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则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了。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1.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1)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库存是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施行一定程度的集中库存。在实行配送后,配送中心库存数量 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数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2)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2.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如下:

(1)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2)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的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实行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3)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增强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标志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在满足用户要求,即投入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4.供应保障标志(www.daowen.com)

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并不简单是个心态问题,更是可能要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配送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障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配送。供应保障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

(1)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缺货次数必须下降才算合理。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

(3)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障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无限的概念。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就属于不合理。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一家一户自营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的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作用是以配送代劳用户。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用于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员减少为合理。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则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了。

7.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