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京西路:打造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

南京西路:打造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南京西路在“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的基础上,升级扩容为“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建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

南京西路:打造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

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主要体现高端商业与高端商务功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势产业不断集聚,逐步形成专业服务产业高地;“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形成特色等特点。

目前,南京西路在“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的基础上,升级扩容为“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图7.18)(以下简称南京西路或南京西路集聚带)。南京西路集聚带坚持做高、做强、做厚,构建高端专业的产业体系,深化“国际商务港”“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功能建设,彰显开放的海派文化,打造世界级中央商务区主干街区,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

图7.18 南京西路集聚带

一、对标世界与成熟街区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建设国际静安并将南京西路打造为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把握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立足弘扬中国精神,借鉴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区域文化建设的经验。

(一)世界大城市标志性区域的先进理念

世界大城市标志性区域很多为城区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保留有深刻的历史痕迹和烙印,比如有闻名世界的古建筑群落、城市地标性区域、古文化传统等,从而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而只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特征的区域,才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区域。

世界大城市标志性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应始终坚持一些宝贵的先进理念,形成独特的区域个性和环境品质。

1.先进理念之一:以人为本

世界大城市中心城区在发展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和充分满足“人”的需求。提供以人为本的设施服务,包括城区道路、街区规划建设舒适,城区交通便捷便利,城区商业、休闲娱乐、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城区空间环境有序、整洁等。注重规则制定、城区管理的人性化,从市民的人格尊严和生活便利的角度出发制定规则、提供公共服务,实现人口、城市与产业等多元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2.先进理念之二:历史传承

纵观世界大城市的发展轨迹,无一不把营造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环境作为提升城区功能的重要手段。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香港等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个案来看,它们往往将自身的商务商业特色与文化特色、文脉传承紧密结合,并注入新的内涵。

3.先进理念之三:文化融入

美国《财富》周刊曾经评选出20世纪世界10座最佳城市,分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旧金山、香港、亚特兰大、多伦多。“万都之都”——纽约,“优雅之都”——巴黎,“旅游之都”——新加坡,“动感之都”——香港,这些城市除了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商贸金融等因素,几乎都形成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文化。

4.先进理念之四:多元开放

世界大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开放的前沿地区,为城市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区域,基本实现了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国际化。集聚了大量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经常举办各类国际活动或国际会议,巴黎每年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有300个左右,居世界首位;伦敦每年承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数量也有200个左右。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领域的交流活动,辐射、集聚能力和影响力强大。

(二)凸显静安文化特色区之“特色”

对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经验和北京、深圳等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建设的成果,南京西路集聚带要实现“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要求,必须对静安的文化资源、城市的文化战略、国际的文化趋势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把握。

1.“国际静安”的区域定位与文化发展

南京西路集聚带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成熟街区建设的先进理念,凝练“面向国际、兼容并蓄”的静安文化首要特质,打造世界级中央商务区主干街区。

(1)“国际静安”的区域定位

按照静安区“十三五”规划内容,静安区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静安、圆梦福地”,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建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着力打造“五大城区”任务: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均衡均质的和谐城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精品精致的美丽城区;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开明开放的国际城区;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区。同时,明确了“增强城区文化实力”,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文化助力经济、润泽民生、彰显文明,凝练“面向国际、兼容并蓄”的静安文化首要特质,打造国际大都市文化核心区。可见,文化是国际静安之魂,是静安圆梦福地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城区形象的综合体现。

(2)国际静安的文化名片

鲍宗豪(2010)认为,静安区具有历史传承下来的幽静、安宁、包容的文化环境,以及坚定地走在时代前端的文化精神。文化是国际静安之魂,更有它的历史渊源。闻名海内外的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迁至今址,成为文人墨客行游吟诵的名胜之地。元代静安寺僧人寿宁将历代名人和本人的题咏之作汇编成《静安八咏集》,静安八景从此载入文学记载名扬九州。如果说古代的静安八景是静安的文化名片,那么今天国际静安的文化名片也毫不逊色。有以“中共二大”会址(图7.19)、毛泽东旧居、蔡元培故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淞浦特委旧址、刘长胜故居等为特色的静安历史文化名片;有以现代戏剧谷、800秀文化创意产业园、威海路文化传媒街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名片;更有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特色的文化服务名片,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特色区。鉴于此,静安是上海丰富历史文脉的传承之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促升级的示范之区,是创新文化最活跃之地,是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典范,应该在国际品牌、国际交流、国际融合三个方面形成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效应;是卓越品质、优美空间的代表之一,有待于全面形成与“四脉”即文脉、水脉、绿脉、商脉相结合的廊道和网络。

