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虹桥:中央活动区建设的重要节点

大虹桥:中央活动区建设的重要节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活动区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的概念,虹桥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区域,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大虹桥”将成为上海“后世博”阶段重要的经济亮点,上海将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并逐步将商务区打造成为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中央活动区。中央活动区,从中央商务区发展演绎而来,是对中央商务区概念的一种品质与内涵延伸,继承了中央

虹桥商务区(以下简称虹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侧,紧邻江、浙两省,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占地面积86平方千米,范围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个区。商务区分为核心区、主功能区和拓展区。国务院和上海市都明确提出,虹桥商务区要打造成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商务区。

中央活动区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首次提出的概念,虹桥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区域,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笔者认为,“大虹桥商务区”,已经不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一个综合城区的概念,包括交通、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等多个层次方面。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单纯的以商务功能为主的中央商务区,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高于商务区。“大虹桥”将成为上海“后世博”阶段重要的经济亮点,上海将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并逐步将商务区打造成为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中央活动区。

一、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从全球视角看方兴未艾的中央商务区(CBD)发展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是城市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芝加哥CBD、巴黎拉德方斯、香港中环、北京CBD、上海陆家嘴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动区),其功能特点、产业类型、政策措施等都对虹桥商务区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是虹桥商务区战略发展的重要标杆。

1.CBD的产业构成

从CBD的产业构成看,CBD区域的产业特征明显,以金融业、专业服务业、商业、会展旅游业四大产业为重点。其中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灵魂,专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商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会展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新方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也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区域竞争力的高低。中央商务区本质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的城市功能单元,实现了“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选择和商务办公功能的分化升级,整合了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逐渐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城市的CBD空间结构

从城市的CBD空间结构看,一般有单核结构、区域式集中结构、多核结构三种类型。在实践中,基于多核结构,又逐渐演变为双核结构、内核外环式结构、区域核结构、多中心结构等不同空间布局方式。如上海,就是典型的CBD多核结构,包括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徐家汇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多个重点区域。从空间布局看,虹桥区域具有成为上海重要CBD区域的空间优势。

3.CBD的发展历程

从CBD的发展历程看,既有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等以市场演进为主的、政府指导为辅的发展模式,也有巴黎拉德方斯、东京新宿等以政府规划引导为先、市场开放发展伴随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如纽约曼哈顿专门聘请了35位来自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机构官员等组成了“35人委员会”,以识别出曼哈顿的商业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区域高强度、高价值开发战略;扩展开发区域,将曼哈顿的范围扩展到炮台公园、翠贝卡、布鲁克林和长岛市,加强城市有机更新。芝加哥通过设立税收增量融资区(TIF)、特许区和创业区等方式,以相应的财政、税收、融资政策,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伦敦金融城拥有专业、强大的伦敦金融城政府,通过其高度精细化的管理和运作,维护伦敦金融城的全球地位。政府力量从规划、建设、运营等一系列环节全面介入东京新宿,建设城市副中心,将新宿区域建设成为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的东京最著名的商务区之一。北京商务中心区实施资源整合集聚,目前已集中了北京市约90%的国际传媒机构,约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约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约70%的世界500强企业,约70%的国际金融机构,约30%的五星级酒店,50%以上的国际性会议,约90%的国际商务展览。在交通方面,道路路面占CBD开发总面积的39%。在绿地方面,在区域东南、东北、西南以及西北四个方位,建成了4块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形绿化系统。深圳前海以“前海水城”为核心理念,以滨水个性、产城融合、紧凑集约、高效便捷、低碳生态为特色,定位于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拥有国内最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的落地、金融人才的集聚、金融交易的活跃提供了重要平台。这里集聚了728家银、证、保等持牌金融机构,分别占上海市的60%和浦东新区的90%。区内已建成各类商办楼宇230幢,建筑面积约1268万平方米。它是上海高档消费、时尚、休闲、娱乐等商业的集中代表区。正式挂牌的四星级以上宾馆达到22家。目前已形成以陆家嘴金融文化节为代表,各类金融博物馆和文化场馆集聚的金融特色文化。各类会展场所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展览平均达到100次以上,为世界各地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从上海视角看2035全面推进中央活动区(CAZ)建设

