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建设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背景与战略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一、研究背景与战略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一方面不断成长的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和彼此合作的热点。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同时,着力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在着力弥补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传统服务业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研发、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为发展增添动力,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局势使得文化战略占据突出位置:一是国际竞争从“经济战”到“品牌战”“文化战”;二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提出挑战;三是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化大潮考验着各国文化生产实力。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面貌日新月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一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和新型终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带动服务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新材料、装备、能源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信息技术与各个领域交叉融合的速度正在加快,促使第一、二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更加深度融合,催生云制造、数字医疗等新业态,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态势与新特征;三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向全球化、专业化、网络化深化发展,由技术原创驱动的服务创新和规则制定成为未来服务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四是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行业融合、垂直整合、平台经济、特种定制、一站式集成服务将成为未来发挥主导作用的商业模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以下简称《大纲》),完善了服务业的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大纲》中多次提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内容。丰富服务业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特殊作用,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为突破口。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方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从单个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到微型中央商务区(Minityp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MCBD)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MCBD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分阶段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MCBD;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MCBD,并从中央商务区(CBD)发展演绎为中央活动区(承担商业、商务、创新、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即CAZ(Central Activity Zone),在一些国家也被称为CAD(Central Activity District)。它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城市多元经济文化发展的空间需求与规划及新趋势。
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服务产业集聚功能的区域,也可称作微型中央商务区(MCBD),并从中央商务区(CBD)发展到中央活动区(CAZ)。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建设及品牌效应。以打造文化强区品牌为目标,把传统和现代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优势整合起来,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加速推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及创新发展。本书重点研究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创新、实践路径及提升对策。
(二)战略意义
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是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是展示上海文化软实力、塑造上海城市品牌、提升上海城市品质和魅力的重要承载。加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上海建成“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加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2011年,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确立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更为上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4年,上海城市定位又有新变化,从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变为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在这一大格局下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维。2015年,《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制定出台,上海进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新常态的“5+1”融合战略日趋明朗。随着更多开放和创新政策的陆续落地,上海的文化建设更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本位、上海特色。与之同时,《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明确提出五年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后,又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对文化建设在城市综合实力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新定位,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从而更加明确了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上海从国际大都市到全球城市的极其重要性。
2.加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主要矛盾的转变引申到服务业,就是“生产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构成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则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需求结构看,表现为消费相对于投资的不平衡、不充分;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的不平衡、不充分;从增长动能上看,突出表现为相对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得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加强服务业集聚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以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坚持满足需求和引导消费并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构建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上海服务”品牌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增强上海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集聚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文化的积淀与成长,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不仅仅来源于其自身,而是更多地依靠其所在城市甚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如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和东京新宿正是由于获得了纽约、伦敦和东京的支撑才能够成为全球一流的集聚区。就国内来说,上海最早(2004年)引入服务业集聚区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集聚区作为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较好体现了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功能,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新载体、经济转型的新抓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后江苏、浙江、广东等借鉴上海经验,较早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并有作为、有突破。因此,加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上海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担当,是上海走向世界的需要。