图7.19 中共二大会圵

(3)静安文化特色区建设的发展规划

静安文化特色区建设以打造“导向鲜明、活力迸发、丰富多彩、文明自信”的城区文化为指导思想。实现“树立一标杆,打造四亮点”,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城区,传承文化遗产的示范,文化创意创新的高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模范,国际文化融合的中心。这一目标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崇人文、优服务、强产业、活遗产、最国际。因此在静安打造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的同时,推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苏州河文化、民族商业文化、影视戏剧文化等特色文化间的互融;聚焦苏州河两岸和南京西路两侧等区域,形成特色文化功能区,设计20条静安特色文化旅游路线,形成“珍珠成串、长藤结瓜”的文化格局,此外,还要加强与上海市市级文化单位的合作,推动市、区文化上下联动;在原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大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每年至少增加10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

2.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建设的定位

南京西路深度提炼新静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主线,设计和落实南京西路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基本要求,成为提升南京西路文化优势的路线图

(1)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特色与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某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如食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是区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部分。“文化特色”则是指区域整体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可能在区域内某些子文化中有明显的体现,同时也渗透到区域文化不同组成部分中。文化特色一般包括文化古迹特色、自然环境特色、城区格局特色、城区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特色、建筑风貌和城区风貌特色等。城区文化特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只是对城区特色文化各个部分进行简单的组合和相加,而是将处于孤立状况下的特色文化要素进行串联、并联,而使城区特色文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从整体上构成文化特色区。

根据上述有关特色文化与文化特色以及城区文化特色的定义,可概括出南京西路文化特色区的内涵与范畴。一是南京西路的特色文化,如海派文化、苏河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楼宇文化、社区文化、影视戏剧文化以及历史人文资源,均属于特色文化的范畴。二是城区文化特色不仅指某一特定城区的文化设施、人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等文化现象,而且包括了某特定城区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所形成的城区社会文化系统。南京西路文化特色区的建设既包含文化“形态”的建设(包括具有示范性、标志性的国际商业文化品牌、现代戏剧谷等),也包含文化“神态”的建设(城区文化风格、文化精神)。

(2)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元素的特色

南京西路始建于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是中国第一条西式马路。地理位置优越,东起成都北路,西至延安西路,全长2933米,占整条南京路长的60%。历经百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规划建设,南京西路地区已经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之一。

南京西路集聚带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叠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海纳百川、中西合璧、兼容并蓄、个性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其熔铸的文化精神成为推进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文化遗产,以建筑为载体的近现代文化遗产丰富。代表遗产有“映像张园”(图7.20)、上海展览中心、毛泽东旧居、陕西北路“城市印记”等。二是文化风格与精神,即时代风尚、兼容并蓄、文化惠民。以社区文化节、“梅恒泰久”商业文化为代表,是上海高端国际品牌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沿线汇集国内外品牌1800多个,其中国际知名品牌超60%,国际品牌旗舰店将这里作为入驻上海的首选地,这里也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首店集合地等。三是文化资源与设施,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公共文化设施人均占有率高。人文元素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勒住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寓所旧址、中共二大旧址、刘长胜故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享生西服、鸿翔时装、王家沙点心店等。文化设施代表元素有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图书馆、静安公园、中福会市少年宫小伙伴剧场等。四是文化参与方面,参与主体与参与途径多元,社团及商业文化作用突出。以静安文化协会,静安文化馆沪剧沙龙、青年越剧团、合唱团为代表。