1.首提“中央活动区”(CAZ)

“上海2035”首次提出“中央活动区”(Central Activity Zone,CAZ)概念,将打造融合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综合功能的全球城市核心承载区。2035年,上海将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大都市,将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可持续,并且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虹桥商务区所处的主城区的支撑,将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中央活动区(CAZ),从中央商务区(CBD)发展演绎而来,是对中央商务区概念的一种品质与内涵延伸,继承了中央商务区的商业商务等主要功能,又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突出了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活力要素,融合了工作、生活、文化、创意等,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从CAZ的功能特点看,普遍具有商务功能、资源集聚功能、服务功能、标志功能、文化旅游功能。从CAZ的外部表现特征看,高端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高端商业和零售业最为集中;普遍具有高强度土地开发特征,容积率高、建筑高度高、建筑密度高;土地价格和租金水平高;高品质的文化艺术设施功能齐全;高品质的公园、绿地、绿道等绿色公共空间集聚;城市交通(机动车和步行)最为便捷;围绕企业和人的需求,处处体现精细化、高品质的软硬件综合环境,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游憩的重要场所。

上海将构建“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根据规划,中央活动区包括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将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从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上海其他CAZ与中心城区CAZ是互补性关系。一是空间互补。上海中心城区将利用发达的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建立以市中心最繁华的CBD和全球国际型CAZ为核心,辐射四周并以区域型CAZ和社区型CAZ为结点的网状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多个CAZ,即构建起一个CAZ体系,建设功能多元化、服务完善的城市形态,从而达到聚集效应经济,进一步提升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面向世界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产业互补。除了上海中心城区的CAZ层级体系,位于上海城郊的崇明城桥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金山新城、南汇新城以及奉贤南桥新城,均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依托本地特色和产业优势,进行差异化战略发展,共同构筑大城市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因此,大城市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是通过包括城郊在内的整个区域空间布局得以落实的。其中,中心区的现代服务业起着领头作用,而周围地区的教育科研基地、制造业基地等则是多元化经济的广阔腹地,提供了不同等级的就业机会。

2.发展机遇与挑战

2035年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为虹桥商务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虹桥打造中央活动区(CAZ)处在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的机遇。虹桥商务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助于虹桥商务区发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通过交通一体化和商务一体化,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加快发展,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的战略机遇。未来五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措施和创新制度大规模复制推广,投资贸易领域多项管理和服务政策措施进一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虹桥商务区具备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望率先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区域。三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机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十三五”末,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将基本建成,这有利于虹桥商务区发挥虹桥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功能性平台的优势,加快相关产业集聚,建成标志性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重要载体,建设成为连通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的国际贸易枢纽。四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来的战略机遇。上海虹桥商务区(图8.17)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总部经济、卫星应用与位置服务医疗服务、生物制药、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日趋完善,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虹桥商务区可利用区域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营销、展览等一体化的平台,这为虹桥商务区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标志性区域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图8.17 上海虹桥商务区示意图

虹桥商务区打造中央活动区(CAZ)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产城融合发展的挑战。由于规划落地时序存在差异,土地储备进展不一,各重要片区的职居平衡与经济社会资源平衡难度较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配套较为薄弱,标志性公共配套项目比较缺乏,统筹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任务艰巨。二是完善交通配套的压力。目前,国家会展中心进入建成运营阶段、虹桥交通枢纽人流量屡创新高、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快速成长,但包括对外交通、区域间交通和内部交通微循环等方面的交通配套仍然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虹桥商务区快速发展的交通配套需求,存在较大压力。三是统筹区域开发难度较大。核心区、主功能区和拓展区将在未来几年进入持续高强度开发周期,同时周边区域和其他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化日趋减弱,虹桥商务区周边地区开发规模较大、定位雷同,人为加剧了区域竞争,市场消化压力较大,虹桥商务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难度加大。

二、“3+4+5”新蓝图

上海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将快速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虹桥商务区更是连接国际发展平台和长江经济带的关键一环,大虹桥已成为继上海中心城区和浦东之后,第三个经济增长区域,推动长三角的转型升级。