总之,本书研究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动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战略,全面融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围绕上海转型发展和功能升级需求,打造业态高端复合、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各类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不断提升集聚区文化软实力,为上海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集聚区力量。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书围绕加快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开展“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与品牌创新设计”课题研究,全面总结上海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果、经验和不足,主动对标全球重要创新城市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差距、问题和原因,提出未来几年上海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文化创新、增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路、体制机制、具体路径、政策措施和指标体系,为建设上海“五个中心”与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www.daowen.com)
(二)研究内容
上海在深化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和“品牌与文化治理”的战略意义上进行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全面创新发展。从“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出发,提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要素与顶层设计,寻求为提升集聚区的品牌与文化软实力能级创造理论与实践依据。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鉴国际大都市MCBD与CAZ文化软实力的经验与实践。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MCBD与CAZ建设有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经济、科技和硬件设施等,而品牌、文化、政策、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总结与借鉴国际大都市MCBD与CAZ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经验,转型、创新的实践。
二是分析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特色与空间。调查研究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文化空间,比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品牌与文化,张江——高科技创意和信息品牌文化,北外滩——航运金融品牌与文化,淮海中路——国际时尚品牌与文化,世博、花木——国际会展品牌与文化,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品牌与文化,漕河泾——高新科技品牌与文化,长风——生态商务品牌与文化,松江(欢乐谷)休闲旅游品牌与文化等,从中归纳并揭示各个服务业集聚区卓越的文化空间及提升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特色和魅力。
三是发掘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要素与资源。在调查研究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建构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比如核心价值体系、企业形象、文化设施、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化环境等,以及对集聚区文化资源价值的认定与评估。品牌竞争力是集聚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品牌价值对于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四是探析提升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模式与路径。在比较研究国际大都市MCBD、CAZ和国内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建设模式和实践基础上,紧紧围绕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着力探析提升上海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其一,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构建海派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系,彰显集聚区品牌与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其二,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创新集聚区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模式。其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提升集聚区文化软实力的支柱。其四,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关系,比如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发展中质与量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最后,培育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弘扬城市精神,是提升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五是探析提升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在准确把握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发展全新态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背景,展望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进而指出未来集聚区加快品牌与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1)建立起“市民至上”的观念和为城区居民创造价值的文化氛围,突出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特色,并进行内涵与空间整合。(2)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开发并举,挖掘、保留和发扬民族工业历史品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打响商务个性品牌,成为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3)打造区域品牌营销和宣传平台。先进文化建设需要有力的整合营销传播,文化软实力塑造要利用整合传播实现品牌的发展策略。坚持导向为先,注重内容为王,突出受众为本,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4)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拓展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类型、层次、数量,完善集聚区文化软实力的结构,加快文化资源与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强化文化软实力整体发展与品牌营销的意识,充实、壮大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品牌与文化软实力。(5)全面规划、落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程,立足优势资源、凝练品牌个性、讲好品牌故事,融合城市品牌设计元素,积极争创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具有上海特质、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国际化服务业集聚区。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提升品牌与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上海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和发展主题。为此,研究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自身发展规律与发展战略,构成了发展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研究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引导、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全面、健康地发展。因而,发展构成了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思维出发点,也构成了集聚区品牌与文化建设及其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目标指向。以此为基本思路,本书的结构亦遵循“创新发展”逻辑而形成,具体如下。
上篇为理论探索篇,由第一、二、三、四章组成。这部分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概念界定及其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文化资源、建设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下篇为实践创新篇,由第五、六、七、八章组成。这部分着重对上海8个典型和标杆服务业集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探讨了集聚区持续创新增强品牌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构成了本书的逻辑框架。
附录部分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上海市服务业集聚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评价指标,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二)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特色文化创新城市、集聚区文化软实力建设主题的相关书籍、文献,确定调研提纲,主动对标与进行SWOT分析,并利用大数据的理论对其最新学术成果进行研究。
个案研究法与深度访谈法。重点对中心城区型集聚区的环人民广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拓展提升型集聚区的静安南京西路集聚区,专业型集聚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外滩国际航运集聚区,完全新建型集聚区的长风生态商务区,综合型集聚区的虹桥涉外商务区,郊区型集聚区的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奉贤区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松江(欢乐谷)休闲旅游区等进行典型个案调查、网络调查和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座谈。听取相关研究人员、专家对文化集聚区建设的介绍,并与其探讨特色文化城市与新型集聚区建设的具体路径,并参与相关会议研讨。
实地调查法与经验总结法。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整理与归纳,收集国家、省、市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通过笔者主持项目与团队成员实地调查,提炼品牌与文化建设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并总结其对集聚区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其他学科研究方法。采用区域经济学、区域文化学、区域品牌学、区域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命题,尝试为上海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品牌与文化软实力,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