图7.20张园

(3)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特色的定位

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特色的定位是城市建筑,中西合璧;商务商业,时尚高端;休闲娱乐,品牌众多;都市旅游,古今交融,多元并举;社区文化,繁荣和谐,生机勃勃等。在此基础上,从南京西路集聚带的资源优势出发,不断塑造具有南京西路集聚带特色、持久性的文化品牌,使其成为集聚带建设的文化支撑。

(三)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化建设的对标

南京西路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成熟世界知名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比,在以下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存在“五个较大差距”。一是在土地利用方面,在用地复合性与公共功能,发展多种绿化和生态举措,满足居民休闲、游览、生活等多种需求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在建筑量与高度方面,区域功能能级的提升、历史建筑的成片保护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在历史风貌方面,城市更新角度,保护整体历史文化风貌,促进保护区域新旧融合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在公共开放空间与慢行系统方面,公共开放空间,环境品质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综合环境方面,城区品质提升、文化有机融入、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低碳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南京西路还存在商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租金成本高,商场大同小异、缺乏新鲜感,业态重“购物”而轻“体验”,以及区域地图/引路指示牌不明显、停车位不方便、候客区不足甚至没有、个性化服务缺失等制约商圈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标成熟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南京西路发展现状,对区域精神、特色与风格、规划与布局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1.对标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城市精神

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伦敦的“不屈不挠”、东京的“干练、优雅、合作”的城市精神,使它们跻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品牌和精神标识,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为此,南京西路集聚带不仅要全面规划、整体布局、重点建设,形成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产品、一流的文化艺术人才、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文化享受,而且要在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具有个性和本地特色的内涵,并且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同身受,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发展集聚带。

2.对标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区域特色与风格

南京西路集聚带要对标美国第五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英国牛津街以及日本银座等国际大都市成熟街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巩固华山路—万航渡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愚园路美食休闲街、吴江路休闲街、威海路新闻传媒街、“梅泰恒”后街等支马路的发展优势,建设江宁路文化街、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等特色街区。针对商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租金成本高等制约商圈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商圈品牌跨界跨业整合,发展创新性、体验式的新业态。要推进商业文化生态建设,提升商业文化生态的互补性、集聚性和多样性,打造完整的商业文化生态链,助推消费提质升级。要优化商业文化环境,提升企业服务和品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商圈文化整体服务品质。要坚持商旅文体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影响力。要注重旅游、文化、体育和商业的进一步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商旅文体主题活动,进一步创造消费新亮点,提升南京西路的商业形象和消费活力。

3.对标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区域规划与布局

南京西路集聚带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成熟街区规划引领与优化布局建设的先进经验,将规划重点从千篇一律的商业街,转为“你憧憬的一种生活方式”。《静安区南京西路后街经济战略规划》将围绕“三带三轴两街”铺开,将“双子星与双地标”(双子星是丰盛里与张园99,双地标分别是百乐门与800秀)作为支撑主街发展的新亮点。其中,三带包括吴江路、梅泰恒后街(南阳路+奉贤路)和愚园(东)路,三轴指的是陕西北路、江宁路和铜仁路三个文化体验轴,泰兴路与茂名北路依托张园99与丰盛里两大亮点项目,以国际潮流双子星为定位,打造永不落幕的夜色经济。三带针对不同的人群,规划定位各有千秋。吴江路将承担起体验式休闲街区的角色,梅泰恒后街注重个性化时尚,愚园(东)路关注精致慢生活;双地标中的百乐门和800秀将分别承担起海派文化风情地标和现代文化时尚地标的角色。三轴则更多地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息,分别将业态定位为海派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戏剧和高雅艺术生活。两街是指两条专业街,分别是西康路和威海路。西康路将以健康生活为主题,威海路将定位为科创先锋街,以此丰富后街网络。

二、创新文化与消费模式

南京西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提质增效实现新升级?集聚带要围绕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打造“上海购物”品牌标志性商圈,按照发展目标,构建高端专业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优化商业生态,提升商业品质

