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风生态:活力与品质的完美结合

长风生态:活力与品质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风以生态、活力和品质为特色和名片,定位于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中央活动区之一。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文化标识”首先体现在商务区的Logo设计。图8.2 长风生态商务区标志资料来源:网络收集。在长风生态商务区建设三个游艇码头,可停泊游艇100艘,并将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独特的商务游艇聚集地。

长风生态:活力与品质的完美结合

长风生态商务区(以下简称长风)(图8.1)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南部,是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上海市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也是上海老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目前规划,长风将“东扩、西进、北拓”:东至曹杨路、西至真北路祁连山南路、南临苏州河、北至京沪高速武宁路,实现总面积10平方千米的一体化联动,打造“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将形成“四个产业集聚区”,即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智能科技产业集聚区、国际教育产业集聚区。长风以生态、活力和品质为特色和名片定位于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中央活动区之一。将努力打造成为一个产业高端、功能完善、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智慧化国际生态商务社区,使长风地区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

图8.1 长风生态商务区沿河实景鸟瞰

本节探究长风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持续培育和深化的文化标识、生态文化和文化群落的主要做法、创新策略与成功经验。

一、个性标识与文化内涵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打造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财富和基础。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一个在老工业区的旧址上打造的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规划设计中力图实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文化、功能与品味的交相辉映,以打造鲜明的文化品牌为特色,从而与其他MCBD区别开来。

(一)园区标志设计

宋书·宗悫传》中有一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为“要利用有利条件,冲破一切困难,干一番伟大的事业”。1959年,当时的普陀区碧萝湖公园即将建成开放的前夕,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取“长风”两字,将园名改成“长风公园”。毗邻的北新泾工业区,也渐渐被人们叫作“长风工业区”。

从广义上说,标识同“标志”是都市区域中的点状要素,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有符号、记号、标记和招牌等意义。从狭义上说,标志是品牌形象核心部分(俗称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识别符号。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它通过一定的图案、颜色来向消费者传输某种信息,以达到识别品牌,创造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进而影响品牌体现的质量与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文化标识”首先体现在商务区的Logo设计。如图8.2所示,长风标志设计有着传统印章的概念,又把苏州河文化、园区建筑融书法笔触汇集于“长”这一字之上,刚柔并济的造型设计体现了长风有着国际摩登的一面,还延续着源远流长的工业文明,传播发扬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图形上又像在乘风破浪、迎风远航,展现了长风生态商务区充满生命力与包容性的特征。标准字落落大方,透露出文化涵养与商务气息。

图8.2 长风生态商务区标志

资料来源:网络收集。

(二)苏州河文化

长风生态商务区依“山”傍“水”,依的是长风公园里高26米的铁臂山,傍的是公园里面积达214亩(约142667平方米)的银锄湖,以及蜿蜒流淌的苏州河。长风的“文化标识”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苏州河文化”,即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如果说黄浦江外滩一段展示了上海曾经作为远东最繁华城市的横断面,而苏州河及其滨水地带则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纵剖面,它记录了更长的城市历史和城市平民生活中更多元化的发展脉络。苏州河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一大批我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实业家和民族工业品牌,并积淀了灿烂的民族工业文化。如图8.3所示,长风工业区曾经的辉煌历史遗存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苏州河民族工业文化长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蜿蜒流淌的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近代、现代、当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记载着各个阶段工业文明的兴衰,讲述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性。

图8.3 保留工业遗迹烟囱雨后掠影

长风生态商务区“苏州河文化”规划设计的思路是以“点”连“线”、以“线”串“点”。在规划设计“苏州河文化”过程中,以苏州河传统民族工业为主线,高品位地建设“苏州河民族工业文化公园”,依托保留的老工业厂房、老工业设施,建立一批专题展示馆、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苏州河作为近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变迁;在公园绿地中树立近代上海知名的民族企业家铜像,通过人、物、事的全方位介绍,将苏州河绿色景观长廊打造成“有文化的绿地”,让海内外游客通过这个“窗口”解读上海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脉络,认识上海,了解上海。通过若干年的有序推进,在这里形成一个既有高品质休闲与娱乐互动,又有高品质文化、商业商务、旅游产业融合的区域,成为苏州河上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如图8.4所示。

