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纺织服装供应链:诚信与协同创造价值

纺织服装供应链:诚信与协同创造价值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应链诚信与协同问题正受到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经过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828.99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38%,中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并未因为出口负增长而降低。

纺织服装供应链:诚信与协同创造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由大而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经历着增长速度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面临新的发展环境,纺织服装供应链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供应链效率已成为亟待破解的产业课题。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提升供应链上各主体的信用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强化协同能力、增进市场认可,最终实现价值增值。供应链诚信与协同问题正受到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纺织服装供应链所处的发展环境

纺织服装供应链依存于纺织行业而生,并成为行业发展的血脉。经过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建成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纺织行业需要直面三个矛盾,即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产能结构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三个关系,即产业与社会、环境、消费的关系;必须经历三个转变,即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绿色产业转变;并最终构筑三个板块:贯穿全产业链加工的制造产业板块;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板块;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板块。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中国纺织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构筑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一些数据与事实足以反映出这些年来行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

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织装备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万元,比2011年提高41%,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提高24%。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织装备企业)人均利润总额比2010年提高26%,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利润总额提高1.1%。

2000~2015年的15年间,生产纯棉32支纱按照销售收入计算的纺纱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1万元/人年提升到53万元/人年,按产量计算的纺纱劳动生产率从5.6吨/人年提升到了27吨/人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比从12.78%上升到25.3%,2016年更是提高至26.75%;棉纺无梭织机占比从7.69%提升至68.64%;棉纺万锭用工人数从250人降到60人,2016年更是减至6人。

印染行业发展从规模向质效转变,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由2010年的601.65亿米减少到2015年的509.53亿米,年均增长-3.27%;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277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906.53亿元,年均增长7.06%;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34.3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02.63亿元,年均增长8.56%。

作为行业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2010~2016年纺织机械出口额年均增速9.2%,比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另外,纺织工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应用比率已超过70%,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制定模式已有近200家企业在尝试。

(二)中国纺织工业的当前地位

从经济发展看,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充分显现。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302.26亿元,占工业比重为6.37%;利润总额4003.57亿元,占工业比重为5.8%;税金2146.53亿元(2015年),占工业比重为4.3%;投资总额12838.75亿元,占制造业比重为6.84%;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701.2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比重为12.88%。

从产业格局看,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地位日渐突出。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数据,2016年中国纤维加工量5420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为53.47%。201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828.99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38%,中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并未因为出口负增长而降低。

从发展成果看,中国纺织工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的定位更加明晰。2016年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14433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9.95%,服装家纺网络销售交易额9850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比重为23.51%。

(三)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新特点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增速放缓、成本上升,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1.结构调整呈现新局面

2016年,行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销售利润率为6.2%,行业新增长极的作用日渐凸显;服装、家纺行业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全年销售利润率分别达5.8%和6.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西部特别是新疆纺织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新疆纺织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同期西部地区总量的36.8%。

2.技术演进带来新契机

智能制造、材料技术、绿色制造等引领性技术相辅相成,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动力。

智能制造,带来了生产效率、制造柔性的大幅提升。棉纺智能化纺纱生产线、自动化全成型针织生产线、印染在线监测自动配送系统、化纤自动包装、服装智能仓储系统等已实现应用。

材料技术,特别是高品质、高性能、生物基纤维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发展,保障了行业原料供应,推动了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种丰富,例如石墨烯材料在智能服饰中已经得到应用。

绿色制造,推动了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针织物平幅染整、高速数码印花等都有所突破,例如国内已建成了1000L复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项目示范生产线,整个染色过程实现无水消耗。

3.模式创新注入新活力

以场景经济、娱乐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丰富着行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业内许多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加速契合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

场景经济通过丰富经营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来创造价值。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VR)与时装秀电子商务、量体裁衣等结合,通过经营具有革命性的交互系统与具沉浸感的用户体验,增加企业流量