1.南京西路是繁华之地

南京西路商圈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梅龙镇广场开业,第一次将Mall的概念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开启购物中心时代。2000年、2001年,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相继开业,梅泰恒“金三角”引领上海顶尖时尚潮流。如图7.21所示。2004年,久光百货在静安寺揭幕;2010年前后,静安寺周边的越洋广场、嘉里中心、1788国际中心、会德丰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亮相,“金五星”再次拉开国际静安的繁华大幕。2017年5月,兴业太古汇在南京西路东端开业,进一步优化了南京西路的商业版图,初步形成以兴业太古汇为首,“金三角”为身,“金五星”为尾的雁阵结构,基本实现南京西路商圈东、中、西平衡。经过多轮的变革与发展,南京西路商圈依旧是风尚之先的区域之一。

图7.21 南京西路金三角

2.南京西路要增强忧患意识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及地铁网络的加速,商圈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新城辐射,商业地产大量入市,商业网点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商业物业租赁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水电、物流等商业经营成本持续攀升,加之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境外消费日益受到青睐,本市知名商圈包括南京西路商圈调整的新闻不绝于报端,其商业发展可谓“内外夹击、处境堪忧”。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品牌商圈自然也要跟着变。作为消费者,首先最关心的是怎样可以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在第一时间了解品牌商圈、认知品牌商圈。其次,购买之后收获不错的用户体验,更会推荐给亲朋好友,建立产品与用户的信心。再通过时间的长期积累,形成持续消费,产生品牌商圈信任,直至消费者对特定品牌商圈产生消费信仰,才达到消费闭环的最高级别。

3.深耕“精度”、拓展“宽度”

南京西路转型的核心是回到消费者本身,回归商业的本质。而消费者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购物不再只是消费出行的唯一目的,消费者更希望获得的是购物、休闲、文化、公共活动等一体化的体验。大服务、大融合、不断创新将是零售商业谋变的方向。因而,南京西路深耕“精度”、拓展“宽度”。所谓深耕“精度”,即南京西路集聚带以商业发展规律为根本,以标准指南为指导,加强对局部商业布局进行统筹协调管理。根据人群活动的不同类型和规模频次,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周边,把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菜场、药店、银行、咖啡、烘焙、餐饮、文化等不同业态组合和规模配比做好。所谓拓展“宽度”,即南京西路集聚带要积极探索商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新型商业主体组织合作形式,发挥其在市场错位、共享发展、业态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开展不同商家在消费层次、品牌、业态、目标群体的相互错位。加强行业创新,引入品牌旗舰店、主题店、概念店、买手店、免税店、无店铺销售等多种新型商业形态,丰富商业商品品类、层次与品牌。

4.竞争“错位”、多元“到位”

南京西路集聚带要按照世界级商圈的目标定位,进一步聚焦市内外中高端目标消费人群,尤其是要吸引境内外商务会展旅游消费人群,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国际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注重商圈的独特性和差异化,避免因同质化发展问题导致的商业供给过剩问题。要充分挖掘商圈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汇集世界品牌的同时,注重打造本土特色。

(二)做高、做强、做厚、做融

南京西路集聚带发展目标如图7.22所示,南京西路集聚带要注重内涵建设,建立良好品牌生态系统,探索文化消费新模式,做高、做强、做厚、做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做“高”

一是推动兴业太古汇构建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时代引领性、风尚标志性的“动感时尚”部落。二是将上海展览中心打造成为集“时尚发布、艺术展览、创意体验”于一身的文化大舞台、活力新地标。三是推动协和城构建上海国际慢生活体验区。四是注入更多休闲、体验元素,推动上海商城形成以时尚发布、文化导入为主的“时尚大道”。五是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南京西路的应用,将南京西路建设成为引领智慧应用的现代化街区。

图7.22 南京西路集聚带发展目标

2.做“强”

一是推动金鹰、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伊美时尚广场、818广场、淘宝城等调整,打造与“金三角”“金五星”“兴业太古汇”错位经营、功能互补的购物休闲空间。二是加强业态多样性建设,在现有布局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开发的商业载体,增加餐饮、休闲和娱乐设施,嫁接时尚、创意和体验资源。三是推动免税店、保税—展示—销售及跨境电商试点建设,寻求创新商业业态的大力发展。(www.daowen.com)

