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概况】 2020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组织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视频会议、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次联席会议、川渝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会议、川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动工作视频会议等会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班子成员5次到重庆市开展对接会商,签(拟)订10项深化合作机制。8月,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工作机制(试行)》,明确专项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并印发工作方案及2020年重点任务。川渝两省市研究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协同制定应对重大环保事项工作推进方案。
(孔茹芸)
【生态环保政策支持】 经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川渝两省市财政、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恳请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将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域,给予生态补偿机制资金奖补支持,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联合印发《深化四川和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深化四川和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020年重点任务》,明确加强生态共建、深化污染共治、强化共商共管、健全工作机制四大类27方面合作内容,提出2020年从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推进生态建设、共同治理跨界污染、共同实施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先期推动36项具体任务,并细化分解到20个市级责任部门(单位),按月调度各项重点任务进展。
(刘 欣 孔茹芸)
【生态环境治理推进】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完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治重点课题和规划两个研究报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争取国家加快启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指导毗邻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接深化联动,建立协同建机制,上下贯通合力推进。四川省广安、泸州、内江、遂宁、达州等市与重庆相邻的13个区(县)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形成上下“一盘棋”推进的整体格局。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川渝跨界河流开展摸底排查,联合开展琼江流域实地巡查和濑溪河流域的联合巡河;启动相邻重点城市大气督导,推动出台“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成果,加快落实“一张清单管两地”;联合开展渠江、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环评报告会商,组织重点流域相关市县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从严管控跨区域辐射作业活动,保障两地辐射环境安全。
(熊 勇)
【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6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四川省财政厅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财政局,共同向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上报《关于恳请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请示》,共同争取支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域、给予川渝建立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资金奖补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对长江上游地区倾斜支持,请示得到支持。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长江干流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以长江干流和濑溪河流域作为试点河流,以长江干流朱沱和濑溪河高洞电站2个跨界断面作为补偿核算断面,两省市每年出资3亿元设立川渝流域保护治理资金,实现省市间横向补偿。试点实施年限2021—2023年。
【生态环境监测合作】 11月13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在成都市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签订《深化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协议》,明确川渝两省市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协作,按照统一监测规划、统一基础站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方法和统一信息发布的要求,协同监管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商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实现互认监测机构名录,互通监管信息;加强监测数据共享,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 川渝两省市依托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搭建的共享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等政务数据的共享共用,并分难易度、分批次持续完成各类业务数据的共享,其中大气质量监测数据作为首批试点内容。截至年底,重庆市与四川省共享数据1100万条,重庆市共享21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日数据,四川省共享277个站点的小时及日监测数据,初步实现两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
(刘 欣 孔茹芸)
【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 重庆市河长办公室与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签署《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联合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合巡查、联席会议、协同管理等工作机制;挂牌成立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共同推进跨界河流“清四乱”“治三排”行动,举办两省市河长制联合培训,统筹推进川渝跨省际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加强川渝跨省际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对接,做到“一河一策两商定,一张清单管两岸”,办公室主任由两省市河长办主任分别兼任,轮席担任常务主任,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河流管理保护重难点问题。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川渝跨界河流“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川渝跨界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每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不断推进川渝跨省际河流污水“三排”、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2月底编制川渝河长制工作简报3期,排查整改跨省际河流污水“三排”问题127个、河湖“四乱”问题242个;建立跨界河流联合督查及问题交办工作机制,对琼江、大清流河等联合暗访巡查,问题联合交办,督促上下游污染问题整改。川渝毗邻的六市、十二区(县)签订合作协议91项,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川渝打造跨省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典范获评中国水利报社“2020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陈亮亮)
【水电项目清理整治】 川渝两省市按照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重庆市制定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整改政策,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清理整改进度。截至12月底,重庆市经清理整改已停产退出电站202座,整改投产、在建电站1399座,46座限期退出类电站均建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经过清理整改,重庆市小水电站均按照规定泄放生态流量,有效解决2834公里中小河流的断流问题。四川省制定整改清单,全年清理整改小水电5131座,其中保留类243座、整改类3638座、退出类1250座(立即退出1012座、限期退出类238座),截至12月31日按照要求基本完成整改。