图8.4 保留建筑

长风的苏州河文化“线”“点”还由苏州河河中的水、河边的绿、路河上的建筑、桥等要素构成。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设计特别注重做足水文化、绿文化、建筑文化、路文化和桥文化的文章。比如亲水岸线、游艇码头等,将餐饮垂钓、沙龙等休闲功能巧妙融合,增加游艇、游船的实用性、趣味性。桥,是水的点缀,也是苏州河两岸景致的衔接,其本身又具有可观赏性,苏州河上的桥梁不仅是提供通行的设施,也是苏州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风突破交通“瓶颈”,建成连接虹桥、古北地区的古北路桥,已建成园区内的云岭路、泸定路、丹巴路、同普路、中江路等道路,公共绿地和保留建筑改造等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并借助绿化和灯光等手段加以完美。

(三)海派新文化

规划设计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文化标识”,不仅紧紧抓住“苏州河文化”这一主题,而且竭力将新时代内涵注入生态商务区,创造出能够体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新文化,塑造出产业与文化相交融的海派新形象,彰显承载人文、历史底蕴的海派新精神,形成苏州河沿岸具备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休闲的海派新航标。

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海派新文化,体现在文化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建筑文化,通过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建筑元素,使之以崭新的风貌成为城市永远留存的文化之根。又如水岸文化,旅游娱乐项目是长风生态商务区文化创新的重要特色。在长风生态商务区建设三个游艇码头,可停泊游艇100艘,并将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独特的商务游艇聚集地。长风还将开通水上巴士旅游线路,串联起苏州河沿岸星罗棋布的景点,使游客既能从不同角度观赏城市风光,又能深入探寻上海城市的历史、文化。另外,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海派新文化规划设计还体现在商标品牌文化、演艺娱乐文化、动漫文化、影视文化、新媒体文化、雕塑文化、舞台文化、音乐文化、书画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不仅大规模植树种绿、修复土地,规划建设节能建筑,完善公建配套服务设施,还充分利用区域内自然、景观、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将工业区旧址和航运码头等人文片段融入其中,让建筑群体、绿化廊道与滨河景观带有机结合。沿苏州河2700米黄金水岸建成了80米至130米宽的绿色长廊,通过新建公共绿地、开发地块配建绿地和原有绿地保护,使区域绿地面积达到1500多亩(100万平方米),园区绿化覆盖率近50%,为上海中心城区所罕见。

“文化标识”规划设计既能够体现这一区域文化的历史传统,又能够创新当前的文化样式,并且能够凝练这一地区市民特有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特有的思想和精神,这正契合了长风生态商务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诉求与个性特征。如图8.5所示。

图8.5 长风的特色文化标识设计

二、蓝绿交融与生态文化

(一)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论述,首次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报告明确,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在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加了“美丽”两字,到此奋斗目标中就正好包含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部内容了,即将生态建设目标也纳入了。

1.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

一是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命的支撑。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人与人的关系,又基于人类占有、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并扩张财富的权益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利用的“进退取舍”,都基于其价值取向。二是生态文化的主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生态文化具有人性与自然交融,最本质、最灵动、最具亲和力的文化形态。三是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形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生态文明核心理念。追溯历史,从“以自然为中心”到“以人类为中心”走向“人与自然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生态文化作为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家园,传递着真善美、向上向善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着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2.生态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1)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加快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和新业态发展。把生态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用好现有文化产业平台,鼓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引入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开发适应市场和居民需求的生态文化产品。二是发展产业集群,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积极打造蕴含不同生态文化主题创意,多样化,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生态文化产品和产业品牌;推动与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科研教育、品德养成、地域历史、民族民俗等生态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文化产业开发。

(2)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组织生态文化普查,探索、感悟生态文化内涵;挖掘、整理蕴藏在典籍史志、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人文轶事、工艺美术、建筑古迹、古树名木中的生态文化;调查带有时代印迹、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形态等。二是加强生态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原生地一体保护。对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生态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保护与修复完善。要精心打造高质量、有特色、有创意、文化科技含量高的国家和民间的生态文化博物馆。