3.做“厚”

大力发展后街经济,引导南京西路向街区型、块状结构转变。一方面,推进品牌与街区相结合,引导街区品牌梯度发展,打造品牌梯度消费集聚区。引导顶尖奢侈品牌向“金三角”集聚、高端品牌和轻奢品牌向“大中里”“金五星”集聚、老字号品牌向陕西北路集聚、原创品牌向南京西路后街集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南京西路南北两侧的后街,重点打造吴江路休闲街、愚园路餐饮休闲街、“梅泰恒”后街、威海路新闻传媒街、江宁路文化艺术街、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茂名北路商业休闲街。

4.做“融”

一是商业与生活社交的融合,积极引导商业主体以零售商业实体为入口,连接健康、医疗服务、体育赛事、教育培训、文化艺术等消费者服务所需,使商业主体成为消费者的生活社交平台。二是商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鼓励线上企业与线下便利店、楼宇服务驿站、园区服务中心等实体载体开展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应用协同,实现在线交易、线下配送等精准化服务。三是商业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关注下一代消费需求,引导商业与新兴消费需求崇尚的VR(虚拟现实)技术、AR技术、4D打印、电子竞技等潮流科技融合,使商圈商业永葆活力与新意。四是商业与商务的融合,继续沿承、挖掘与发扬南京西路商圈成功经验——商业商务融合,精细化商圈商业规划,合理布局配比商业商务,有效引导商业商务互惠共生。

坚持做高、做强、做厚、做融,要加强环境建设。在营商环境优化上,瞄准国际一流城市标杆,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水平。在消费环境优化上,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的打击力度,广泛开展“真牌真品”活动。推进服务标准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树立上海商业新标杆,增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形象软实力。

(三)促进商旅文联动

南京西路集聚带要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观光资源以及发达的商业基础,注重旅游、文化、体育和商业的传承融合,以商业为核心、旅游为驱动、文化为内涵,引导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跨界合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商旅文体主题活动,进一步创造消费新亮点,提升南京西路的商业形象和消费活力。

1.深入挖掘商旅文体会资源

充分利用丰富的商业商务载体、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宏安瑞士、希尔顿、国际贵都、四季、波特曼丽嘉等)和上海展览中心、静安寺、静安雕塑公园、张家花园石库门群、静安别墅、毛泽东故居、嘉道理豪宅、圆明讲堂、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并开发各类融合科技、创意、生态元素,集消费、旅游、文化、体验于一身的特色项目,形成融合现代时尚与旧上海风韵的特色商圈。着力营造品位高雅、绿色生态的城市景观,打造屋顶花园,提升静安魅力。

2.充分发挥商旅文体联动工作平台

统筹协调、信息发布、扶持引导的功能,通过“无节造节、有节造势”,以商业整体营销带动人气和销售。围绕“静安国际购物嘉年华”等重点节庆的整体营销,放大节庆效应。鼓励企业拓宽营销思路、创新营销思维、增加活动频次,营造不同的活动亮点,力争“季季有亮点,节庆有精彩”。举办爵士音乐节、“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元旦跨年、“涵芬讲堂”悦读系列活动等多元文化品牌活动,将现有文化资源转变为南京西路发展的资本,将文化活动转变为南京西路的文化品牌。

3.举办国际高峰论坛圆桌峰会

通过举办静安—中欧顶级品牌论坛及圆桌会议、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协同长三角知名商圈联合举办长三角知名商圈协同发展专题会议,承办上海“设计之都”活动、上海时装周等相关活动,抢占“国标”话语权、提升南京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打造标志性的节庆特色活动

充分利用静安区深厚、独特、多元的文化底蕴以及人、财、物高度集聚的优势,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力,并具有南京西路标志性意义的节庆活动。借鉴美国“黑色星期五”,中国香港购物节、阿里巴巴“双11”等,探索推进一系列具有南京西路标志性意义的特色活动。比如,国际品牌消费节、国际化妆品节、国际美食大都会等。