(陈亮亮 寇汉平)
【放射源安全监管跨区域合作】 5月9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四川—重庆地区放射源安全监管跨区域合作协议》,在辐射工作活动共同管控、放射源暂存设施共同监管、跨区域辐射安全案件查处、建立辐射安全管理交流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11月26—2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组成检查组对跨川渝地区使用高风险放射源的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等单位开展辐射安全检查。通过开展川渝两省市放射源联合检查、跨区域辐射安全案件共同查处、辐射事故应急专项演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辐射安全保障。(www.daowen.com)
【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对】 5月18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水利局、四川省水利厅共同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先后联合开展辐射事故应急专项演练、跨省交通事故引发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天府行动—2020年嘉陵江川渝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联合应对“5·8”遂宁市城南第二城市污染水处理厂设施故障停运生活污水直排涪江事件、“6·7”御临河水质异常网络舆情事件、“12·9”潼南区米心镇饮用水源保护区油污事件,经妥善处置均未引发跨省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度川渝毗邻地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12月8—25日组织川渝毗邻地区的重庆市12个区县、四川省6个地市16个县(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2020年度川渝毗邻地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出动工作人员326人次,检查企业106家次,发现隐患45个,督促全部完成整改。
(刘 欣 孔茹芸)
2020年11月26日,天府行动—2020年嘉陵江川渝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四川省广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实验室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供图)
【地质灾害治理合作】 四川省地矿局将地质工作融入重庆市地灾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中。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南津街原重棉四厂后山至鹞鹰嘴,承担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鹞鹰嘴危岩带治理工程,消除滑坡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4月,四川省峨眉山四零三建设工程公司与重庆地灾防治中心、科研院所、南江建设工程公司共同编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重庆市地方标准,分享四川经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吕 伟)
2020年,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鹞鹰嘴危岩带治理工程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供图)
【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 7月23日,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在重庆市就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事宜举行会谈,商定将“促进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开展立法调研”列为近期合作项目。两省市围绕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组织开展系列调研,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听取有关地方立法建议;共同签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并针对两省市特色行业标准开展联合攻关,组织四川省《泡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单位与重庆市《榨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单位对接和交流。
【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 4月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议》,成立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制定《2020年川渝联合执法工作方案》。8月25—28日,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出动执法人员100人次,分4个工作小组,分别对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和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开展监测等方式对24家涉VOCs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发现15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27个,涉嫌环境违法行为2家。
(刘 欣 孔茹芸)
【川渝两省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 8月,《川渝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签订。四川省合江、泸县、隆昌、安岳、安居、武胜、华蓥、邻水、大竹、开江、万源11个县(市、区)63个乡镇(林场)134个村与重庆市13个区县65个乡镇(林场)的139个村交界,建立省级、区县级、乡镇级(林场)、村社级四级联防体系,签订联防联治协议114份,将工作重心下沉村组、到边界、到小班、到人员,层层落实责任。两省市落实联席会议、信息沟通、统防协作、联合检查、检疫协作、执法互动、进口松木材互认、监测预警、项目合作、学习交流十大机制,2020年互通边界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及应施植物调入等信息147次;互通相邻疫点小班信息,建立灾害数据信息共享和辅助决策共用,会商研判3次;开展毗邻区县以“春查除治质量、秋看防治成效”为重点的松材线虫病边界交叉检查130次,填写检查记录132份,结果双方签字确认,对查出的24个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开展边界区域涉木企业联合宣传53次,联合执法检查48次。
(彭 飞)
【川渝区(市)县生态环境合作】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加强成渝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携手会商相向发力,强化对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加强对区县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指导,拓宽生态环境合作路径,帮助区县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方式,促进生态环境领域深化联动。重庆市13个毗邻区县与四川省相关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24项,7个非毗邻区县与四川省有关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8项,市内部分区县相互签订合作协议15项,相关市级部门签订合作协议10项。
【生态环保宣传报道】 川渝两省市联手策划“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云上共赏 美丽川渝2020年‘六五’环境日生态文明嘉年华”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第1眼等媒体刊发或转载报道;开展“川渝共建生态圈、三地(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和四川省泸州市)共护濑溪河”和“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成渝两地三江源环保公益行、“川渝同呼吸,经济共发展,同在一片蓝天下”环保宣传等活动。《重庆日报》以“第一个省市部门协议”报道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署有关协议,《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刊发《协同治“气”、跨界转“废”、联动执法 川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不断推向深入》报道川渝两省市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环境联合执法等方面建立机制、协同合作、资源共享,营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浓厚氛围。
(刘 欣 孔茹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