(二)生态文化的内涵

长风生态商务区是上海第一个以“生态”命名的商务区,园区坚持以“生态”立园,追求“环境生态、建筑生态、人文生态、产业生态”。概括地说,长风生态商务区的“生态文化”是指商务区中致力于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所有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共同营造与发展总部经济相吻合的工作环境。如图8.6所示,它是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总部型)、永续利用的生态自然(生态型)与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文化型)共同构成的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

图8.6 复合型生态文化设计

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的“生态”概念,不仅包括这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更包括这一区域的文化生态。文化也是具有生态性的。

首先,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条生态链。先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工作“润物细无声”地与经济、政治交融在一起。文化既是全面建设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大精神动力。

其次,文化自身也存在着生态链。文化既具有横向之间的关联性、依存性和互补性,又具有内部的延续性和求变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城市文化与区域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促进和共生,构成了文化自身发展的生态链。

(三)生态文化的特质

长风生态商务区将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源型优势文化产业群、休闲娱乐型文化产业群和品牌型强势文化产业群等类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长风生态商务区文化的有机系统。如图8.7所示,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化商务特色鲜明

国际娱乐中心、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工业遗址园、成龙电影艺术馆、商标火花收藏馆、游艇游船展示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成、开放,基本形成以长风知名文化品牌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图8.7 生态文化的特质

2.文化产业优势凸显

立足功能定位,根据总体规划、资源优势和需求特点,构建影视(娱乐中心)、动漫(动漫创意、动漫商务、动漫景观、动漫体验、动漫衍生品)、时尚娱乐、会展、旅游(近现代工业文明游、休闲度假游、水岸文化游等)、商标推广等优势产业门类,基本形成具有长风品牌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具有领先意义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文化产业的新高地。

3.文化服务配套完善

与长风生态商务区定位相适应的重大标志性、功能性文化设施和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化项目的建成,基本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商务区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并积极推进长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重大文化活动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水准,成为苏州河生态走廊的新景观。

4.文化品牌大放异彩

依托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全面建成,着力丰富和提升“长风”文化品牌,紧密围绕营造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目标和主线,加强对相关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挖掘、整理、集聚和合理开发,积极描绘、全面提升长风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以人为本(服务设施)—产业企业(总部经济)—自然环境(水绿生态)和谐发展为特色的长风文化,以其独特文化品牌吸引国内外的实力企业与人才,成为上海、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知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品牌的新天地。

(四)生态文化的培育

“老工业重镇”经历过辉煌、没落,如今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变身“水、绿、建筑”完美组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家园,获得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风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育支撑,融会贯通

长风将生态文化贯穿于集聚区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科技创新等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形成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凝聚力。

2.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弘扬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增进民生福祉同步。挖掘生态文化工业遗产资源,传承民族的、地域的生态文化优秀特色,推进市民广泛参与互动传播,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其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和创新支撑的发展活力。

3.共建共享,贵在践行

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的,推进生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均等化。长风重在培育、贵在践行,共建共享,常抓常新。

4.生态平衡,统筹协调(www.daowen.com)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企业增效与生态效益统筹,规划发展空间布局与生态承载能力统筹;建设美丽园区。

三、公共文化与服务能级

长风优化设施布局、提升服务能级,打造独特魅力的文化群落,建设人文之城,代表性的商业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活动,概述如下:

(一)提升商业品质:商业设施

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长风生态商务区以商务为核心,高端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如图8.8所示。

图8.8 从传统工业基地变身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湾”

长风已建成大型商业商务项目10余个,例如国浩长风城(2栋SOHO、6栋办公楼、1栋酒店、1栋酒店式公寓、1栋商场及零星商业若干、1个整体式地下车库)、长风国际商业娱乐中心(长风景畔广场、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东渡国际企业中心、旭辉世纪广场、汇银铭尊(公寓式酒店、甲级写字楼)、赢华国际商务中心、苏宁环球企业总部、近铁广场、臣风大厦等,为各类优秀人才在集聚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环境。以下例举长风金融港、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1.长风金融港(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

