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Reform of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2020年,川渝两省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各类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金融、税收、土地、电力等领域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共商共议相关重大事项,共同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实施。成都市郫都区与泸州市泸县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Reform of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概况】 2020年,川渝两省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各类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金融税收、土地、电力领域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共商共议相关重大事项,共同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实施。

(熊 勇)

【城乡土地制度深化改革】 3月28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协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请示自然资源部出台支持政策或指导川渝两省市共同编制改革实施方案。4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成立改革专班,研究改革建议方案,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所列任务,到德阳市、成都市、广安市等地开展专题调研,为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储备。

(陈 洁)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重庆市成为全国首批8个试点省市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试点省市。委托试点推动重庆市批准用地量逆势增长,全年批准用地152.5平方公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四川省启动“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探索开展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现市域内流转,贫困地区指标可跨省域流转。成都市郫都区与泸州市泸县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截至年底,四川省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累计成交289.9万亩、金额1236.9亿元,流转规模和资金总额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建立健全】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实施意见》,对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交易规则、运行模式、服务体系等规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重庆市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实施细则》,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办理要件、流程等事项;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顶层设计,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形成《重庆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入市交易规则等初步成果。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各地建设覆盖城乡政府公示地价体系,推动城乡地价一体化建设;组织完成21个基准地价更新成果、3个标定地价成果技术审查,170个县(市、区)城镇基准地价成果电子化,成都、宜宾南充、泸州4个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健全完善二级市场建设,促进土地要素流通,提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效率。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实施意见》。

【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 重庆市出台《关于强化用地保障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提效率、降成本、促融资等方面,提出全力保障用地需求、灵活确定供应方式、合理确定地价标准、支持转型升级等9条措施,保障企业用地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开展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助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通知》,在四川省成都、绵阳、泸州三市开展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

【存量建设用地盘活】 重庆市全年新建成社区体育文化公园42个,累计建成92个,利用城市闲置边角地1800亩,实现投资7.8亿元,惠及周边群众230万人;编制印发《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管护导则》,指导和规范公园建成后的维护及运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被纳入自然资源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重庆市开展房地产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制定中心城区房地产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各区按照“分类处置、一地一策”的原则实施处置,督促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开发建设,促进合同履约,截至年底中心城区78宗闲置土地基本处置到位45宗,形成有效投资超150亿元;落实自然资源部“增存挂钩”制度,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164公顷、处置率16.63%,处置闲置土地1131公顷、处置率31%。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完善“增存挂钩”机制,建立健全月度通报、定期会商、问题解答等制度,多措并举、推动存量土地处置盘活,处置四川省存量2009—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16.89万亩、2018年以来批而未供土地23.80万亩、闲置土地6.2万亩,通过处置盘活存量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55万亩。

【建设用地保障】 川渝两省市强化经济圈建设用地保障,改革计划管理模式,坚持“计划跟着项目走”,对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实行应保尽保;开展用地审批前置服务,开发投用用途管制红线智检平台,提前协调项目范围线与规划管制线的冲突矛盾,缩短前期选址论证耗时;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实施并联节点化审批,将规划调整、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论证、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等审查工作并联同步,提高审批效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承接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试点为契机,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主城都市区倾斜,保障主城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全年审批主城都市区用地1.28万公顷,占全市的81.31%。四川省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保障有效供给,全年土地供应总量3.29万公顷,房地产、工矿仓储和其他用地(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特殊用地等)结构为30∶19∶51。

(张艺扬 向美玲 陈 洁)

【川渝教育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共建】 7月,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教育厅制定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共建实施方案》,明确三个方面15条共建发展措施。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组建专家资源库,委托四川省教育厅开展“重庆英才计划”教育领域人选的通讯评审。“重庆英才大会”邀请5所四川省高校校长参加市校合作创新发展研讨会。“重庆英才计划”教育领域领军人才单列指标面向四川省高校实施,引进选聘3名专家。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讲座教授选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专家6名,指导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50场次。

(罗实军)

【川渝共享卫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建设】 9月,四川省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重庆市北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建立共享卫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遴选入库中医类正高级专家75名,旨在推动成德绵一体化发展和成渝经济圈建设,构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评价体系等合作机制,推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才评价。