娱乐经济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有用延伸到有趣。例如,网红经济,智能服装、C2B模式等,通过增加趣味来创造需求。

共享经济是通过分享产品、分享产能、分享创意等方式,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例如,淘工厂、南极电商、Threadless等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4.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

从全球市场看,行业贸易环境日渐复杂,经济复苏和缓。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黑天鹅”事件对于行业影响正逐步释放,日渐增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开始显现,外汇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相互影响波动加剧,加上欧洲大选之年来临等因素,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增强。

从国内环境看,行业前期发展中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正日趋凸显。从成本格局看,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行业综合成本优势在逐渐弱化,受到了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从供需结构看,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资源环境看,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家环保管控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压力在逐渐增大。从发展动力看,创新发展和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科技成果转换率较低、创新成本较高。

二、纺织服装供应链新变化

(一)跨国布局日趋显著

供应链跨国布局势不可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来自不同地方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经由全球供应链进入成品生产。全球供应链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接近80%,其中包括约12万亿美元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

概莫能外,中国纺织工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整体对外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9.3%,达26.6亿美元。在越南的棉纺产业布局以及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纺织产业链合作是2016年纺织行业“走出去”的亮点。

目前,纺织服装供应链布局主要集中在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资源以及市场渠道资源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正在逐步由“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转向“产业集群走出去”,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规避贸易摩擦、并且在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益的国家获得先发优势。

渣打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未来10年,全球供应链性质的改变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作为全球商品最大供应源头,中国将剥离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制造业。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将不断优化升级。

当然,走出去有机遇也有风险。一方面,逆全球化和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潮和行动正在抬头,行业利益全球拓展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在行业跨国布局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产业空心化的苗头也有所显现。

(二)成本压力更加突出

中国纺织行业成本主要由生产要素成本、税负成本和融资成本构成。整体看来,纺织行业成本水平在工业领域中居于靠前的位置,成本压力依然较大。

在生产要素成本方面,除劳动力成本外,能源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当前我国的电价是越南、美国等地的近两倍;实施“煤改气”后,印染等以燃煤为主的纺织企业燃料动力总成本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左右。

在税负成本方面,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综合税负成本增长较快,其中流转税(增值税)对行业影响更大。据测算,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简称规上),纺织企业税负(含主营业务收入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07%,较2010年税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10.8%。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估算,2010~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水平也仅增长了10%左右。从分行业的情况看,化纤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的税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6%、3.01%和3.42%,越接近产业链终端,税负比重越高。

我国纺织企业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突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成本更高、资金运用成本更高、资金中介成本更高。从利率本身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年期基准存贷款利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从现实环境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企业由于内外因素,普遍面临贷款门槛高、环节多、手续繁杂等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其他主要消费品行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相比较,纺织行业只低于农副食品加工业(表23);与其他领域重点行业的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较,只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纺织行业高,其他均低于纺织行业(表24)。

表23 2016年纺织行业与其他消费品行业成本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4 2016年纺织行业与其他领域重点行业成本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纺织服装供应链“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度融入纺织供应链,改变着包括设计、织造、配送、营销等在内的各环节,使得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智能制造作为行业智能化的重点,正成为中国纺织工业质效提升、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从发展路径来看,纺织服装业推进智能制造,主要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着手,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同时积极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智能制造带来新面貌。在纺织服装供应链的运行中,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应用,智能化车间(生产线)建设投产,以大规模定制为代表的模式创新大量涌现,使得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开始弱化,行业发展出现了新气象。

智能制造带来新实效。信息技术与纺织行业的融合,对缓解用工成本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智能制造带来新机遇。智能制造整体实现虽然为时尚早,但很多模块已经可以投入应用。埃森哲近期对全球1400多名商业领袖的一项调查发现,84%的受访者相信产业物联网有助于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但73%尚无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了全面战略规划及进行了配套投资的仅占7%——这意味着,智能制造在中国纺织工业真正得到有价值的投入与推广,存在巨大的空间。

