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渝经济圈合作共建机制建立

成渝经济圈合作共建机制建立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市印发《推进体制创新专项工作组组建方案》,分43个专题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领导集中调研;推动体制创新领域各部门会同四川省对应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商共谋,推动顶层设计。(丁锐)重庆市和四川省开展成渝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财政保障机制、成渝地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双城经济圈税收分享机制调研。

成渝经济圈合作共建机制建立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on and Joint Development Mechanisms

【概况】 2020年,川渝两省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双方建立两省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常务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4个层面的运行机制,并于年底建立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重庆市印发《推进体制创新专项工作组组建方案》,分43个专题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领导集中调研;推动体制创新领域各部门会同四川省对应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商共谋,推动顶层设计。4月,四川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学习考察组到重庆市,双方商议并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政策研究合作协议》《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合作协议》。两省市通过协调联动、建立工作台账、动态跟踪进展、联合督察督办,确保改革施工有力有序实施。5月,联合办公室进入实体运行,两地互派的工作人员到岗到位,日常工作由发展改革委下设3个处室承担,为双方合作提供体制保障。

(刘虹言 熊 勇)

【成渝地区重大改革举措印发实施】 8月,重庆市委改革办和四川省委改革办联合起草《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并以两省市深改委名义印发实施。该举措全面对接深化四川省和重庆市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等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聚焦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提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综合改革、完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体制机制,以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示范、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等11项需两省市协同推进的重大改革举措。

(谢沁澍 熊 勇)

【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出台《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重点打造10个区域合作功能平台,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率先启动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财税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共建川渝实名认证“共同体”,推进税费政策执行“同口径”,遵循同一违法事项一个处罚标准的思路,将两地逾期未申报简易处罚标准统一,并联合制定差异化处罚措施,推动两地税收处罚标准统一;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建立川渝地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市场监管案件线索移送机制等,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

(刘虹言 金星宇)

【组织管理机制一体化建设】 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别成立省(市)党委书记任组长、省(市)长任副组长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和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机制,组建人员互派、一体运行的联合办公室,共同设立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等7个专项工作组;率先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成立由渝北、广安党委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成立高竹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下设综合事务中心、财税金融中心等6个职能机构和川渝高竹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启动组建川渝高竹新区管理机构,提高经济区运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构建】 重庆市和四川省探索协同规划管理体制,突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共同建立川渝重大规划项目库,统一跨区域规划标准,联合启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建立经济区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共同打造“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推进川渝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合作,推动重庆市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重庆市永川区与四川省宜宾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创新建立公共服务协同机制,以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为基础,聚焦企业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办事事项,梳理并实施首批95项川渝“跨省通办”事项。

(刘虹言)

【市场主导产业协作机制构建】 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市,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以四川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市,加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协同,拓展金融、商贸、科教等领域合作,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市,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两片”即成都片区和资阳片区)建设,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10月23日,成德眉资产业链项目合作集中签约仪式暨2020年成德眉资“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成德眉资共集中开工项目51个,总投资646亿元,其中产业协作类项目36个,投资477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投资141亿元;公共服务类项目3个,投资28亿元。其中,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项目10个,投资116亿元;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项目27个,投资468亿元;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项目14个,投资62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三区三带”(“三区”即成都东部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三带”即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产业协作机制初步建立。

(丁 锐)

【利益联结机制构建】 重庆市和四川省开展成渝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财政保障机制、成渝地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双城经济圈税收分享机制调研。12月,重庆市财政局与四川省财政厅签订《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框架协议》。协议以“一事一议、平等协商,公平公正、互利共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适时调整、优化完善”为原则,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实施的总部经济、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跨区域合作形式的财税利益实行分享机制,分配范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实施的跨区域合作项目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及其附加收入,分配方法为项目合作各方根据项目具体形式、选取资金、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公共服务成本、招商引资成本、管理服务成本、迁入迁出企业税收情况等因素,赋予相应权重计算分配,或由项目合作各方在客观公平、互利共赢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直接确定分配比例。川渝两省市引导两地毗邻地区在总部经济、园区共建、飞地经济、项目合作、企业迁建、招商引资异地流转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合作项目,并以共建园区和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共同探索建立合理的经济指标划分机制;开展川渝两省市合作共建的毗邻区统计调研,为明确经济统计分算探索开展方式和路径。

(刘虹言 姜艾佳 甘 俊)

【跨区域协作和利益分享机制构建】 四川省创新跨区域协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总部+基地”“研发设计+转化生产”“头部+配套”等产业合作模式。5月12—13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分别与广元市人民政府、内江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建设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品+市场”的产业互动模式,构建招商协作、产业链接、利益分享机制。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将支持广元市招商引资来的高新技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先进制造业等企业,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研发基地,在广元市设立生产基地;支持四川天府新区的总部企业到广元市设立生产基地;支持双方国有投资平台、大型民营企业开展互动合作;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广元市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组建具有较强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产业协作投融资平台,在项目推荐、资本运营、产业协作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广元市在四川天府新区建立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共同探索合作共建双向飞地功能区新模式。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与内江市将重点推动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合作示范区;将加强文旅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优势资源互通互联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深化国有投资平台互动合作,推动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开放合作。成都高新区与内江高新区将加强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基地在内江”产业互动模式,共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www.daowen.com)