虹桥打造中央活动区(CAZ),坚持“3+4+5”发展战略,即“三大功能”“四个服务”和“五大特色”。形成“产城融合、环境生态文明、配套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商务区,逐步朝着“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发展目标迈进,逐步将商务区打造成面向全国和全球朝气蓬勃的中央活动区(CAZ)。

(一)聚焦“三大功能”

虹桥的发展定位,即实现“大交通”“大会展”和“大商务”三大功能,如图8.18所示。这是提炼出来的新概念。换句话说,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是虹桥商务区着眼新时代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三驾马车”。具体概述如下。

图8.18 虹桥商务区“三驾马车”

1.“大交通”功能

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如图8.19所示。把虹桥枢纽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准的综合交通枢纽,使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交通疏解中心,推进集商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功能一体化,减少对中心城区的公共配套依赖和交通通行压力。“大交通”是发展基础,也是资源汇集的条件,虹桥商务区正是拥有虹桥枢纽这样的交通优势,才使得其他功能有实现的可能,“大商务”和“大会展”都是在此基础上确立的。

目前,这里拥有十条磁悬浮列车、三十个城际及高速列车的站台,一个能容纳五条线路的地铁站,两个能容纳国内国际航班的机场航站楼和一个新的城际巴士总站,日均人流量达110万至140万人次,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2小时几乎把长三角都市圈“一网打尽”。举例来说,从虹桥高铁站出发,17分钟到昆山(实际距离约50千米),23分钟到嘉善(实际距离约73千米),27分钟到嘉兴(实际距离约90千米),30分钟到苏州(实际距离约120千米),45分钟到杭州(实际距离约169千米),67分钟到南京(实际距离约300千米),2小时21分钟到合肥(实际距离约458千米)……

图8.19 上海大虹桥立体交通畅达示意

地铁2号线、10号线、17号线等,将大量的人群输送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平均每天约有110万人流奔波在虹桥枢纽,相当于处在人流最高峰时候的一个世博会

大交通的优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大虹桥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中国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把总部落户在了虹桥商务区,在董事长车建新看来,“落户虹桥商务区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虹桥商务区正是通向世界的登机口。我们把自己移到通向世界的登机口,也是为了表达未来走向国际的决心”。

2017年,《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最终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发挥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强化综合交通优势,建设“内联外通、均衡有序、便捷高效、低碳智能”的交通网络体系,把虹桥枢纽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准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集商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功能一体化的“大交通”功能,以减少本地区对中心城区的公共配套依赖和交通通行压力。

2.“大会展”功能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知名的会展功能集聚区和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完善保税、仓储、物流等与会展相关联产业的功能,加大政策引导,大力发展高端会议展览业和配套专业服务业,吸引与会展产业密切相关的要素集聚,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产业链的会展管理组织体系。

被昵称为“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图8.20),总投资230亿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级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的建立,成为上海无缝对接长三角经济和商贸的最为关键的载体,成为商务区集聚会展上下游十几个细分产业的抓手,也当之无愧成为大虹桥的“中心”。

从会展本身而言,国家会展中心按近200亿元展会直接收益估算,可带动周边产业约2000亿元经济收益。会展是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能整合行业资源,做大产业链。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其重要支点之一就是会展。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会展中心的强连接、强行业话语权功能,对于资本、资源、信息的极大汇集,将引领大虹桥从人流、物流,逐步向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转化,并由流动转为聚集,由潜在财富蜕变为切实可见的城市红利。

国家会展中心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承担的贸易量有多大,而在于帮助中国企业获取更大的贸易决策权,支持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打造一批从虹桥商务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长三角无疑是大会展溢出效应的最大受益者。

国家会展中心不仅使大虹桥成为联动长三角的节点,甚而成为大虹桥连接世界的窗口。国家会展中心代表的不仅是展览、人流,也将彻底改变虹桥商务区内外部的地位序列和商办环境,是抢夺行业的世界话语权,是大虹桥成为全球商务聚集区的强大基石。

