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撬动制造业服务化的支点。在服务化初期,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享受到了服务化带来的收益,注重服务创新而忽略了对研发的投入,随着服务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原有的产品和技术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造成必须为此牺牲自身收益换取持续发展。这一现象称之为“服务化困境”。出现这一问题,根源在与我国大多数制造业在服务化转型时没有把握好技术创新的作用。下文将从制造业服务化三阶段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逐一分析。
在服务附加阶段,技术创新为主,服务化为辅。一般情况下,我国制造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的产品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制造企业只要进行简单的服务化,满足客户基本的服务需求,即可顺利实现技术创新价值的最大化,也能获得服务化带来的收益。
产品+服务阶段,技术创新与服务化相互促进。“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产品制造常常是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且技术容易扩散,会面临同质化竞争,而“微笑曲?线”两端如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服务业的附加值很高,不易被模仿,可以形成长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制造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集中关键资源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并注重与外界的技术合作,确保产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进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在企业定位、业务系统中的比重,充分挖掘产品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的服务需求。(www.daowen.com)
在成熟的制造业服务化阶段,服务创新为主,技术创新为辅。制造企业实行服务化经营,服务逐渐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企业重点在设备成套、集成服务、工程承包等高端市场展开业务,靠服务和品牌去获得高额利润。此阶段的技术创新除了继续保持核心技术优势外,还可以向其他制造行业拓展,引领整个制造业的服务化。
从我国大多数服务化成功的制造业企业都遵循了上述这一规律,在服务化阶段不断构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并且前一个服务模式所构建的能力应成为后一个服务项目的基础。显然,在服务附加阶段,企业主要以提供产品的增值服务为主,仍然依赖于原有的产品制造能力,依赖于原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品+服务阶段和完全成为制造业服务化时,企业并没有舍弃原有的研发投入活动,而是产品与服务并重,“两条腿走路”方能跨越“服务化困境”。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服务化进程中的助推器,是撬动制造业服务化的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