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梁山、随州、铁岭、十堰四地专用汽车产业集群调查分析

梁山、随州、铁岭、十堰四地专用汽车产业集群调查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山东省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等称号。梁山地区先后投入资金规划建设了48平方公里的专用汽车产业园,出台政策吸引企业。随州已成为我国专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典范之一,示范效应明显。随州目前生产各类专用车涵盖7大类,62个小类,5000多个目录公告产品。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优势分析。

梁山、随州、铁岭、十堰四地专用汽车产业集群调查分析

1.梁山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梁山县开始出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如今,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经了偶然萌芽、竞相模仿、治理整顿、科学发展几个阶段(图6-1)。到目前,梁山县已经拥有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及专用汽车配件企业500余家,进入国家公告的整车企业35家,具有年产专用汽车15万辆的能力。梁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山东省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等称号。

图6-1 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发展阶段

目前,梁山地区专用汽车已由过去的以半挂车为主,发展为半挂车和二类底盘改装齐头并进的较好态势。其中半挂车发展为栏板半挂车、仓栅半挂车、厢式半挂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等7大系列,产品涵盖310个品种、1400余个型号;二类底盘改装车中以自卸车、吸污车、垃圾运输车等为主,涉及120余种产品。围绕专用车产业发展,梁山县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本地配套能力,近几年陆续引进建设了华泰型钢、金盛车桥江铃华岳等大型专用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形成了年产汽车零配件65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

梁山地区先后投入资金规划建设了48平方公里的专用汽车产业园,出台政策吸引企业。全县专用汽车行业企业发展到500多家,其中进入国家公告整车企业35家,全县配件生产企业发展到230余家,拥有零部件代理商户200余家、综合性零部件物流商贸公司60余家,建立大型汽贸公司21家,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到20余家。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本地配套能力,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并供应到河北、河南、安徽、内蒙古、新疆、江西等国内市场,出口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此外,梁山县成功举办了超过十届的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博(展)览会,充分发挥展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了专用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梁山专用汽车产业聚集度。

梁山以前在山东省属于欠发达县之一,但专用汽车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业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其形成的优势是相辅相成的。从全国行业环境来看,专用汽车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于朝阳产业,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专用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集群SWOT分析如表6-2所示:

表6-2 梁山县产业集群SWOT分析

2.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湖北专用汽车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在80年代前后得到迅速发展。长期以来,湖北省政府一直都在大力扶持省内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武汉—随州—襄阳—十堰的千里汽车长廊(图6-2)。随州地处该汽车工业走廊的中段,有得天独厚的物流优势,东到上海、西到成都、南到广州、北到北京,都在1000公里半径之内,交通便捷。

图6-2 湖北汽车长廊的地理区位

截至2014年,随州已聚集了恒天汽车、东风随州专汽、航天双龙、重汽华威、程力专汽等26家进入国家公告目录的企业。该地区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企业聚集度、资质密集度、产品集中度全国领先,已发展了从随州经济开发区、曾都经济开发区至随县经济开发区的30公里专用汽车长廊。2008年,湖北随州市正式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这里也是湖北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随州专用汽车企业从整车、底盘、车身到零部件等一应俱全,并带动了销售、物流、维修、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该地区专用汽车产业链条体系已经形成。随州已成为我国专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典范之一,示范效应明显。

目前,随州具备一定规模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一定规模以上企业110家,亿元企业40多家。以2014年统计数据为例,随州专用汽车总产值达350.1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全国领先。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已形成产能20万辆,产量11万辆、底盘10万台、车身10万台、车轮1000万套、铸造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随州目前生产各类专用车涵盖7大类,62个小类,5000多个目录公告产品。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随州生产的罐式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其中油罐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制车轮年产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自卸车年产销量1.8万辆,位居国内三强;车桥铸造件年产销量9.2万吨,位居国内五强。此外,随州市主要龙头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企业大量分布于何店、柳林、均川、厉山等乡镇,分布广,数量多,为随州专用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罐式车和厢式车一直是随州专用汽车的主要车型,其中,罐式车产量一直占据专用汽车总体产量的50%以上。通过2014年随州市各车型占比分析(如图6-3)可以看出,仓栅、厢式、举升等车型占比较小,这些是未来随州可充分开拓的新车型,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零部件方面,随州零部件企业可生产除了发动机轮胎以外的包括底盘、车身总成、车轮、车灯、车桥、变速箱、传动轴、制动件、油缸、油泵水泵、内饰件、模具等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零部件产品。