图8.20 国家会展中心鸟瞰

3.“大商务”功能

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做大做强商务、贸易、会展三大功能,把“大虹桥地区”建设成为集总部经济、会议展览、保税贸易、旅游购物、航空服务、文化传媒、科技创新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商务”功能平台。

目前,长三角一批知名企业、企业总部纷纷把迁移虹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优化布局的触媒。大虹桥目前拥有如江苏鱼跃、宝业集团、新湖中宝、神马电力、卧龙电气等百余家跨国公司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知名上市企业。包括有着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也是长三角领军企业的阿里巴巴在虹桥的传富地块竣工运营,阿里系在上海、在长三角的一系列相关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也都将进一步向大虹桥集聚。

虹桥商务区两大功能性平台——“海外贸易中心”和“长三角国际贸易展示中心”成立并启动全面招商,这是虹桥商务区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合作发展功能平台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虹桥商务区谋划一系列功能性载体平台的开端。

在充分聚焦“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之后,虹桥商务区还有着更加长远的战略考量,也就是要带动上海在2035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并在长三角、全国层面和国际层面起到示范作用。

(二)强化“四个服务”

虹桥商务区强化“四个服务”,即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服务周边区发展。如图8.21所示。具体概述如下。

图8.21 虹桥商务区强化“四个服务”

1.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

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紧紧依托发达的交通体系和广阔腹地,努力发展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和商务创新发展的引擎。

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随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开幕,上海地处“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大虹桥作为上海的重要对内对外辐射纽带,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疑将承接“一带一路”所带来的诸多福利。

世界一流的立体交通体系。虹桥商务区的交通枢纽功能,集轨、陆、空三位一体的“大交通”也正是虹桥商务区的优势所在。从虹桥始发线路贯通全国内陆及沿海城市,3小时内到达所有长三角城市,5小时内到达京津冀城市群,8小时内到达珠三角城市群,快速对外联通。

2.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虹桥商务区进一步服务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积极搭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通过交通设施和出行服务一体化,带动通勤就业、产业发展、商品市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一体化。

高铁地铁化、地铁双城化,交通网络从大虹桥向周边区域密集延展。围绕着虹桥交通枢纽,向西30分钟可覆盖江浙的昆山、苏州、嘉善、嘉兴等,甚至快于到上海市区的一些地标。这种异域同城、同城异域的奇妙幻景在大虹桥天天上演着,演绎出虹桥特有的城市新概念。虹桥商务区内穿梭的人流是上海最富长三角特征的一道风景,如今来回于虹桥商务区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双城生活族”俨然是白领中的新生力量。

便利的生活资源辐射也在大虹桥形成,工作和生活在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居民,现在能享受到来自上海的文化、娱乐、医疗等资源,这将成为大虹桥打造长三角高端CBD的最持久、最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虹桥商务区的生活环境将逐步完善,宜商宜居的特色逐步显现,主功能区内基本形成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15分钟休闲娱乐圈、15分钟文化活动圈。

虹桥商务区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的先天优势,也被寄予厚望成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协同发展引擎,发挥国际性综合商务区优势。

3.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平台”这一功能定位,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主动利用国际贸易领域国际交流、沟通、对话的高端平台,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服务。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要素资源,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

4.服务周边区发展

强化服务辐射功能,引领和带动闵行、长宁、青浦、嘉定、松江等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改变城乡不均衡和二元结构,实现整体的跨越式发展。(www.daowen.com)

(三)突出“五大特色”

虹桥在建设过程中,虹桥商务区坚守品质,坚守标准,形成了五大发展特色(图8.22)。概括起来即产城融合发展,低碳化和智慧化发展,现代商务创新发展,商、贸、展、旅、文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或是“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六大发展特色和理念。