(伍 钦)

【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推动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主开发“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指导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和“中英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金融机构”;联合清华大学完成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课题《重庆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绿色金融视角》;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应用,配合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落地重庆市;上线首批5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和26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依托区块链技术上线5个跨境融资和结算便利化应用场景;启动重庆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申建,11月配合市政府出台《重庆市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若干措施》;推进“1+2+N普惠金融到村”,印发《1+2+N普惠金融到村实施方案》;推进涉农金融服务创新,落地重庆市首个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建立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在反洗钱、金融稳定、打击支付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优质金融生态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按照《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截至年末四川省绿色信贷余额超5000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92亿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为2212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9亿元,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累计成交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超1600万吨,四川省人均碳排放量在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6个省份中最低;五地[成都市(新都区)、广元市、南充市、雅安市、阿坝州]绿色金融省级试点成效显著,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绿蓉通”建立省级绿色项目库,首批150家企业和55个项目实现入库;四川省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天府信用通平台)“绿色金融”专版上线,打造绿色金融数字服务平台;推进省内地方法人银行探索绿色银行建设,绵阳市商业银行于7月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四川首家、全国第5家赤道银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财政贴息政策,促进协同降碳减排;四川省金融学会率先作出学术会议碳中和承诺,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樊振昌 马 珂)

【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申请】 人行重庆营管部获批10项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政策和10项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并完成4项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方案规范性文件审核制发,推动成渝两地支付服务同城化相关政策获人行总行支持。

(樊振昌)

【金融机构体系完善】 重庆银保监局加强统筹引导,健全机构布局,支持法人机构上市补充资本金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新设中银金融租赁公司、渝农商理财子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公司3家法人机构。重庆市银行业法人机构增至58家,一级分行57家,营业网点400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保险业法人机构5家,数量位居西部第1位,市级分公司57家。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均实现“A+H”股上市。9月29日,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同意批准筹建。11月7日,四川省首家省级法人城商行四川银行挂牌开业,注册资本金300亿元,居全国城商行第1位,被中国银保监会树为以改革重组方式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标杆,四川省金融机构体系持续完善。截至年底,四川省有法人金融机构1201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78家、保险业金融机构92家、证券业金融机构7家、资产管理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223家、融资担保公司29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1家、地方交易场所13家、融资租赁公司71家、典当行307家、商业保理公司12家。

(沈 亮 李俊科)

【四川银行组建】 11月7日,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银行)挂牌开业。四川银行是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为基础,引入28家投资者,采取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的四川省首家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金300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之首。挂牌成立后,四川银行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品牌卓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质银行,成为支持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主力军以及西部金融中心支柱型金融机构。

(李茂周)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成都市农村金融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1位;“农贷通”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应用成效显著,截至年末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75万笔260.78亿元;“政府扶持+市场化运行”的线下村站体系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开展20种农村不动产、动产抵(质)押贷款;开办27个政策性农险品种,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中西部领先;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天府农业板”,70家企业挂牌;设立规模超过200亿元涉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形成较完整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市级和6个区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资金共计2.31亿元,建立“蓉易贷”风险补偿资金池10亿元。

(马 珂)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重庆市采用统一法人的模式,组建全市统一的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任务。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制定《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农信社改革。11月27日,四川省甘孜农商银行挂牌开业,绵阳市、乐山市、阿坝州正在改制组建城区农商行。截至年底,四川省有18个市(州)完成城区农商行组建,农商行总量达72家。

(李俊科 熊 勇)

