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造业服务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范德门韦和拉达等学者认为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向提供物品加服务构成的“产品-服务包”转变,制造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善的产品、服务和知识的“业务服务化”。

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制造业服务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范德门韦和拉达(Vandermenwe & Rada,1988)等学者认为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包括附加服务)向提供物品加服务构成的“产品-服务包”转变,制造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善的产品、服务和知识的“业务服务化”。费希宾(Fishbein,2000)认为服务化就是“卖物品的功能或服务,而不是卖物品本身。瓦戈和勒斯克(Vargo & Lusch,2008)强调了服务型制造以产品为中心和以服务为中心思想转变的重要性。格鲍尔(Gebauer,2007)以欧洲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四种策略及其运用的侧重点。周雍强等(Yon-ChunChou,2009)等指出不同的生产企业之间,潜在的服务差距正在上升,己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扬等(Yan,2010)强调以服务为主导的逻辑理念,制造企业之间的协作可以提升企业间服务的发现、创新、构造和交流。不仅如此,国外学者们还陆续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特征、类型,发展阶段以及各类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位置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Brown等,1994;Oliva & Kallenberg,2003)。阿西莫格鲁和圭列里(Acemoglu & Guerrieri,2008)将制造产业的资源逐步流向服务业领域视作为必然,而随着企业在服务领域所进行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极致状态下部分制造商已经逐步蜕变为服务供应商,很难再对企业贴制造商还是服务商的标签。换言之,一些产业的界限正逐步模糊,能否很好地完成“产品+服务”的业务互补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核心要件之一。服务化也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企业如何与顾客接触的方式(Cusumano等,2015)。而从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角度而言,服务业务由于其低成本且服务对象更广泛的缘故,成为了企业获取利润的新的来源。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未来制造企业将在产业的下游更多地攫取利润,而非停留在产品本身(Wise & Baumgartner,2000)。之前的研究文献从各种角度论证了服务化战略的实施通过多重途径对于企业运营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获取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Baines等,2009),培养客户对企业忠诚度(Baines & Lightfoot,2013),提升企业价值(Fang等,2008)以及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Visnjic等,2014)。但服务化对企业绩效问题影响的研究则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部分研究的结论引发学术界的思索,特别是人们所期待的服务化给企业绩效带来的“红利”似乎也并未出现。服务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所可以加以描述的,格鲍尔等(Gebauer,2005)的案例分析指出多数进行服务化的企业都面临所谓“服务化陷阱(Servitization Paradox)”的问题,即服务化的制造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反而可能出现下滑,简单的理解就是拓展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势必增加业务转型的成本,却未能获得理论预期的高回报。学者的研究也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Kastalli等,2013),其具体原因目前也是众说纷纭,这使得很多企业在进行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犹疑的心态。(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