1.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

按照国际一流商务区的标准,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居住、文化、体育、餐饮等商务配套和生活配套,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上海市乃至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近年来,虹桥商务区重点关注区域的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和优化商务配套,满足白领、居民的生活、办公、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以核心区为例,在餐饮配套方面,有虹桥天地、万科中心、万科时一区、冠捷、新华联、龙湖等多家开发商的商场或商业配套投入运营。有餐饮和员工食堂10多个。在购物方面,有虹桥天地购物中心、新华联购物中心、龙湖虹桥天街等。在文化影视方面,有虹桥天地的英皇UA影城、新华联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龙湖的江苏幸福蓝海影院;目前核心区共有影厅20多个,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商务区的商旅人士观影休闲需求。在酒店配套方面,截至2017年,核心区共有5家星级酒店投入运营,满足商务人士、过境旅客的住宿和会晤需求。在人才公寓配套方面,虹桥商务区正在加快步伐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区域内日益增长的就业人群的居住需求。

图8.22 虹桥商务区“五大特色”

2.低碳化和智慧化发展的特色

虹桥商务区全面落实低碳绿色理念,提升区域生态品质,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并致力于“智慧虹桥”的开发建设。

虹桥商务区大力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作为上海首个低碳商务区,核心区内的所有建筑目前已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60%。虹桥商务区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共计51个,约占上海市二星级以上项目数的21%。2016年,基本完成对核心区所有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核心区65个项目获得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其中30个项目获得国家三星级认证。2017年,虹桥商务区完成了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工作,成为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虹桥商务区通过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绿色建筑建设导则、低碳发展技术指南等方式提升新建项目品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已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总结主功能区、核心区绿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相关拓展区绿建工作对标要求,积极推进大虹桥地区绿色建筑的区域联动发展。

作为上海市首批智慧园区示范单位,虹桥商务区一直致力于“智慧虹桥”的开发建设,聚焦智慧交通、智慧会展、智慧商务、智慧生活圈四大领域。一是智慧交通。一直以来,虹桥枢纽致力于“大交通”综合服务的能级提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2017年,第二阶段2018—2020年,第三阶段2021—2025年)进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针对信息服务的网站、定点终端和移动终端三大载体,以及道路交通、停车、步行和出租车四类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二是智慧会展。虹桥商务区有全球单体量最大的会展中心,围绕“智慧虹桥”的建设框架,国家会展中心打造“互联网+会展”智慧展馆,优化的无线网络和通信保障,为展会企业和公众提供Wi Fi、馆内地图导航、大数据实时分析等服务。在展会期间,国家会展中心将开放1000M的无线网络专享互联网出口带宽,为广大参展客商和观众提供覆盖全场的免费WiFi网络。在场馆内,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一键连入WiFi,并获得场馆内三层地图导航等便捷应用。三是智慧商务。目前,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新建商务楼宇的智能化覆盖率已达到100%。覆盖全区域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已完成并顺利上线。四是智慧生活圈。虹桥商务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区域内民生需求,深入推进虹桥商务区的医疗、教育、养老、社区、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商务区,WiFi网络的覆盖程度体现了社区的智慧性。未来,虹桥商务区还将推进智慧“商旅文”建设,深化社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些“智慧小区”试点,并通过商圈O2O互动体验和大数据应用,为来虹桥商务区的人们提供创新的一站式休闲娱乐服务体验。

3.现代商务创新发展的特色

营造有利于现代商务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功能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各门类、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大趋势,大力培育“四新经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抓住现代商务相关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流动性强的特点,促进交通功能与商务功能、会展功能深度融合,着力促进各类高端经贸商务要素在虹桥商务区集聚,把虹桥商务区建设成现代商务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家跨国公司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知名上市企业落户虹桥。如图8.23所示。企业总部在虹桥商务区、加工工厂在长三角的1小时产业圈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而虹桥枢纽更是世界级的,虹桥商务区多种优势叠加,其中产生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虹桥商务区是多方共赢的选择。

图8.23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楼宇

4.商、贸、展、旅、文一体化发展的特色

虹桥枢纽过往人流、国家会展中心展会人流和商务区商务办公人流在这里交汇,使虹桥商务区成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境外商旅人士进入上海的门户之一。通过对各类人流产生的需求和溢出效应的研究,虹桥商务区着力促进会议展览、商务活动、经济贸易、商贸购物、休闲时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业态互为配套、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商、贸、展、旅、文”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在此愿景下,2016年4月,虹桥商务区启动“会商旅文”示范区建设。“商旅文”活动集中展示了商务区“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发展特色,打造集商业街区、旅游服务、绿地景观、主体雕塑、演艺秀场、影院场馆、国家会展等为一体的高端商务区标杆。

