状逐渐凸现。

“区位好的餐馆,生意自然好得多。一些偏僻的餐馆,节假日期间生意还不错,非节假日就很少有生意。久而久之,一些餐馆被迫停业。”那时候,每到周末,附近的云南省曲靖地区、广西百色地区和兴义城里的不少上班族,也会到万峰林徒步、骑自行车等。但他们玩饿了后,都不在这些餐馆就餐,要么在路边的小吃店吃些小吃,要么自带干粮,完了便回到城里吃饭。

对于餐馆生意的不景气,曾开过餐馆的村民说,当时大家没有考虑到万峰林景区营业不久、游客增多需要一个过程的问题。他们在看到一些表象后,便一哄而上,这是导致“供大于求”的真正原因。

也有不少餐馆老板认为,供大于求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还存在产品同质化,餐馆多数规模较小,服务项目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参与性高、体验性强、乡土特色浓的活动项目。

这些餐馆和城里的几乎没有区别。从餐馆的硬件上看,又没有城里的好,而菜品的种类又没有城里的丰富,没有农村特色,收费又贵,是生意冷清的重要原因。

见多识广的村民们,在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后,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往邻省云南、广西和四川、重庆等地考察调研。

他们发现,这些省份的同等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餐馆虽然多,但生意异常火爆。不同的是,这些餐馆挂的牌子是“某某农家乐”,菜品全是农村种的蔬菜,没有城里餐馆的那些“高大上”菜品,收费也很低。(www.daowen.com)

那次考察,村民们大开了眼界。

他们开始醒悟过来:“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放松,可以舒缓现代的精神压力,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

村民们再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张家餐馆招牌拆了,换成了张记农家乐。

王家餐馆招牌变了,变成了光辉农家乐。

冯家餐馆招牌改了,改成了大榕树农庄

……

村民们将餐馆的招牌换了,经营思路也改变了。

菜品,他们告别了昔日餐馆里的大鱼大肉,以农家菜为主;娱乐,他们增添了些许麻将机、象棋等;体育设施,他们增添了不少自行车、哑铃;包房,他们不再追求城里餐馆的“高大上”,而是突出地方民族风情特色进行布置,把包房设在院子里、榕树下;服务,他们一改以往那种冷冰冰的态度,热心帮助客人,热情接待客人;收费,他们减少了那些高昂的菜品成本,从而降低了收费标准。

这些一系列的改变,使峰林丛中的餐馆华丽转身,成为大众消费的休闲饮食天地。它的转变,深深吸引着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就连昔日游完回家吃饭的城里人,也纷纷留了下来。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随着城里人不断的留下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万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下纳灰村、双生村、纳录村、鱼龙村等村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谈到万峰林脚下村庄兴办农家乐的事,生于1968年的上纳灰村村民岑志兴记忆犹新。在上纳灰村里,在家排行老五的岑志兴算得上是位聪明伶俐之人。

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亲劳累落下的病根,成绩优秀的岑志兴,为了给父母亲分忧,1985年7月初中毕业后,便果断放弃了深造学业的机会,决心挣钱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

那时候,离家仅有10公里之遥的兴义城区,正在大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岑志兴经过考察后发现,这里好些工地因为运输材料的车子少,导致好些工地工期不得不延长完工。

对于岑志兴来说,这一发现对他十分重要,也让他对挣钱改变家庭状况充满了信心。就在此时,他从同学处得到消息,黔西南州将在同年10月举办首届驾驶员培训班,学习时间为10个月。

对于这样重要的机会,岑志兴更不会放过。

他根据培训学校的要求,及时到培训学校报了名,参与了黔西南州首届农机驾驶员培训。“那时候,兴义城区的施工车辆都是拖拉机,很少有其它大型货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机校便举办起黔西南州首届农机驾驶培训班,并培训了100名学员。”

岑志兴说,他从培训学校毕业后,便到农村信用社贷款8000元购进了一辆二手拖拉机,加入到兴义城区工地运输队伍中。

通过七八年的艰辛努力,岑志兴一家的经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此时,捞了第一桶金的岑志兴,在得知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发万峰林景区后,他扭转了发展方向,把发展的眼光瞄向了客车行业——申办了兴义至万峰林客运班线。

2000年,岑志兴购进了一辆18座的客车。

他从运输建材,正式转向了运输旅客。

勤劳务实、敢闯敢干的岑志兴,不仅成为上纳灰村村民们学习的典范,更是整个西峰林片区带动一方发展的楷模。

他因此而声名鹊起。

伴随着万峰林景区开发的热潮,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兴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纷纷来到万峰林景区入口的上纳灰村,深入了解村民们发展情况。

“那时候,虽然双生村、纳录村、上纳灰村和下纳灰村有不少从餐馆转变过来的农家乐,但在特色和服务上都参差不齐,原因在于他们大都不识文化,没有太多的阅历,所以发展都很缓慢。”

岑志兴说,时任黔西南州委书记许正维,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黄定承,对整个万峰林脚下村庄的农家乐进行调研后,决定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农家乐。

当时,岑志兴的客车生意也蛮不错的,兴义市委相关领导找到他,让他放弃客运,着力打造一家样板式的农家乐。

对于发展农家乐,岑志兴的妻子极力反对,认为赚不了几个钱。但岑志兴想了想,客运虽然能挣不少钱,但是带动村民发展的力度很小,只是给大家带来方便罢了。

“既然领导们这么关心,希望我打造一家样板的农家乐,目的是让那些小、散、弱的农家乐跟着一起发展,这样不仅自己能挣钱,还能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岑志兴说。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相关领导的再三引导下,岑志兴放弃了跑客运,按照当时兴义市有关部门的高标准规划,将自家的瓦房进行了全面改造。

看到充满智慧、带动力强的岑志兴兴办起农家乐,时任黔西南州委书记许正维来了,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黄定承和市长夏开益也来了。

他们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岑志兴家召开座谈会,共同谋划万峰林脚下的村庄,以岑志兴为首的16家农家乐的发展蓝图。

在兴义市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岑志兴改造了近半年的农家乐,终于在2003年9月28日这天开业了!

时任黔西南州委书记许正维,亲自为岑志兴开办的农家乐起名——万峰第一家。时任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黄定承提笔为岑志兴开办的农家乐书写匾牌。

在隆隆的鞭炮声中,万峰林脚下的村庄又增添了16家农家乐。农家乐名符其实地成为峰林脚下村庄的人们发家致富的一条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