2010年园区成立了长风金融港(图8.9),以长风国际大厦为平台,引进股权投资企业、境外私募基金、从事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基金或企业,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入驻落户,成为上海“一城、一带、一片、一面”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补充,服务于普陀商贸物流功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4年4月28日,长风金融港的升级版——“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正式揭牌。作为全国首个以并购为主题的功能区,有多项举措全国首创:“中国并购融资联盟”在上海普陀并购金融聚集区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并购公会主办,浦发银行提供千亿元融资支持;在业界率先创设7家并购银行类金融机构;上海联交所发布“2014年度上普并购指数报告”;与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并购金融研究院;建成开放全球首个并购主题博物馆等。

2.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如图8.10所示,上海长风跨国采购中心是集会务、展览、办公、商务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是普陀区乃至上海西部的会务展示商务中心,成为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标志性项目。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理念和贝壳形象出发,提出了“绽贝迎珠、天人和谐”的设计立意。基地环境特点是“半边绿水半边城”,即南侧的会展中心面向苏州河,北侧的商务楼毗邻城市中心。结合此特点,会展中心被设计成一片美丽的贝壳,翩然绽放在苏州河畔。苏州河蜿蜒的形态被化约成一条流畅的曲线,贯穿于始终。从新颖别致的仿贝会展中心,到开阔舒展的广场,再到挺拔隽秀的商务楼,完成了从自然生态的苏州河到人工产物的城市的有机联结。建筑群造型刚柔并济,互为呼应,既塑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意向,又强调了城市和苏州河之间的有机结合;着力表达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天人和谐”的设计立意。长风充分发挥跨国采购中心产业集聚功能,依托已建成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平台,举办各种高规格、国际型大型会展及活动,如每年一次的全球跨国采购大会、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影视系列活动等,发展贸易、会展经济,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品牌影响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外向型商贸业发展。

图8.9 长风金融港(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

图8.10 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二)提升文化魅力:文化设施

长风在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沿苏州河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这一特色,将工业区旧址及航运码头等独特的人文景观片段融入其中,在城市更新中正确处理“旧”与“新”的关系,通过对苏州河沿岸火柴厂、味精厂等工厂旧址进行系统保护,保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不仅有全球唯一以“成龙”命名的专题电影艺术馆,苏州河沿岸火柴厂、味精厂等工厂旧址也被改造成商标火花收藏馆、游艇游船展示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一园十馆”文化设施。同时开通了从丹巴路直达外白渡桥的第一条苏州河观光游览线路。集中展示民族工业历史文脉,建设“百年工业文明,都市生态旅游”苏州河长风品牌文化,实现了历史与现代、建筑与文化、功能与品牌的有机统一,形成“有玩、有游、有展、有演”的“四有”文化环境。代表性文化设施如下。

1.成龙电影艺术馆

目前全球唯一以“成龙”命名的专题电影艺术馆(图8.11)。它是成龙在中国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亲自选址并授权筹建的,位于云岭东路88号轻工机械二厂原址上,它包含3幢保留建筑,商务区是主要商业中心,堪称“黄金宝地”。屋顶有JC88的灯光,门前是上海未来第一条星光大道,售票亭是“霹雳火”中撞墙而出的一个车头。艺术馆围绕成龙作为“中国符号、功夫巨星、慈善使者”的定位,全面展示成龙的人生轨迹和从影四十多年取得的骄人成绩。艺术馆依顺成龙先生的成长和经历年,编排了四个展厅:“童时光”“勇者无惧”“分享成功”“大爱无名”。让大家共同分享成龙的快乐和担忧,共同体验他对电影事业的追求和对所有人的关爱。

图8.11 成龙电影艺术馆

2.商标火花收藏馆

原址为上海火柴厂。如图8.12所示,目前由两幢建筑组成,主体建筑为新建,由四个火柴盒造型构成建筑外观,并以火柴梗形状构成立柱外观,另一建筑为火柴厂原锯齿形厂房保留改造,总建筑面积3775平方米。外墙为马赛克“龙游火花”,是抗日战争时期大中华火柴厂迁移内地的火柴商标。以“点亮城市、点燃生活”为主题,分为商标源流、火与人类、火花世界三个部分。展馆中有展示苏州河部分民族实业家群像的“大王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河百年来民族工业发展变迁和产业更新的轨迹,展示上海从“火柴作坊”到“火箭基地”的沧桑巨变。商标火花收藏馆被命名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图8.12 商标火花收藏馆