以“商”为本,以“旅”聚气,“文”脉交融,合力呈现一个活力虹桥、魅力虹桥、精彩虹桥。打破传统的“商”。主要展示总部经济、世界500强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商务区集聚和多样化的商业业态,呈现虹桥商务区高端的企业品质和发展历程,突出打破传统、鼓励创新、互动性更强的商业运营模式,展现智慧低碳、交通便捷、贸易便利、功能配套、充满活力的商务环境。琳琅满目的“旅”。主要围绕虹桥商务区的地标建筑、绿色低碳、地下全联通等城建观光以及美食、购物、游玩、娱乐等休闲消费,展开观光游、商旅游、文化游,进一步凝聚人气,促进商业发展。聚集人气的“文”。主要是全面打造商务区文化内涵和特质,形成文化地标(图8.24),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落户核心区,汇聚世界一流的文化项目、团队和演出,提升区域文化素养,集聚人气和知名度。

2016年虹桥国际钢琴艺术盛典活动,此外还有华翔绿地的水岸游园会、虹桥天地的户外互动嘉年华、米其林美食节、万科中心的疯狂乐兔园、虹桥绿谷的海上雅乐、冠捷科技的中国好声音大虹桥歌友会等一批高品质文化项目陆续举办,提升了商务区文化内涵和市场人气。

图8.24 虹桥商务区的文化地标

(续)图8.24 虹桥商务区的文化地标

2017年上海车展、医药展两场重量级展会吸引了海内外上百万的人流。观展之余,就近畅游大虹桥,购物休闲自然成了行程中的一环。无论是繁忙的商务人士、企业白领,还是普通市民、游客都近距离感受到虹桥商务区的蓬勃生机。

2018年,占地20000平方米的日系动漫主题乐园就将开业,吸引其入驻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虹桥的交通条件,开业第一年吸引的游客中将有超过四成来自长三角。

在虹桥商务区出现在你眼前的有一座外形如中国元宝的建筑——虹桥天地演艺中心,是国内首个位于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内的专业演出场地。爱丁堡前沿剧展《龙》《反转地心引力》《安德鲁与多莉尼》等海内外顶级戏剧,还有吸引20000魔都吃货的“SAVOUR美食节”,与享誉盛名的法国里昂灯光节联袂举办的“光影中国LUMIERECHINA”灯光节都曾在此上演。而除了现代的文艺场馆,这里还有昌硕文化中心、蟠龙古镇等历史文脉的积淀。一天繁忙工作的间隙,走出写字楼,行走在商务区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中,还有许多好玩、好看的去处。

“会商旅文”这一商务区的独特品牌逐渐成形,正次第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与魅力。文化需求和文化集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注重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当代文化和历史文脉相融合,孕育着“虹桥”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与高端商务区相匹配的人文环境,使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5.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

按照“宜商、宜业、宜居”的标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商务区。高标准建设生态绿化带和四大公园,建设、管理、养护好绿地、道路、河道,依托吴淞江和苏州河以及周边天然河道,打造水系景观工程和绿色生态走廊,加强城市噪声、空气、水质等方面的治理,营造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建设花园式的商务区。

在虹桥商务区机场周边建设适合欣赏飞机起降、景色宜人的区域,在很多国际化大都市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线和旅游观光项目。而大虹桥,秉持着“最低碳”的发展理念,2017年底已建成一条虹桥观机长廊,即南虹港观机长廊。

根据《虹桥商务区景观水系提升设想》,闵行区进一步疏浚在环虹桥机场西区周边的五条河,包括华翔绿地水上运动基地、北横泾虹桥商务区段、张正浦亲水公园、新家弄湖泊郊野湿地等河道,以提升水环境。