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健全】 重庆市新设立华芯远景、禾优高通、渤溢棋开、红马智能化4支基金,扩募润科、中金科元2支基金;累计发起设立33支子基金,投资领域分布于工业、农业、科技、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六大行业;参与出资2支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包括1支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和1支纾困基金。重庆市子基金投资的8家企业实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科创板上市。截至年末,重庆市有12家被投企业上市(首发上市企业8家、借壳上市企业1家、并购重组上市企业3家),新安洁成为重庆市首家进入新三板精选层的企业,重庆紫建电子等7家企业正在发审委排队审核,新铝时代、洪九果品等20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2020年产业引导基金子基金所投的14个项目获得后续融资。3月,上海博泰获东风汽车集团战略投资。专注于生产超级电容的中科超容获得贝信创投基金再投资后,已向多家知名企业送样或展开项目合作。洪九果品获得产业引导子基金投资后,9月获阿里巴巴领投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74亿元,其中阿里巴巴投资5.8亿元。求臻医学获B轮融资,聚土网(美村科技)完成B+轮融资。2020年,四川省推进“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新增数量创近5年新高,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36家,居全国第8位。8月2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西南基地在成都市揭牌,成都市成为同时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3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机构区域基地的城市。11月,四川银行组建,成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川省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总数超过2000家,A股上市企业136家,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

(陈雨桐 付 海 李俊科)

债券市场发展】 川渝两省市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省级转报环节,施行企业债券发行注册制。重庆市加大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债券发行力度,全年发行企业债券10支、总规模74.4亿元,有14支企业债券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注册、总规模120.4亿元,有转报以及注册制实施后出具募投项目专项意见的企业债券22支。四川省全年发行企业债券41支,总规模371.9亿元,发行规模居全国第2位;有44支企业债券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注册,总规模853.2亿元;有转报以及注册制实施后出具募投项目专项意见的企业债券66支,总规模1111.68亿元。四川省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付 海 黄 力)(www.daowen.com)

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 重庆市银保监局贯彻落实国务院、银保监会关于放宽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准入等金融业开放政策,依法取消银行、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金融机构在重庆投资入股或设立机构;鼓励辖内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与境外母行集团联动,发挥全球网络和产品、技术优势,服务对外贸易和投资。截至年末,重庆市辖内有外资银行分行15家、支行8家、代表处1家,有外资保险法人机构1家、外资保险公司市级分公司14家,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重庆市全年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建设217.54亿元,中新项下跨境融资金额超468.03亿元,为中欧班列(重庆)货运提供风险保障1980.8亿元,辖内外资银行与母行集团开展境内外业务协作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境外贷款、境外发债、REITs等综合金融服务金额415.90亿元,为成渝地区开放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和保障。四川省持续招引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开展“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位居中西部第1位;扩面增量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3家试点企业办理金额合计2.55亿美元;规范发展贸易新业态,首笔全线上跨境电商收款业务落地;完成“中欧e单通”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物流区块链并链,该项工作入选“2019年中国自贸区十大新闻”及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探索建立资本项目便利化“白名单”制度,开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应用场景试点;创新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创新推动四川省地方债实现跨境分销,实现全国首批境外机构以“债券通”等方式参与境内地方债一级市场投资。截至年末,四川省有外资银行机构16家、外资保险机构27家,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居中西部第1位。四川省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366.7亿元,其中与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跨境人民币交易481.3亿元。

(沈 亮 李俊科 马 珂)

【社会融资能力提升】 重庆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8101.0亿元,新增融资规模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六成;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新增1382.4亿元。12月末,重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9万亿元,存款余额4.29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606.8亿元;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51万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4万亿元;企业贸易融资余额新增225.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015亿元,惠及61.3万户小微市场主体,其中15.1万户企业首次获贷;涉农贷款全年新增532.3亿元。四川省推进债券优先发展战略,非金融企业实现新增债券融资403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9位,企业债券净融资2402.5亿元,在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16.8%。从主管部门看,四川省通过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净融资923.9亿元、172.3亿元、1306.3亿元;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为4.4%。从金融工具看,四川省企业债、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大幅增加,分别净融资172.3亿元、853亿元、1184.6亿元。四川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2164.8亿元。四川省发行银行间市场首批疫情防控债、全省首单增强型并购中期票据,4家企业发行5只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四川省全年新增社融规模1.43万亿元,全省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民营企业贷款、涉农领域贷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分别达6276亿元、1.73万亿元、1.94万亿元、4146亿元。四川省通过“融资+融智”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帮助协调解决融资3716亿元。

(付 海 李俊科 马 珂)