5.培育文化消费的市场新业态

充分发挥南京西路作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优势,从“市场交叉点—产品交汇点—企业互动点”出发,打造更加有效的联动产业链。打造包括静安都市之旅环线观光游、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游、马戏城演艺娱乐游、静安滨河生态文化游、江宁路文化演艺街体验游、自然博物馆(静安雕塑公园)体验游等静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并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现代戏剧谷”等文化节庆和品牌结合起来。突出“组团—品牌—廊道”的形态,以重点企业、楼宇、广场、剧场、会展等为核心,以现代商贸、演艺会展、时尚购物、艺术品、旅游体验为特色,以文化事件为亮点,以生态绿化为背景,形成气韵联通、行云流水的产业大动脉,唤起人们对百年静安的丰富记忆和想象。重点打造两侧文商旅联动的高端体验带,集聚一批国际演艺、时尚、会展、艺术品等经典项目和著名机构,形成国际大都会文商旅联动带。

三、彰显区域与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最能彰显城区特点的核心品牌。南京西路集聚带要继续重点打造人文深厚的“一谷、一园、多路(区)”区域文化品牌。向世界讲好南京西路故事,展现南京西路风貌。

(一)“一谷”:以新意擦亮“静安戏剧”品牌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依托静安深厚的人文历史优势,在静安区域内的各大剧场,云集国内外优秀剧目精品;在剧场之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戏剧体验活动,打造了内外互动、全城有戏的文化嘉年华。其目标就是将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打造成为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比肩的国际顶尖艺术盛会和戏剧中心。

现代戏剧谷(图7.23、图7.24)包含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延安中路贯穿其中,西至镇宁路,东达成都北路,途经美琪大戏院、百乐门、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剧院、商城剧院等诸多剧场,宽约0.5千米,长约3千米的区域。现代戏剧谷将热门剧院连点成线,将戏剧发达的街区勾连成片,将分布零碎、规模不大,尚且难抵市场风险的商业戏剧整合,追求产业集聚效应。

图7.23 现代戏剧谷犔狅犵狅

图7.24 现代戏剧谷

现代戏剧谷通过打造戏剧文化景观地标——一块长12米、高4.2米的“现代戏剧谷标识墙”伫立在静安寺广场,形成可视化的戏剧地标。标识墙通过对静安楼宇与戏剧艺术进行符号化的艺术加工,体现了现代戏剧谷通过推动戏剧艺术发展,对城市文化生态起到的积极作用。标识墙由彩绘玻璃镶拼的技艺制作而成,创造出耀眼的视觉效果,并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极具创意的视觉艺术坐标。

2009年建立至今,现代戏剧谷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初见起色。推出春夏、秋冬两大年度演出季;设立国内首个戏剧扶持专项公益;创建国内首个戏剧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举办“戏剧化生存”艺术普及活动;开创华语地区第一个商业戏剧奖项——壹戏剧大赏;打造国内首个市民戏剧节;推出国内第一本戏剧生活类期刊《壹戏剧》等。现代戏剧谷采用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在品牌影响力、社会关注度、市民参与度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未来,现代戏剧谷将承载着融合的特质向区域发散更广的文化能量。静安将深化“静安戏剧”品牌建设,加强与上海戏剧学院、SMG等深度合作,打造本土优秀戏剧项目;拓展“现代戏剧谷”的内涵和影响力,将江宁路文化街打造成为以戏剧为主要元素,集演艺、休闲、艺术品、时尚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体验高地和国际戏剧中心。整合美琪大戏院、大宁剧院、艺海剧院、尚演谷等演出场所资源,组建互荣共赢、协同发展的“剧院联盟”,引导国内外优秀剧目在静安区域内集中展演展示,营造活力迸发、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生态和文化氛围。

现代戏剧谷,是静安,也是上海的文化品牌。每一届戏剧节都兼顾着原创精神和国际视野。它也成了静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一种投射,透过戏剧,这里不停上演着文化的融合、生命的融合。

(二)“一园”:张园,留住海派文化的根脉

位于静安区威海路590弄素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地处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始建于1872年,前身是沪上首屈一指的游玩名园和公共活动场所。张园现有房屋108幢,是上海种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历史建筑整体空间格局及城市肌理保存完好,地块内部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历史环境要素遗存丰富。