目前,很多纺织企业已经开始了智能制造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物料、智能产品、智能制造与自我进化四个层面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运行效率。如意集团智能化生产主要表现在棉纺设备在线监控和管理、数字化印染、服装智能制造等方面。鲁泰集团采用了与康平纳合作开发的年产10000吨全自动筒子、经轴、纱染色系统,实现了纱线经轴的中控染色、智能配送,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由过去的220人降到目前的160人,效率提高了30%左右。

(四)终端渠道加速弥合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潜力巨大。中国消费者数字程度化高,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消费品部分品类已达到50%以上的线上渗透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数据显示,2016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4.4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7%,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0.23%。其中,纺织服装企业间(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5万亿元,同比21.05%;服装家纺网络零售总额合计为9850亿元,同比增长18.53%,占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总额的23.51%。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生态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线上线下渠道在加速弥合,纺织服装供应链呈现“虚实共生”的现象。基于两者的加速融合,有效设计、平衡线上与线下的群体错位与流量转换,正成为“新零售”针对不同需求,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意义上、于融合中实现“增量”的有效途径。行业内已经有了不少很好的实践。

茵曼千城万店计划起源于2015年7月,旨在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主要从两条战线进入线下,一条是在二三线城市实施千城万店的加盟计划,另一条是在一线城市进军新世界百货和银泰等高档购物中心。截至2016年,该项目线下店销售额近2亿元,门店数量超过300家,并覆盖全国23个省份

GXG在“双十一”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同时开启“万店同庆”活动,为线下门店带去线上流量。同时,线上消费者在“双十一”前可以前往门店试穿,试穿满意付定金锁定自己的商品,“双十一”当天在家付尾款。耐克(NIKE)开发的线上产品Nike+Run Club,通过社交网络不断吸引消费者加入,进而实现精准广告投放,根据运动人群地理位置信息优化线下门店位置,设计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五)消费升级势在必行

消费升级,势所必然。波士顿的报告显示,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月收入划分(不考虑农村家庭情况),预计到2020年,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城镇家庭数量将达到1亿,占比达到30%。从消费规模来看,2015年,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消费额约1.3万亿元,占比40%;到了2020年,预计这两个数字分别提升为约3万亿元及55%。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中高收入阶层崛起的推动下行业消费需求正由以“物美价廉”为代表的生活消费需求向以“品质卓越”和“体验丰富”为代表的品质消费需求和体验消费需求转变,高品质产品、高品质服务的消费潜力巨大。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白皮书》,品牌和品质已经成为2016年中国消费者网购考虑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衣着消费支出将至少有6600亿元的增量空间。不断深化的消费升级,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这些工作正是对消费升级,很好的映照与有力应对。

(六)责任发展绿色为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与战略方向。(www.daowen.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公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新理念下实现绿色发展,纺织行业应该在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人本责任就是要推进企业在满足对员工、消费者的责任的同时,保障行业生产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环境责任就是要推进企业在治污、节约资源和减排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品质内涵,保障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市场责任就是推进企业在强化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保障市场系统的公平性。

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就是要以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为重点,优化供应链,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制定行业绿色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依托信息平台,完善数据驱动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将环保设计、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普遍应用,引导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

三、纺织服装供应链诚信机制的建立

诚信,是宏观的顶层规划,更是微观的制度设计。诚信,是行业的道德伦理,更是产业的运营技术。

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是行业构筑良好供应链生态的必备要素。供应链诚信机制需要多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与社会各司其职、协同合作。

(一)政府层面

在市场体制不完善、社会和企业诚信机制不健全等情况下,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制度形成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和调整经营行为。

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尽快明确与制定符合主流价值判断与社会共同利益的诚信体系。在微观层面,从经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政府要给市场提供一种规则,使市场上的经济主体包括其自身都能按照规则进行活动,使市场有序运转。

