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根据持续性观察和评估,已连续多年推出《中国企业家犯罪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犯罪报告》)。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连续发布《中国反商业贿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商贿调研》)。该两个系列的报告分别依据“整体连续”和“单点突破”的逻辑,以“线”的时间大跨度精选了超过2 000起典型案例,又聚焦于“点”围绕若干关联性的重点问题先后完成过数百份高质量的有效阅卷,汇总并分析历年企业家犯罪现象的数据、特征、所处领域的变化,并对犯罪预防和未来走势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相对比较客观的中国商业结构性反腐研究的数据库,得到了企业界、监管机构、法学界和舆论界的高度关注。[16]
以上两个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商业腐败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①基于零容忍的严厉打击,国企贪腐案件的总量屡创新高,[17]且“窝案串案”数量急剧上升,具体在表现形式上,包括从重大商业决策中寻租、擅自转移或私分国资谋利,渎职或滥权而弄虚作假,以及为亲友经商提供便利或关联经营等。②源于国企把持垄断型行业、高壁垒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受欧美经济不振的拖累、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等累积的叠加效应,基数放大的民企更难以获取足够的市场和利润,导致类似“脐带”捆绑官员的个人或单位行贿、利用影响力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腐败问题愈加突出。[18]③在华外企受到海外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总政策影响,更多响应海外反腐法案而忽视中国反腐要求,缺乏对企业所属行业上下游交易、渠道营销,以及隐蔽的、具有潜在风险的“行业惯例”商业行为进行管控,导致外企涉嫌单位行贿及高额罚单不断出现。[19]④涉案企业相对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但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尤其是当下整体上面临高利润行业将结束暴利和粗放式经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催动被“甩出去”的部分既得利益群体亟待突围,使得市场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的商业腐败产生新动向,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高发。[20]⑤商业腐败的行业特征比较鲜明,行业之间的腐败驱动机制差别较大,[21]金融业的中小企业“资本堰塞湖”、能源业雁过拔毛的“渡口经济”现象趋于严重,汇同制造业、房地产与建筑业、快消品和食品业,已形成了当下商业结构性腐败的“重灾区”,需要进行相关的行业性风险指数评估,以及改变“一刀切”的平面商业反腐格局。[22](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