张园文化开发课题组通过调查与研究,提出“以海派文化为根脉的创意经济综合体”概念,即运用创意经济运作模式,融入现代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使之成为海派文化的体验园。张园文化从多个方面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色。

1.时尚文化的活力

张园体现了海派文化与商业的联系,体现了破除陋习、创新创意、引领潮流的精神。当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引领潮流之先的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等都与张园有关。孙中山、蔡元培等都曾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讲。禁鸦片大会、剪辫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特别是诞生于上海张园的“文明结婚”,被同时代人赞誉为“创新结婚”的先声。

2.科技文化的先导

张园体现了海派文化与科技的关联。张园当时最吸引人的项目之一就是“电光影戏”。张园开园后,率先把光华楼照相馆引入园中,这种新鲜样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也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文化消费市场的开拓。

3.游艺文化的体验

张园体现了海派文化与娱乐的内容。自1885年张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以来,放焰火等项目在张园历久不衰,它是一种“游”动的动态,又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让文化走入民间,张园成为市民共享游艺乐趣的城市花园。

4.慈善文化的惠民

张园体现了海派文化与乐善好施的联系。张园开展了上海乃至全国最早的近代慈善捐赠活动,引入了近代民主意义的社会慈善活动样式——“慈善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和福祉”,比如1907年5月,举办了一次万国赛珍斗宝大会。

5.公共文化的开放

其体现了海派文化与市民参与的风格。正如历史学家熊月之教授在《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一文中所断言:张园是最能体现上海时尚、最能反映上海人气质、最能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

6.海派建筑的典型

张园是上海海派建筑的一大荟萃。在张园现有的679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中,有沪上少有的成片石库门建筑,包括花园住宅5栋、新式里弄14栋、旧式里弄149栋以及新式公房4栋。

7.未来张园的N种猜想

阮仪三认为,在保护中开发,为上海留下宝贵城市记忆。花建认为,定位为以海派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熊月之认为,让张园的精神实质传承“复活”。综合诸位大师的观点笔者认为,将张园地块纳入旧改征收范围,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文化原生态风貌;通过综合性利用,促进多元融合,融商务商业、时尚娱乐、文化风情以及居住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多元互动的“中央活动区”。

(三)“多路(区)”:提升发展历史文化名街等特色街区

以吴江路、陕西北路、茂名北路、梅泰恒后街建设为重点,制定“静安后街”商业规划,整体引导和规范后街经济发展,提升商业生态的互补性、集聚性和多样性;鼓励和支持各后街引进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推进吴江路休闲街、陕西北路老字号街的升级改造。

1.魅力的南京西路经典文化区域

此区域包括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区为旧上海公共租界代表区域。重点打造文商旅联动的高端体验带,依托南京西路两侧较为发达的总部经济,以楼宇经济、老字号品牌、时尚商街等为基础,以文化金融、会展博览、休闲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品等为产业重点,以张园、现代戏剧谷、百乐门、西摩会堂等为亮点,集聚一批国际演艺、时尚、会展、艺术品等经典项目和著名机构,以“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等活动为品牌,形成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东京六本木等齐名的国际大都会文商旅联动带,形成“珍珠成串”“长藤结瓜”的全新格局。

2.著名的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深入推进开发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块牌子,在2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上做好文章。一是以“西摩会堂”等重点空间的开发为载体,打造“世界历史遗产的活化利用示范中心”,推动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活化,让百年历史复活在当下,让沉淀的遗产转化成为文化财富,让市民和旅游者对历史可视听、可互动、可体验,形成人流云集、切身感受的文化地标,成为历史文化名街整体性开发的示范,创造出具有上海特点、静安特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活化新路径。二是突出东西交融的海派文化,注重历史城区的文化传承、高端精品的诠释演绎、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南段以老字号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营造老字号“淘”文化一条街;中段以金鹰广场的转型升级和历史遗迹的开放改造为抓手,主推美食购物、文化休闲、创意体验;北段以商业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以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历史文化与宗教相融合、网络虚拟游与实地观光相结合的方式再现海派文化。

