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与说明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与说明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状结构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结点的双向树状结构所组成的网链系统。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图13-2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与说明

1.供应链的定义

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就有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供需关系,也就存在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问题。

目前供应链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是一个比单一企业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结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概念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按涵盖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

(1)内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局限在单个企业内部,强调企业内部市场、销售、计划、制造和采购等部门之间的协调。

(2)链式结构双向供应链。链式结构双向供应链是由原材料加工、制造、组装、配送、零售商、客户等组成的串行系统。

(3)网状结构供应链。网状结构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结点的双向树状结构所组成的网链系统。供应链的网链结构见图13-1。

图13-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

从供应链的结构可以看出,供应链实质上含“供”与“需”两方面,也可理解为供需链。在供应链上,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而由客户获得的需求信息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从需方向供方流动;由需求信息引发的供给信息,同物料一起流动;使企业不断获利的资金流则由需方向供方流动。其中每一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需长链,即为供应链。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

3.供应链的特征(www.daowen.com)

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和交叉性四个主要特征。

(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结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结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结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4.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低分销运输成本、产品多样化和资金周转快)之间的均衡。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有效性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反应性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如何缩短物流在供应链上传递的时间以提高速度。

(4)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根据供应链运作方式,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见图13-2。

图13-2 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

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取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拉动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要求较高,对供应链运作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较高。而推动式供应链方式相对较为容易实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运行方式,与企业系统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切不可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做法,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文化,盲目跟从反而会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