十大水景(小涞港国家会展段、小涞港教堂景观段、南虹港观机长廊、华翔绿地水上运动基地、北横泾航华段、北横泾虹桥商务区段、北横泾爱博家园段、张正浦亲水公园、小涞港红星段、新家弄湖泊郊野湿地)将于2019年陆续建成。这些水系景观建成后,将拥有皮划艇和龙舟等水上运动基地、16千米的健康跑道、19处亲水平台和3个游船码头。这些都是为了后续让居民更亲近水环境,今后,还设想有游船每天在河道上定班次开,让人领略虹桥商务区的水景。

三、产城融合与新模式

虹桥商务区按照高品质开发和建设世界中央活动区的要求,形成“一主多辅”发展格局。核心区突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和打造中央活动区发展定位的主要承载,四大片区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通过大力促进产城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一)核心特征与产城融合

1.核心特征

虹桥商务区的核心特征:一是功能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虹桥商务区除了高端商务人群之外,还存着社会服务人群以及居民。就业与居住人群结构的复杂化,衍生出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人口结构高端化。目前,虹桥商务区现有常住人口约50.8万人,当前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中低端劳动力的比重较高,随着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将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到该地就业与居住,将呈现以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为主,并集聚大批高端人才的格局。三是巨量人流集散。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是虹桥商务区内的两大核心功能性项目,这两个项目的规模大、等级高,并且在空间上相互邻近。大量的交通客流与会展客流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频繁集散,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聚不经济,从而给虹桥商务区带来巨大的通勤与服务设施配套压力。

2.主要问题

虹桥商务区在产城融合方面有五处短板。一是“产强城弱”。虹桥商务区在前期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同,存在“重产业,轻城市”的倾向,尤其是在CBD核心区内表现得尤为明显,规划上的先天不足导致“产强城弱”问题突出。随着未来该区域商务商贸、会议展览等产业功能的不断扩大,区外通勤人口的大量涌入将给虹桥商务区带来极为严重的交通压力。二是区域管理缺乏统筹。虹桥商务区涉及长宁、闵行、青浦、嘉定等多个行政区域,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辖权。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核心区内的规划建设,对于主功能区内的项目拥有审批与管理权,拓展区则由各自所在的行政区主导,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等问题。三是职住结构规划失衡。随着虹桥商务区大量商办楼宇竣工并投入使用,虹桥商务区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整个虹桥商务区常住人口增速将远远慢于就业增速,将导致虹桥商务区的职住不平衡问题迅速显现出来。四是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目前,虹桥商务区规划与在建的商务办公和商业项目供应较为充足,但是区内的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缩,缺少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工作、生活、社交、休闲等需求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例如教育、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配套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极为缺乏。五是非城市化交通配置制约虹桥商务区的整体发展。虹桥商务区涵盖了闵行、青浦、嘉定等3个城郊区,目前在交通配置建设上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尤其是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化交通还没有与上海城市的主功能区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快捷交通运行体系。非城市化的交通配置延缓了虹桥商务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而影响了虹桥商务区的整体发展。

3.模式与路径

王振(2018)提出了推进虹桥商务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1)围绕城市副中心定位,虹桥商务区要在规划定位上进行根本性转型,从商务区建设为主转向新城区建设为主,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进行区域空间的功能升级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合理配置,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住宅配置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品质,吸引上海中心城区高素质人口向虹桥副中心扩散,吸引海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地区的优秀人才向虹桥商务区集聚,成为上海又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区,与浦东新区形成相互呼应之势,进而推动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的均衡发展。(2)分阶段推进,分步骤强化区域统筹与管理。随着虹桥商务区定位的不断清晰与条件的日益成熟,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和推进机制,强化区域统筹与管理,推动虹桥商务区向更高层次发展。他还提出了推进虹桥商务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一主多辅: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