3.迷人的江宁路国际文化演艺街

江宁路文化街是静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城市更新、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典范。结合江宁路国际文化演艺街纳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上海市“十三五”演艺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利条件,加强与上海文广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等的合作,在北京西路1013号打造亚洲第一个以浸入式戏剧演出为主的新型剧场。推进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和北京西路1013号改造改建,加强江宁路与周边联动,包括与现代戏剧谷形成南北联动,与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优势相配合,凸显国际化、艺术化、高尚化的产业优势,将江宁路打造成为集演艺、休闲、艺术品、时尚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体验高地和国际现代戏剧中心。

4.丰富的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风貌区由苏州河、万航渡路、华阳路、长宁路、江苏路、武定西路、镇宁路、规划新闸路、乌鲁木齐北路、南京西路、永源浜路、东诸安浜路、江苏路、延安西路、昭化路、定西路、愚园路、汇川路、凯旋路所围合的区域。风貌区为旧上海原华界区的代表区域,中西风格交融,是上海中心城内规模较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较多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留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内涵,集中体现了上海西区近代华人高级住宅区的居住生活和以教育建筑为代表的公共建筑群的风貌特征。风貌区内街道尺度适宜,特别是以愚园路等历史风貌道路为承载整个风貌区特色建筑及其群体空间的载体,其沿线弄巷空间丰富,建筑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变。本风貌区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其整体历史风貌依然清晰可现。愚园(东)路关注精致慢生活,主要面向南京西路商务群体及周边居民提供以餐饮业为主的生活配套消费。重点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如快餐简餐、便利店、咖啡吧等。

5.多元的华山路—万航渡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突出经典文化,依托静安寺、静安公园、蔡元培故居等旅游资源和百乐门大都会、云峰剧场等娱乐资源,深度挖掘街区戏剧、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主打特色美食、名特商品、高端酒店、休闲娱乐等,成为周边商务群体和中外游客赏剧品韵、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

6.特色的吴江路体验式休闲街

充分发挥三轨接驳的交通枢纽优势,依托“金三角”成熟的商业商务区,加强与兴业太古汇、张园的互动,发展集购物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服务南京西路白领和中外旅游人群的后街经济。以特色、亲民的中高档品牌餐饮为主打,形成优质的餐饮产业链,辅之具有休闲、时尚、风情等特色的其他品牌业态。

其策划设计思路是,赋予历史风貌街区现代功能,点、线、面联动,营造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场。比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更多市民游客能走进“历史老屋”,触摸到老上海的生活细节,亲身感受文化的积淀。又如在美琪大戏院旁,中国第一个浸入式剧院,成为都市年轻白领体验文化气息、感受文化氛围的新地标。美琪大戏院以“静安百老汇剧场”的新面目与市民见面,大量的精品剧、原创剧、实验剧将在此常驻演出。同时,创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将文化与金融、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商贸旅游等相结合,联通各类资源和多元市场,形成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文商旅体融合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努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南京西路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的网址与交通指南如表7.2所示。

表7.2 南京西路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的网址与交通指南

在近代中国,上海的商业历来是最发达的,也最有条件成为国际消费城市、世界时尚之都。上海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其在购物消费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就必须重新审视新时代“上海购物”的内涵与外延,找到并补好短板,倾全力打造“上海购物”全新品牌形象。新时代“上海购物”品牌的内涵可归结为四个关键词,即全球、时尚、高端、诚信。要真正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进行全方位的策划设计,并努力付诸实践。在着力打造上海“四大品牌”的进程中,“上海购物”更需要与“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文化”融会贯通。首先,进一步提高国际品牌商品的集聚度和首发率。其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上海各类商品价格的实际水平,并进行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最好能形成上海商品的价格指数。再次,认真规划和倾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然后,进一步推进各种新型零售业态和数据化、智能化商业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最后,进一步强化商业诚信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当前尤为迫切的就是放大既有的资源优势,不仅要有效地满足需求,更要善于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特别是抓住战略契机,将其转化为打造上海“购物天堂”的机遇,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创新力、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