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制度主要是法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与诚信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既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市场经济下针对诚信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不健全,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法规,这样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有的企业甚至专门寻找法律的空白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对于不遵守诚信规范、假冒伪劣、违反合同、拖欠赖账等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不给予法律处罚或打击不力,也助长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

因此,需要健全法律制度,依靠法律的力量,规范市场行为,对任何破坏市场诚信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企业不诚信的代价和成本。

国家正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着努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如《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

(二)行业层面

行业协会与相关组织对于行业诚信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加快通过推动政策落实、建立行业标准、提供平台服务来促进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可持续诚信运作,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打造变“人治”为“法治”的供应链。

一是要促进执行,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企业的落实,帮助企业构建诚信可持续供应链。

二是要建立标准,通过在行业内建立准则,将诚信融入其中,帮助企业间达成共识性标准,从而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提高行业运行效率。三是要做好平台服务,在行业内进行相应的评估鉴定工作,例如,国家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在全国行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公示与查询。

(三)企业层面

诚信是企业的价值观之一,企业主要活动领域是经济领域,诚信是一种被法律规范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能力,这种经济领域的诚信表现即“信用”。

企业信用管理可从信用登记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第一,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该制度管理范围包括客户资信、内部信用风险评估、中间商的管理与评价等。第二,完善企业信用披露制度。尽量减少市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这是建立企业诚信体系的关键。第三,增强企业信用遵法制度。将遵法守信纳入企业的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里。

(四)社会层面

社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它决定供应链企业存在的文化氛围,良好的软环境能推动供应链的顺畅高效发展。社会文化中的社会舆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通过揭露违背诚信的现象,对行为进行制约与监督,通过评价社会关注的现象、引导形成正确的观念,调节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要求。

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是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对诚信的社会共识,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主体以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社会实践的凝聚力,有助于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

具体而言,要注重消费者文化培养,从消费者端形成对于企业诚信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从而倒逼企业重视诚信系统的建立。也要注重社会媒体宣传推广,在社会大众群体中形成诚信社会与诚信经济的氛围。还要重视其他推动因素,例如政府、行业协会外的其他社会机构如非政府组织(NGO)等对于诚信机制形成的推动。

四、供应链诚信与产业协同

协同,是个性特质的单点突破,更是多样生态的能力整合。协同,是组织效率的系统集成,更是利益平衡的有序链接。供应链诚信机制的建立,将有效发挥产业协同的效应,具体表现为:信息共享、管理协同、利益互赢三个角度。

(一)信息共享

供应链诚信机制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在贸易层面与产品层面的作用。

1.贸易层面

在贸易层面,信息在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共享,是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信息披露、信息传递、信息决策,构建“可视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与生态健康。

在信息披露环节,主要是披露产品信息,包括制造产品的数量、所处状态(生产中、储存中、运输中)、产品市场反响度等。信息传递,即产品信息在供应商与采购商间的传递,诚信的信息加以合理、高效的传递渠道,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针对各自的生产、运营和贸易等市场行为做出快速合理的决策。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的老问题,产生于各环节信息的不对称。将信息在贸易层面共享,通过把信息传递渠道由线性结构变为网状结构、采用信息技术消除延迟、及时掌握物流状态、依据流通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可以缓解“牛鞭效应”。

2.消费层面

在消费层面,消费者对于企业与产品信息有知情权与监督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供应链诚信在供应链下游的表现。消费者驱动促进产品原料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供应信息等更加透明化、对称化、可追溯。全球战略咨询公司 Roland Berger也提出,鉴于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工作条件及其他问题,服装公司正通过展示透明度来提升品牌形象。

一是需要公开原料信息,包括原料产地、原料品质等信息,如采用GOTS有机棉、BCI良好棉花等信息。

二是需要公开生产信息,例如,生产制造过程是否使用了对人体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员工是否友好;员工基本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是否符合CSC 9000T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