3.游艇游船展示馆

游艇游船展示馆(图8.13)以“老渡口,新码头”为主题,以2号绿地和游艇码头(图8.14)为依托,包括游艇展区、游艇会所、游艇酒吧、游艇婚礼,形成苏州河上独特的游艇游船商务文化服务区。展馆中循环放映展示苏州河两岸人文风光的宣传短片《魅力苏州河——从长风到外滩》。它是上海市第一家专题介绍游艇游船产业的科普展馆,200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图8.13 游艇游船展示馆

图8.14 游艇码头俯瞰

展馆分上下两层,约400平方米。底层基本为外国游艇,二楼为中国游船。通过图片展板、游艇游船模型、多媒体以及先进的即时抠像技术等手段和形式,集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进行科普教育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良好场所。内设“游船溯源”“游艇”“游轮”“画舫龙舟”“游艇产业”“游船传奇”“魅力苏州河”七部分展示内容,突出“老渡口、新码头”的主题,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4.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图8.15)位于长风生态商务区5号绿地上海眼镜一厂原址,分室内、室外两大部分。室内展示面积约800平方米,以丰富的文物展品、多样的展示手段,以历史为时间轴、以苏州河为空间轴,再现了上海开埠至今苏州河沿线工业文明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室外展示以大型工业机器、场景复原和雕塑作品等形式再现苏州河工业文化的历史遗韵。

图8.15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

5.上海苏宁艺术馆

苏宁艺术馆位于长风园区丹巴路99号苏宁天御国际广场,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苏宁艺术馆着重打造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公共教育的平台,同步整合产业资源,力主成为文化艺术创新、文创衍生设计的展示平台。通过深度挖掘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艺;通过对接国内外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协同推进相关艺术研究成果。通过与企业文创平台的联动,立足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用最新展现的技术(如最先进的AR/VR等技术)嫁接传统文化的优质IP资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艺术的魅力和活力,配套互联网的应用,打造智慧展馆,形成线上与线下的精彩互动,使观众从一次观展体验开始,建立对艺术的全新认知。

苏宁艺术馆的藏品以绘画艺术为主体,涵盖青铜、犀角、牙雕、印石、沉香、玉雕等多个品类,远迄后商、西周、宋元,近至当代。典藏的近3000件藏品中汇集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作品,以中国书画艺术作品为收藏重点。清代重要画派收藏序列更加完整,“四王”、“四僧”、常州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清宫画家都有收藏代表作品。

苏宁艺术馆的设计理念,将文化主线定义为苏宁后花园。为了实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文人修禊游赏的情景再现,还原在后花园游园的全过程,在游园中观赏苏宁的艺术藏品,形成景中景的奇妙观展感受。整个场馆空间呈现清雅格调,运用园林造景的对景、障景、框景、夹景的手法使观展过程更具趣味性,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贯穿全程。游园情感从“初识”到“怡情”到“寄寓”到“隐逸”再到“留思”,完成一个文人在馆内游园情感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情绪高低起伏,充分体现在回落到平静、留恋的过程中。

6.其他文化项目策划设计

积极争取市少儿图书馆落户园区,依托上海市购物节(九月)、苏州河艺术节(十月)等活动,进行区域文化活动的整体策划和实施。以上海苏宁艺术馆为依托,开展艺术品私洽与交易、艺术品金融业务以及中国古代书画主题艺术展会等活动。实施园区文化配送方案,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如开展亲子类文化活动、话剧类白领活动、绿地草坪音乐活动、图书漂流、亲子故事屋、美术展览等项目。推动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影视系列活动的品牌效应,加大对园区整体宣传力度,营造互联网影视氛围。

