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物流标准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如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灌标准以及各项物流服务标准及作业规范等。
(2)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如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以上三个方面是分别从不同的物流层次上考虑将物流实现标准化。要实现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沟通和交流,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通用的标准,首先要在物流系统内部建立物流系统自身的标准,而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建立又必然包括物流各个子系统的标准。因此,物流要实现最终的标准化必然要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化。
2.国际物流标准化
国际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国际物流为十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照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流持续上升,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最终需要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增加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因为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效益损失。因此,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性是不同于一般产品标准的重要特点。(www.daowen.com)
3.物流标准化的形式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优化与整合物流全过程,实现其科学化、系统化,获得最大效率与效益的复合型产业。我国物流在制定和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综合运用以下形式:
(1)简化。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
(2)统一化。统一化是指把同类事物的若干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混乱。物流标准化要求对各种编码、符号、代号、标志、名称、单位、包装运输中机具的品种规格系列和使用特性等实现统一。
(3)系列化。系列化是指按照用途和结构把同类型产品归并在一起,使产品品种典型化;又把同类型的产品的主要参数、尺寸,按优先数理论合理分级,以协调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及包装之间的关系。系列化是使某一类产品的系统结构、功能标准化形成最佳形式。系列化是改善物流、促进物流技术发展最为明智而有效的方法。例如按ISO标准制造的集装箱系列,可广泛适用于各类货物,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还为计算船舶载运量、港口码头吞吐量和公路与桥梁的载荷能力等提供了依据。
(4)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与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互换性是通用化的前提。通用程度越高,对市场的适应性越强。
(5)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合拼的标准化形式。对于物品编码系统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同样可通过组合化使之更加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