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经验丰富的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发展

历史经验丰富的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发展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规划、开发和治理,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城镇体系完整,空间形态相对稳定,产业层次较高。目前,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很高,城乡基本实现一体化。

历史经验丰富的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发展

莱茵河是一条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国际河流,全长1360公里,流域面积25.2万平方公里,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是欧洲重要的工业中心。其中,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865公里,占其全长的65.53%,并有美茵河、内卡河、摩泽尔河和鲁尔河等众多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占德国领土的70%,7000吨级海轮可从河口的荷兰鹿特丹港上溯至德国科隆。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是全国产业、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的条带状区域,能源、化工、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比较发达,波恩、科隆、法兰克福和杜伊斯堡等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规划、开发和治理,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城镇体系完整,空间形态相对稳定,产业层次较高。

1.流域开发管理顺应实践需要不断完善。德国政府在莱茵河流域开发的过程中始终把航运作为首要目标,加强内河航运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欧洲统一技术标准进行航道建设,采取整治和疏浚相结合的办法改善莱茵河上中游通航条件,并通过建设堤防、修筑堰坝以及开挖人工运河等工程手段,提升莱茵河流域河网的通航能力,使得莱茵河成为世界货运密度最大的内河之一。摩泽尔河、内卡河和美茵河等支流都可以通达1500吨的船舶,并直达荷兰的鹿特丹港顺利出海,真正发挥了欧洲“黄金水道”作用。在航道建设和维护方面,以中央政府出资为主,地州政府根据受益程度分担部分费用,并采取发行债券、以电养航和地方集资等方式解决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2.城市、港口和产业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以港兴产、产城融合和港城联动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莱茵河中游河段地势平坦的有利条件,建设了分布相对密集的港口群,并把杜伊斯堡打造成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枢纽港,而港口的发展也造就了沿岸一批工商业城市或工业基地,如鲁尔工业区。同时,法兰克福、科隆、波恩和杜伊斯堡等城市沿着莱茵河形成带状分布的城市带,集聚了金融、物流、钢铁、化工、机械和轻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也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功能,并借助内河航运的纽带作用,扩大港口对腹地辐射的范围。

3.产业进行适时调整升级。历史上,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曾经分布着鲁尔工业区等集中成片的老工业基地,当地政府大力促进产业退出和转型升级,把许多厂区矿区改造成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中心和工业旅游景点等,并加大区域援助,逐步恢复经济发展生机。现阶段,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环境规制的升级,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相应地调整,许多化工、机械和制药等企业将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便接近市场和节约成本,同时把腾出的土地空间用于发展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或新兴的产业。(www.daowen.com)

4.水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德国境内莱茵河上游地势较高,河流落差较大,具备梯级水电站开发条件,于是在不影响通航的前提下,政府将流域水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交由企业负责。同时,由于莱茵河是一条连接多国的国际河流,水电资源开发往往涉及到上下游各国的利益,因此,在开发水电资源时,各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一般会在水电站建设前签订双边或多边的水电建设合作协议,并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合理分配发电量,并建立各级水电站发电联网供电调节机制,进行必要的供电指挥调度。

5.生态环境治理得到重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德国莱茵河流域曾经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河流上下游布局着大量的化工类企业,工农业污水和城镇居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莱茵河成了城市的下水道,数十种水中动植物绝迹,十多种鸟类消失。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德国兴建了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环保法案,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并实施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同时,德国政府长期在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的框架下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并以缔约国身份积极参加莱茵河流域部长级会议,积极落实各方达成的条约。最近二十年来,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趋于好转,生态多样性也处于恢复之中,工业生产实现绿色转型。但是由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流域发源地冰川明显萎缩,莱茵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

6.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在工业化时期,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内的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而大规模铁路建设不仅加强了城市间联系和促进城镇体系完善,也为流域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流域地区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能够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而促使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持续为工业化时期流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目前,德国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都很高,城乡基本实现一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