三是需要公开供应信息,例如,日本时尚巨头迅销集团于2017年2月底公布了146家优衣库品牌供应商的名字和地址。迅销集团表示,还将于2017年底公布优衣库副线品牌 GU 的供应商名单。盖璞(GAP)、玛莎百货(Marks&Spencer)、海恩斯莫里斯(H&M)、耐克(Nike)等也都已经对外公布供应商名单。

四是需要公开质量信息,以诚信为基础,实现产品质量情况的透明与公开。在此,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的检测、评估,对保障产品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

(二)管理协同

1.打造供应链的管理平台

建立供应链上统一管理平台,可以提高供应链响应市场的速度,增强供应链的柔性,优化供应链组织,提高组织管理绩效,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进而提升节点企业效益和顾客价值。

为此,建立结构清晰、职责清楚的组织结构十分重要,同时,平台管理还需要实现供应商分类、供应商评估、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集成五项职能。

供应商分类:就是要按照既定准则,对供应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管理和整合。

供应商评估:就是对供应商的质量、生产、物料和管理体系评估,判断供应商的潜力。

供应商选择:就是基于供应商历史绩效(定性、定量)以及评估的潜力,选择合适供应商。

供应商管理:就是要统计和管理供应商的各项绩效指标,并敦促和协助供应商持续改进。

供应商集成:就是把优选供应商集成到研发,生产和日常运营中,以进一步降低产品和供应链成本。

2.运营协同、创新协同和融资协同

运营协同、创新协同和融资协同也是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益的重要方法。

运营协同就是要增强企业间的配合与协作,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间的配合,规制企业按时按质交货、按时付款。创新协同是指企业突破组织边界,在产品研发到商业化整个过程中,利用供应链上的创新资源,通过吸收和输出创新资源,实现价值增值。

融资协同,是指加强合作,提升资本在供应链上的应用效率。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很好的实践,行业应用潜力巨大。据国外研究机构Demica预测,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供应链金融属于微金融的范畴,其立足于产业供应链,并根据供应链运营中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针对供应链参与者而展开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其目的是依托产业供应链运营而创造金融增值,并促进产业供应链和各参与主体良性互动、持续健康发展。

(三)利益互赢

根据主体协作模式不同,供应链上的互赢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来进行讨论。

1.供应链上的纵向互赢

供应链纵向互赢,通过对供应链纵向的整合,延伸企业掌握的供应链环节,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信息在供应链间的有效传递,使供应链纵向具有更高的敏捷性、柔性以及动态性。

供应链纵向互赢主要是由供应链上的企业间通过信息对称、标准统一和风险防控来实现。在信息对称方面,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共享信息,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而统一的生产标准及质量控制,减少了控制及沟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风险防控,可以提高企业预测和防控供应链风险的能力。

供应链纵向互赢有着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溢达、鲁泰、如意等公司通过对纵向供应链的发展与整合,业务涵盖了植棉、纺纱、织布、成衣辅料制造、制衣、销售等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从而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整条供应链中的物质资源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尽量稳定的流动。

2.供应链横向互赢

供应链横向互赢是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企业的分工协作、有机协同,实现供应链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扩容。纺织服装供应链上的企业着力于研发、设计、生产、贸易、流通、信息、检测等环节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撑,通过分工协作、集约成本、标准协同、价值共享,实现利益互赢。

具体表现在:分工协作,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专业的分工与协作,能够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集约成本,扩大并细分协作模式,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分配,能够集约生产成本;标准协同,横向生产环节间协同建立统一的标准,能够达到效率最优、利益最大;价值共享,即通过产能互衔、优势互补的生产制造方式,能够实现共创共享供应链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整体运营中,选择诚信、尊重诚信,激发协同、善用协同,将是未来产业最具性价比、最具竞争力的选择。“小信诚则大信立”的诚信机制与“上下同欲者胜”的协同策略,将是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应当强化的价值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