(三)提升体育设施和活动能级:体育设施与赛事活动

体育是城市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精气神、打造中央商务区活力中心的重要手段。目前长风生态商务区内的体育设施与赛事活动概述如下。

1.体育服务中心

长风社区服务中心5、6号楼用于体育设施的面积为25300平方米,设有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等。5号楼重点建设羽毛球、电竞,打造全民健身的高品质体育设施,承办相关运动的顶级赛事。6号楼作为区游泳中心,建设高标准游泳馆。利用1000平方米的大空间,承办桥牌、围棋、象棋、体育舞蹈等赛事,开展体育健身、体育论坛、体育沙龙等活动。同时,根据场地条件,开展滑雪、高尔夫等室内VR体验馆。

2.体育健身绿道

规划建设一条围绕苏州河,沿木渎港穿过苏宁天御广场到光复西路的滨河跑道,为白领、居民提供跑步、运动、娱乐、健身休闲场所。

3.5A、6A绿地体育设施

在5A、6A西侧真北路中环高架下,布局体育设施,建设良好的健身空间。创造性地将体育业态与生活配套、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公园绿地等空间进行完美融合,做好绿地内健身步道与自行车休闲道贯通。

4.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

盘活存量资源,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商业性体育设施对公众有序开放。目前园区内相关单位中,华师大四附中有足球场和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上海化工研究院内有网球场;东渡嘉庭俱乐部有游泳池、儿童游乐中心;雅戈尔长风8号有游泳池等。根据步行半径,优化各商业办公楼宇的分布式健身设施配置。加强与市体育局对接,推动长风10号地块大众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5.体育赛事活动

依托长风优质的生态环境,定期举办上海国际10千米精英赛、国际电竞赛事、国家级桥牌赛事,举办苏州河龙舟赛和开设城市定向赛普陀分赛场,以及举办具有浓郁长风传统特色的手杖健身操赛、元旦迎新跑、城市定向挑战赛等活动,开展自行车、攀岩等户外体育运动,激发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健康素质、提高生活品质的热情。

(四)其他能级提升方面

1.提升绿色生态品质

开展丹巴路行道树更新;加快泸定路中央绿带改造提升,提升区域景观品质;确定云岭东路绿化景观面貌提升方案,并加快实施;建设丹巴路30米“樱花小道”;在长风2号绿地打造“孤植”景观;启动5A绿地建设,深化6A绿地方案研究等。如图8.16所示。

图8.16 长风绿地

2.提升交通能级

协调推进园区内公交线路调整;推进园区内分时租赁网点布局;协调推进园区内绿地下公共停车场(库)建设;以云岭东路为试点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商务区的慢行环境;推进综合智能路灯试点项目;开展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等。

长风生态商务区是上海唯一一个在老工业区基础上,通过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被誉为“上海老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曾任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稽启春,2015年写作、出版过一本45万字的纪实文学《苏州河的儿女们》,真实生动地描写了长风工业区从一个衰败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到生态优美、总部聚集、文化斑斓、配套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艰难转型的全过程。

笔者先后主持了长风的诸多研究课题与项目策划设计,例如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建设目标研究、商标火花收藏馆脚本策划与布展设计及装饰施工、成龙电影艺术馆脚本策划与布展设计、家电生活馆脚本策划与布展设计、长风生态商务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等。通过对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分析研究及其项目策划设计实践探索,可以认为长风生态商务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普陀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工业区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曾以《规划引领抢制胜高点,融入全局聚后发优势,创新驱动破转型难题——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为标题发文,全面总结了长风生态商务区发展实现从传统工业基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面转型;从陷于停滞的园区经济向跨越式发展转型;从苏州河“死角”向投资“热土”转型的成效,剖析长风立足生态立园、平台招商、配套先行、资源聚焦四大主要做法,指出长风生态商务区开发实践为吴凇、南大、吴泾、桃浦等同类型重化工业区转型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启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这是大规模整体开发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转型的基础前提;坚持融入全局高起点布局,这是后发展地区转型中集聚后发优势的必要条件;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这是破解传统工业区转型“瓶颈”的重要手段。

长风生态商务区的网址与交通指南如表8.1所示。

表8.1 长风生态商务区的网址与交通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