【成渝地区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四川省把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作为改革破题的重要载体,出台“1+9”试点方案。11月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广安市邻水县、遂宁市船山区等9个县(市、区)被纳入改革试点。会议要求立足县域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县城中心镇发展,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系统整合改革举措,强化制度衔接配套,为推动县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谢沁澍)

【成渝地区“放管服”改革】 7月,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签订《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与四川省推进协调办细化工作方案,推动川渝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四川省大数据中心负责“川渝通办”线上政务服务专区建设,完成川渝两省市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次认证、两地互信。“川渝通办”专区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之后全国第四个区域政务服务通办专区。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以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为基础,推动出台首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95项,其中全程网办63项,两地企业群众可登陆“川渝通办”专区直接网上办理,实现“零跑路”;因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32项,两地企业群众可前往就近的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形成《川渝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实施方案》,9月底在各自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专区;开展生态环境数据共享试点,实现川渝两省市空气站点基本档案、空气自动监测等151.8万条数据共享;加强川渝两省市市场主体监管信息共享,梳理25类风险预警线索清单,为推动完善监管协同和风险预警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府监管绩效指标提供数据保障;建立川渝两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转机制,12月18日实现川渝两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通,实现7×24小时异地“一号”咨询和投诉,截至12月31日办理重庆转接群众诉求73件;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应用等立法合作,共同开展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编码规范的立项实施和推广应用。

(王彦强)

【“川渝通办”政策实施】“川渝通办”事项共210项,其中第一批95项,万达开落实权限内88项;第二批115项,万达开权限内98项,落实67项、未落实31项(川渝通办平台和流程暂未完善)。除“川渝通办”事项外,三地商定新增通办事项19项,均已落实。重庆市石柱县实施川渝两省市社保和养老保险数据共享、互办互认,石柱县9个乡镇开通川渝社保卡通办服务;建立与成都地区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执法司法合作,2020年办理成都地区委托案件65件,委托成都地区办理案件48件。四川省自贡市按“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对标梳理市级可办理事项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并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事项办事指标,确保线上线下标准一致;按“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3种办理方式对“川渝通办”事项进行分类,推行两地事项“全程网办”,开展“异地代收代办”,形成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受理、两地可办”办理模式;对“多地联办”事项,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办理沟通和联系协调机制,实现同一窗口出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川渝通办”专窗和自助办理窗口,将“川渝通办”事项全部纳入窗口受理办理;通过规范事项清单、设置专窗办理等方式推动“川渝通办”落地实施,实现95项事项“川渝通办”,全市“川渝通办”累计办理200件。

(邓江泓 刘 叶 向绪祥 刘 刚 谢登高 陈添媛)

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川渝通办”专窗 (四川省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川渝商务领域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 四川省商务厅推动川渝商务领域政务服务水平一体化和均等化,打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商务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标准、设定依据、申请材料等规范统一,探索开展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合力推动实现审批事项互办互认和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的地区放权赋能。“川渝通办”商事登记业务全面启动,在四川各区(市、县)的注册登记窗口和重庆的注册登记窗口,都能开展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服务。川渝两省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推行川渝市场准入“业务同标、数据共享、系统互融”的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构建起川渝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按照“三规范、三统一”要求,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名称自主申报字词库、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及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三要素”进行“两地一体”统一规范,实现申请人在川渝两省市任一窗口申请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适用同一规则、同一标准。川渝两省市以“渝快办”“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平台为纽带,联合推出“川渝通办”企业登记注册专区。申请人可在专区内按照系统指引进行认证注册、信息填报及电子签名,系统将智能匹配生成一套标准规范的申请材料,申请人对材料确认提交后即可完成营业执照异地申请。两地市场监管部门会按照管辖范围对已提交的申请自动分类完成审核处理。在此基础上,川渝两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营业执照“异地互发”服务平台,申请人可在川渝两省市任一方便前往的注册登记窗口领取执照,畅享异地办照“立等可取”。川渝两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建立健全川渝两省市市场监管“跨省通办”一体化服务机制、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在各地设置“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专窗、专人、专办,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官泳忠)

【川渝商务审批服务事项“互认”推进】 11月2日,四川省商务厅和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川渝商务审批服务事项互认的公告》,公布首批川渝两省市深入推进商务审批服务“互认”事项,确认携手深入推进川渝两省市“从事拍卖业务许可”资质互认、“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中“两店一年”条件互认。

(黎 源 官泳忠)

【成渝地区跨区域信访协作机制构建】 重庆市、四川省通过建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信访协作联席会议机制,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基础上,明确“省级统筹、区域协同”工作原则,共同做好特别是毗邻地区信访矛盾苗头隐患预防排查、信访突出问题联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保障、信访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协同解决等,在制度层面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相适应的信访服务保障。

(袁孟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