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390公里,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山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鹿特丹以西注入北海,年货运量在3亿吨以上,相当于20条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航运量最大的内陆运河,流域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其中德国境内约12万平方公里。
18世纪以来,沿河各国就把内河整治和航运作为开发的首要目标,既防灾抗涝,又通过干支流直达、河海港口相连的航道网,实现了流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结,后来又陆续在莱茵河沿岸修筑铁路、公路,铺设油气管道,形成公、铁、水、管道整体衔接和贯通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兴建物流园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带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多年来,莱茵河流域以煤炭资源和水电为基础,不断进行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沿莱茵河干流形成了巴塞尔—米卢斯—弗莱堡等6个世界闻名的工业基地,是欧洲和世界重要的电力、化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冶炼、造船、商业银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中心,其中旅游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莱茵河流域集聚了近1亿人口,包括巴塞尔、法兰克福、科隆、鹿特丹等世界著名中心城市和9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圈”,莱茵河不仅是欧洲的“黄金水道”,也是欧共体“香蕉”形经济轴线的主体。莱茵河流域是世界最密集城市群和产业带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充分发挥了鹿特丹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对莱茵河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带动、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港口与腹地产业合作模式。(www.daowen.com)
莱茵河流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和标准化,制定了各类法规条例以及签订各类协议和公约,建立门类齐全的跨国和跨地区的管理协调机构,对于推动整个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早在1831年,就成立了莱茵河航行中央委员会(CCR),由莱茵河流域的国家、州、地方等代表组成,各国负责本国河段的养护和疏浚,促使莱茵河渠道化,推动自由航行和取消征收通行费,根据1861年的曼海姆—莱茵航道等公约制定了CCR的组织法,对航行于莱茵河的船型、船龄、航道规划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提出规范性建议。莱茵河虽然有“先建设、后治理”的过程,但时间不长,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KSR)的协调下,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