虹桥商务区充分发挥交通和会展的功能优势,按照建设中央活动区的要求,形成“一主多辅”的格局,即核心区、主功能区与拓展区三大板块。

1.核心区

虹桥商务区规划面积86平方千米,分为27平方千米的主功能区和59平方千米的拓展区。主功能区又分为核心区(4.7平方千米)(图8.25)和非核心区(22.6平方千米)。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核心区目前已总体建成。在建设过程中,虹桥商务区坚守品质,坚守标准,形成了六大发展特色和理念,成为大虹桥打造长三角高端CBD的特色所在,也是今后将长期遵循的理念。核心区的基本功能是突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和世界一流商务区发展定位的主要承载。发展要强化功能配套和产业能级,依托优质商务办公载体,做强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功能,形成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央商务区,基本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对四个片区及周边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进入高峰阶段,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若干个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集群初具规模,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会展行业的标志性区域。各类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配套逐步优化;交通、旅游、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等各项生活配套日臻完善。

图8.25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

2.拓展区

虹桥商务区拓展区(图8.26、图8.27)包括东虹桥、南虹桥、西虹桥和北虹桥4个重点片区,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等四个行政区。

图8.26 虹桥商务区行政区划

图8.27 虹桥商务区拓展区

(1)东虹桥区域

东虹桥地区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航空企业、航空机构和航空要素集聚区。综合改造东片区。2017年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获颁“2017绿色解决方案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一等奖。此次在全球各地参评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案例中,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的绿色改造获得技术得分全球第一,综合得分全球第二。建立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将以“临空经济高地、亚太商务枢纽”为定位,重点形成以高端航空服务业创新突破为引领,以临空经济发展壮大为支撑,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融合发展的经济高地。目标是在未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还将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和低碳绿色发展区,为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探寻新路。

(2)南虹桥区域

以“国际、生态、配套”为核心,打造虹桥商务区功能拓展的重要承接区。一是区域品质国际引领。核心理念是以品谋城,以文塑城。南虹桥地区以国际性高品质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着力建设成为虹桥商务区精品化的生活服务配套区、国际化的医疗教育文化配套区、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社区。二是区域环境生态领先。核心理念是以水铸城,以绿融城。依托水系和绿化资源,将苏州河沿岸绿地建设成为高品质水岸景观生态走廊,高标准打造绿色生态社区。三是区域定位功能复合。核心理念是功能融合,交通融合。按照“生态、国际、配套”的总体要求,完善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启动南虹桥地区整体开发,推进地区城市更新,实现生态、科技、城镇的融合联动发展。

(3)西虹桥区域

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高端居住配套区、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承载区。即以会展为中心,以商务为主、商业为辅的思路,形成了“一核、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是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做大会展、商务、居住三大功能,强化文化、科技、旅游三个服务支撑。二是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及配套服务业,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机构落户。三是建立国家会展中心服务平台和网上会展功能,促进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实现会展相关功能的协同发展。四是依托北斗产业基地,打造标志性的位置科技和服务产业集群和创新中心,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和能级。五是依托蟠龙文化休闲资源和高端居住社区资源,加强高水准的国际化社区建设,形成休闲、宜居的居住社区特色,强化生态文明和居住功能配套。

(4)北虹桥区域

将北虹桥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综合配套区、“四新经济”和创新创业的先行区。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和金融创新等相关产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势。二是探索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三是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滨江景观带建设,打造虹桥商务区北部生态景观和文化休闲走廊,营造生态文明的环境。四是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吸引高端商务人士入住,优化区域人口结构。五是逐步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商务配套、人居环境一体化发展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在大力促进产城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嘉定、青浦、闵行片区需要加强与主功能区的协同与错位发展。在重大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塑造等方面形成共建共享、多元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南虹桥、西虹桥以及北虹桥片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产业与功能定位,实现错位互补,有序推进,更好地服务于虹桥商务区建设。

因此,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城市中央活动区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将CBD升级为CAZ,虹桥中央活动区的未来值得期待。在现有虹桥商务区的空间范围基础上,可以考虑将所涉及的闵行、长宁、青浦、嘉定以及普陀、松江的部分区域纳入虹桥商务区,成立国家级的虹桥新区,在上海形成东有浦东新区,西有虹桥新区的空间格局,并使之成为上海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桥头堡,推动上海全球城市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双动力引擎。

虹桥商务区的网址与交通指南如表8.2所示。

表8.2 虹桥商务区的网址与交通指南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发布,此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为送审版本,最终正式发布版本为2035年版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