(1)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优势分析。

图6-3 随州市2014年专用汽车各车型占比

第一,具备汽车文化优势。50多年来形成的汽车文化已深深根植于随州人心中,融入了随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车历史文化的积淀,培植了肥沃的土壤,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形成了随州人不能割舍的汽车情结。

第二,产业基础厚重。随州是我国较早开始生产油罐车的地方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飞机加油车、液化气体运输车、低温液体运输车、化工液体运输车、粉粒物料运输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等罐车也先后被开发并投放市场。

第三,具有区位、市场及人才优势。随州地处“汉十”汽车走廊的中间,是湖北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4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得天独厚;市场发育成熟,市场网络覆盖全国;专技人才丰富,储备充足;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广泛借智借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第四,市场空间巨大。专用汽车的应用领域非常宽泛,在工程、消防、抢险、环卫、医疗等行业中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投入,市场对专用汽车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随州市的专用汽车在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及地区具有一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销售网络比较健全,可以说,随州发展专用汽车潜力巨大。

第五,基于集群建设了公共研究平台。2013年随州市政府牵头建设了“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该平台立足随州、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专用汽车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政府还联合企业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汉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基地,推动先进技术的实践应用。截至2014年,齐星汽车、航天双龙、重汽华威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齐星公司仅研发设备就投入1.3亿多元,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10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空白。

第六,具有政策环境优势。新时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带动,将为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提供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国家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两圈一带”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以及产业资本双向转移加快等政策环境良好;尤其是省部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将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到湖北省经济建设的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全力支持随州打造千亿元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这些政策环境都推动了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朝着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

(2)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劣势分析。

第一,无资质小厂依然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小厂投入少、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小厂往往是有活干就开门,没生意就关门,产品质量无保证,员工生活无保障,缺少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由于这些小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成本低廉,对正规企业的产品造成了较大的市场冲击。虽然地方政府近几年一直在打击无资质厂家,但小部分无资质企业依然存在,如何规范和引导这些企业转型发展将是个问题。

第二,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由于企业数量多,实力和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在随州,虽然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大多以生产普通罐式车为主,产品差异并不大。为了争夺市场,各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价格战不可避免,同质化产品竞争较激烈。

第三,技术水平增长缓慢,企业研发投入低落。产品同质化现象导致的恶性竞争带来连锁反应: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设法赚取利润,而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导致企业无法形成市场优势,反过来,资金短缺又致使企业无法加大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此外,缺乏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极大削弱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热情。(www.daowen.com)

(3)随州专用汽车产业SWOT分析。

湖北省整个汽车长廊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产业大而不强,资源优势还没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没有强势龙头企业;存在产品类型趋同、市场布局重叠、低档次重复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分工协作不强等问题;少数企业为抢占销售市场,竞相杀价、争抢技术和营销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随州在整个设计长廊中具有自己一定的优势与劣势,当然也有机遇与挑战(表6-3)。

专用汽车制造产业是随州的经济引擎,随州汽车机械制造业,是武汉至十堰汽车走廊战略中一个重要“节”点。地处“汉十”汽车工业走廊中段的随州,有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未来,该地将加快发展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打造随州专用汽车的品牌优势,增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配套能力,建成全国知名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表6-3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SWOT分析

3.铁岭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铁岭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是基于开发区模式的整体建设,铁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1995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0年以来,铁岭专用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超常速发展,已经成长为铁岭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发展为“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并被中汽协授予“中国专用汽车生产基地”[4]

