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为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各级政府应加快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营造有利的共生环境,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因此,在聚集区内,政府应致力于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税收、土地、财政及培训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扶持。

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营改增”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大政策改革力度,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加大政策改革力度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巩固目前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例如合理有效地减轻制造业税负、调整税收结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及竞争力不强,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重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未能将处于孤立状态的广大制造业联系起来,俨然成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并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潜力,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及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点共生和间歇共生阶段,企业间合作关系主要靠硬性的契约安排,而不是信任机制,导致企业间合作难以持久。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却好处多多,举例来说,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不断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企业再造和并购重组等方式,从销售产品转型为提供服务,实现了从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因此,为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各级政府应加快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营造有利的共生环境,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首先,从全局范围来说,应重点对生产性服务行业进行改革。“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重头戏,已取得一定效果,这一点在本书实证部分已经得到验证,但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多处于管制及行政垄断的体制下,市场化程度不够严重抑制了该行业的发展,造成分工程度不高、运营效率低下的局面,进而导致制造企业采用生产者服务的成本加大且效益不高。这就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改变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较低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垄断性生产性服务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进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

其次,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其他刺激职能,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运用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系统设置,避免重复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强,具有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促进服务型制造及其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它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有利于促进服务型制造剥离非核心业务,进一步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因此,在聚集区内,政府应致力于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税收、土地、财政及培训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扶持。(www.daowen.com)

最后,建立相对健全的相关行业组织,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生产者民间行业的管理能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