【价格认定合作机制构建】 10月15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支持指导,重庆市价格认定中心和四川省价格认证中心在重庆市签订“推动价格认定工作合作协议”,这是川渝两省市价格认定机构首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价格认定资源共享、价格认定业务交流、重大疑难案件互助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加强交流,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价格认定服务。重庆市价格认定中心、四川省价格认证中心将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两省市重大合作事项推进,指导两地区县(自治县)和市(州)价格认定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工作对接、政策交流、人才往来,共同打造川渝优质、高效价格认定服务体系,推动川渝价格认定工作高质量发展。

(熊 勇)

【川渝两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月26—2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会议召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洽谈组人员以共建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提高川渝两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为目的进行沟通交流,并就部分议题达成合作意向。12月14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视频会议,川渝双方以《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为基础,就共享历史联合奖惩数据、统一川渝两省市奖惩措施清单、互通联合奖惩备忘录,共同发布《川渝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

(黄 力)

【川渝两省市财政协作机制构建】 重庆市财政局与四川省财政厅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建立两省市财政协作推进机制。12月24日,重庆市财政局与四川省财政厅以视频方式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财政协作推进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相关工作,总结两省市第一次联席会议成果推进情况,讨论下阶段合作事项,签订《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框架协议》《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加强债务管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会计管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对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配范围、分配办法和工作要求等达成共识,对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就补偿机制的试点河流、补偿规模、补偿方式等达成共识。两省市加强债务管理,重点从建立债务管理合作机制、推进跨区域项目申报联动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新增债券需求、推进成渝经济圈专项债券发行、共同推动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府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会计管理,重点从推动会计管理协同发展、建立横向交流工作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吕佳钖)

【川渝两省市税收分享机制构建】 庆市财政局与四川省财政厅就税收分享具体方式、范围、税收征管一体化等细节磋商沟通,商讨两地开展就建立税收分享机制;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沟通,建立信息分享机制,探讨如何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机制作用推进产业协作协同发展;调研收集重庆市各区县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制创新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截至年底,重庆市有13个区县开展双城经济圈体制创新建立税收分享机制相关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中12个区县与四川省毗邻市县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相关领域合作协议,6个区县的合作内容涉及税收等利益分享机制探索,暂未建立完善的税收分享机制。

(姜艾佳)

【川渝税务机关跨省(市)电子缴税新模式创建】 川渝税务机关创新跨省缴税方式,在全国率先推出网上电子缴税模式。川渝两省市通过协调两地人民银行,打通财税库银联网通道,将本地税务、国库与省外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本地国库将省外商业银行纳入清算范围;税务部门梳理“税库银”参数,将进行“跨省缴款”的省外商业银行的开户银行行号和清算行行号与人行国库系统的参数进行一一对应。川渝税务部门在电子税务局开通省外银行账户三方协议网上签署功能,纳税人网上签署三方协议后,即可使用原有银行账户在线实时缴纳跨省市税款,使跨省缴税由原来的5个环节,耗时3~5天,变为在线一键缴税、税款当日入库。11月20日,跨省电子缴税功能正式上线运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首批9家银行实现跨省缴税。截至年底,参与跨省缴税的银行拓展至30家。跨省(市)线上缴税模式作为全国首创的便捷缴税措施,得到国家税务总局认可推广。

(左 黎 廖 鹏)

【成渝地区税收跨省电子缴库推行】 11月,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成渝地区推行税收跨省电子缴库的通知》,创新推出“跨省缴库”新模式,9家商业银行正式办理税款跨省电子缴库业务,实现川渝两省市“缴库一体化、流程电子化、业务标准化”,提升两地税收缴库的便利化程度。

(樊振昌)

【川渝税务机关涉税数据共享】 7月,川渝税务机关联合协调国家税务总局,在云平台搭建川渝涉税数据交换私有空间,打通川渝税务数据交换通道。10月,川渝税务机关依托川渝政府数据交换专线,搭建川渝涉税数据交换专线,升级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涉税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川渝税务机关依托数据交换“双通道”,先后交换税收实名认证信息、异常企业信息、高风险纳税人信息等涉税数据910万条,为两地税收征管协作提供支撑。