铁岭专用汽车先后成功吸引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以及华晨集团、上海同捷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入驻基地投资。目前,基地内具有工信部公告的企业有11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此外,该基地还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2家,汽车服务类企业39家。铁岭专用车基地现可生产7大类、800多个品种、近万个型号的专用车,具备年产1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能生产包括环卫类、除雪类、公路养护类、自卸类、通信指挥类、工程类和新能源电动车在内的各类专用车。

该集群坚持走差异化道路,坚持集群内整体规划、商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在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上对企业进行引导,避免企业自发、单独的成长过程。铁岭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1)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辽宁省提出的打造沈阳经济区的宏观经济背景。

(2)辽宁是我国老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极具发展潜力。

(3)处于长春、沈阳东北汽车工业带的中心区,是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我国东北地区需要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大规模专用车生产基地。

相应地,铁岭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

(1)区位优势——铁岭交通便利,出海入关便捷,是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配套优势——铁岭地处沈阳和长春两大汽车生产基地的连线中间,生产原材料齐备,整车生产配套的生产企业完善。

(3)技才优势——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经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庞大的技工队伍,为专用车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土地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可实施高标准建设,达到“六通一平”标准。

(5)环境优势——铁岭是“中国北方水城”和“建在湿地上的城市”。

随着国家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政策出台和辽宁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建立,铁岭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外部大环境的促进下,铁岭县域专汽发展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过硬的技才优势、丰富的用地优势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优势。但全国各地的专汽基地迅速发展,势必给这个仍在规划实施起步阶段的老工业基地的专汽基地建设带来强大的竞争冲击。

从行业视野来看:铁岭虽然具备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优势,但劣势依然存在:

(1)县域整体专汽行业和全国同行业相比,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同质竞争。

(2)相对于湖北省汽车产业长廊、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经济圈等地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铁岭新开发区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设施不太完善。因此,首先得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将规划方案投入现实运转使用。

(3)出口力度有待加强。

在产业链的层面上来看:

(1)以现有产品为基础,重点发展专用车作业底盘和客车及底盘,形成尽可能完整的产业链。

(2)由于地域优势,可以发展适合高速公路、物流系统的各种运输类产品。并可以向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产品靠拢。如煤炭运输车辆、机场专用车、油田专用车、集装箱车等的技术开发和运用。

4.十堰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十堰地区同样是“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汽车工业走廊中重要的一个专用汽车产业聚集地,该产业集群主要依靠东风公司的优势发展而来。汽车零部件生产比较完备,发动机、车身、车架、车桥等主要总成,均有生产厂家,汽车产业链建设已比较完整。在工艺技术储备方面,十堰拥有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油漆、装配等较完整的生产工艺;在产品生产方面,十堰生产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子电器、汽车轮胎、各类零部件总成等;在零部件供应方面,可为本地东风商用车、东风特汽、东风客车、东风小康、湖北三环专汽、湖北驰田汽车等多个主机厂进行配套。

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集中在十堰城区,集群企业占其汽车工业的比重在80%以上。十堰城区具有年产各类商用车80万辆以上的能力,其中,中重型商用车20万辆、微型车50万辆、客车5万辆、专用车15万辆及军用越野车生产能力。同时拥有20万台发动机、10万台重型车变速箱、30万台同步器、30万台车身、30万台车架、50万台车桥、50万件液压油缸等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能力。

以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度十堰市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0亿元,同比增长9.5%;累计生产专用车35631辆,同比增长15.4%。城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含东风公司十堰基地企业数据)企业达到221家,同比新增42家,销售收入达到448.7亿元,新增77.2亿元,同比增长20.8%。值得一提的是,驰田公司的智能环保渣土车当年量产1459辆,创历史新高;神鹰公司水泥搅拌车单品销量达到1801辆,增幅达到246%。同年,在十堰市政府“国际商用车之都”和“整车专用化”战略的推动下,十堰专用车产业集群正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

不过,技术空心化、产品同质化以及品牌竞争力弱一直是影响该地区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另外,集群内专用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如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建设较落后,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与技术专利;多数产品缺乏工业设计,产品多处于低端、低价、低利润竞争状态;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效率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