(左 黎 廖 鹏)

【税务“川渝通办”功能上线】 川渝两省市税务部门依托川渝电子税务,联合研发“川渝通办”特色功能,在实名注册信息“一键复制”、纳税人身份“自动互认”基础上,9月起推出单位纳税人跨省通办新功能。单位纳税人通过机构所在地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功能模块,只需登录本地电子税务局即可在线办理“新办纳税人登记”“跨区域涉税报验”“自然人代开发票”“车购税申报”等跨省(市)业务。12月30日,“川渝通办”业务上线运行,实现川渝纳税人办理跨区域涉税业务从“两头跑”到“全程网上办”,有效提升川渝两省市纳税人办税体验。

(樊振昌)

【技术要素市场发展】 川渝两省市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资源有效衔接、共享和转化,技术经纪、资产评估、专利服务、法律咨询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重庆市全年认定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新增技术合同登记机构4个,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各领域技术转移人才培训10期;强化对技术交易的服务与管理,召开加强技术交易工作推进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培训2次;依托“智博会”、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易智网等平台,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促成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助渝高质量发展行动,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和8个院所到重庆市推介180项科技成果;组织举行重庆高校科技成果发布暨对接会,19所高校400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截至年底,重庆市有市级以上孵化器68家(国家级19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07家(国家备案56家)、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0家,布局技术合同登记站31个,全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4.2亿元。四川省获批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大新药创制示范区,探索形成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建成运营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罗实军 郭 龙)

【川渝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线上对接】 12月25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组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和重庆易智网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办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会。活动采取线上路演、线上对接、线上研讨方式组织,通过前期项目遴选和推荐,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重庆威斯腾生物医药科技等8个单位的9项研究成果参加项目路演,展示成果涉及医疗大数据产品、药物综合评价平台、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技术、肿瘤早期筛查技术、医用人工智能等领域。活动期间,共有60个川渝两省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参加线上互动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

(龙 冬)

【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 川渝两省市统筹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及输配电工程,促进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双城经济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地电力进入川渝地区,完善川渝特高压环网,推进电网一体化发展;预留能源通道走廊资源,确保电力送出和供应保障需求;结合“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外送和川渝地区内用电需求,推进川渝至华东、华北等省际间电力外送新通道建设,重点推进疆电入渝、四川天府南—重庆铜梁交流特高压工程;支持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直流高压工程规划手续办理,除受电身份外,工程在重庆市率先完成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

(张艺扬 向美玲)

【数字资产配置改革】 川渝两省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庆市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出台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忽米网入选工业互联网国家双跨平台,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基本建成,2020线上智博会、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成功举行,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8%,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45%。四川省成立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加快建设,推动五粮液、攀钢等重点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举行2020年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

(李皓迪)

【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川渝两省市多部门协作,统筹数据中心建设,合力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成渝枢纽节点;促进数据资源无障碍互联互通和共享开放,逐步构建统一的大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重庆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由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建设,是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基础平台、全市数据治理体系重要基础设施,在原“重庆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上,按照“2+4+N+N”构架体系进行建设,即共享系统和开放系统2个系统、4个基础数据库、N个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N个主题数据库;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市—区县”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实现76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和重庆两江新区及万盛经开区政务数据共享互联,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县一级共享交换全覆盖,共享接入数据资源3505类;依托市开放系统,向社会提供48个市级部门、20个主题、853类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公共数据;实现68个市级部门共享数据集中部署部门数据资源池,集中存储2666类。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推动“改革数字资产配置方式,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任务落实;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公共数据开放技术规范》两个地方标准立项;开展省级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摸底调查,对107个省级部门1056个信息系统开展实地调查,建立系统台账,为全省数据资源归集打下基础;依托现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推进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库建设,持续推进数据资源归集,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探索数据融资市场化实践,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难点痛点堵点出发,开展数字资产企业融资试点,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化方式组建成立四川兴川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可靠金融支撑;与成都市、川投信产公司等单位,就交易中心项目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模式等进行研究,探索推进数据交易中心建设。

(张 峻 王彦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