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与环境共保:政策措施与实践创新

推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与环境共保:政策措施与实践创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推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的相关政策研究”集中调研,提出生态共建、污染共治、风险共防、政策共商、措施共保五大方面26类120项政策措施建议;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广阳岛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隆区、黔江区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Joint Construction of Ecology

【概况】 2020年8月,川渝两省市成立以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厅(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40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共同拟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工作机制(试行)》,机制涵盖总则、机构及职责、运行制度三个板块,共计12条具体内容,建立会议、调度、请示报告和信息报送等运行制度,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全年互派2名处级干部交叉挂职,相关业务处室及毗邻有关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加密对接,促进川渝两省市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生态空间结构规划】 川渝两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化形成“一带、四屏、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其中,“一带”,即长江生态带;“四屏”,即岷山—邛崃山—凉山、米仓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生态屏障;“多廊”,即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等河流生态廊道,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南山、铁峰山、黄草山等平行岭谷生态廊道。

(陈 洁)

【生态空间管控】 川渝两省市协同生态空间管控,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以川渝相连山脉、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江、田为要素,基于区域生态环境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共商划定形成多层次、网络式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格局。重庆市建有自然保护地21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8个、风景名胜区36个、森林公园85个(含生态公园2个)、湿地公园26个、地质公园10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个,扣除交叉重叠后总面积126.9万公顷,占重庆市面积的15.40%;有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7个、市级18个、县级33个,分布在30个区县,面积为80.4万公顷,占重庆市面积的9.76%。重庆市有风景名胜区36个,分布在31个区县(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6个),面积为45.27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5.49%,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面积21.47万公顷,占重庆市面积的2.60%;市级风景名胜区29处,面积23.80万公顷,占重庆市面积的2.89%。重庆市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含生态公园)85个(其中国家级27个、市级58个),面积18.79万公顷,占重庆市面积的2.28%;有湿地公园26个(其中国家级22个、市级4个),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面积0.60万公顷、缓冲区面积3.20万公顷,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面积0.67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06万公顷。四川省若尔盖、长沙贡玛2处湿地资源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建立湿地公园64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9个(含国家试点16个)],规划面积15.45万公顷(其中公园内湿地面积9.15万公顷、占60%),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2个(其中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有国家水利风景区4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84个、河湖公园12个,规划面积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西部第1位。四川省77%的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水生态环境较批准前好转提升,23%的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水生态环境维持稳定。四川省水利厅开展成都市沙河二、五水厂水源地等42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按旬通报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情况,全年印发水源地水质监测旬报29期,并以“提示单”“约谈”方式督促地方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将地下水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纳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何 龙 王 炯 周 燕 候力文 孔茹芸)

【生态环境标准统一】 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厅(局)梳理两地主要生态环境标准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影响,提出两地标准统一的对策措施建议,形成《推进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标准统一政策措施研究报告(初稿)》。11月13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订《深化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标准协同合作协议》,明确两地生态环境标准协同合作目标,组建深化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标准协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标准合作内容,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协同标准制修订程序,加强两地正在制修订的榨菜泡菜、农村生活污水水泥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抗生素等监测方法标准的沟通协调,促进新发布标准的协同一致。

(刘 欣)

【川渝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川渝两省市协同推进川东北、渝东北和三峡库区绿色发展。4月23日,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和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6个区县在川渝两省市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签订《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样板地,探索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典范。六区县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重大项目库》,谋划储备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5135亿元,其中梁开(梁平至开江)高速、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明月山环山旅游健康道路(垫江段)3个项目入选川渝两省市2020年共同实施的31个重大项目清单。

(熊 勇)

【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 川渝两省市统筹谋划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推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的相关政策研究”集中调研,提出生态共建、污染共治、风险共防、政策共商、措施共保五大方面26类120项政策措施建议;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广阳岛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隆区、黔江区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四川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区域合作,环境共保,7月27日组织召开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成都市与德阳市签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推动成德同城化发展共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审议通过《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方案》,成德眉资4地将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培育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

(刘 欣 向贵和 凌 艳 尹维俊)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四川省林业草原局成立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与重庆市林投集团公司就合作推进成渝地区国家储备林建设进行沟通和对接,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重庆市签约国家储备林项目14万公顷,重庆市林业局落实重庆市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林业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发挥“政府主导、银行主推、企业主体、农民主力”四个作用,在6个区县签约落地14万公顷,占重庆国家储备林一期22万公顷任务的三分之二,其中指导城口县以改革的办法探索国家储备林流转集体林地、农民就近就业林木采伐分红三种收益模式,得到国家林草局和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肯定,2020年流转集体林地1.33万公顷,带动6000户林农年增收2000万元。四川省争取落实中省资金建设国家储备林,2020年安排中省资金2000万元,建设储备林4万亩,其中30%的资金安排在泸州市、宜宾市、达州市、绵阳市等成渝毗邻地区;指导各地积极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2020年全省获得开发性政策性贷款的项目4个(成都市龙泉山项目、德阳市天府生态智谷项目、德阳市旌阳区项目、凉山州会东县项目),总投资165亿元,获得银行授信130亿元,已放款6.25亿元(德阳市天府生态智谷项目放款1.25亿元、德阳市旌阳区项目放款2亿元、凉山州会东县项目放款3亿元)。

(何 龙 曾凡明)

【生态廊道建设】 川渝两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召开4次联席会议,形成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和沱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工作方案,提出将共同推进长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谋划和实施一批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陆域开展生态缓冲带和生态隔离带建设,连通生态廊道,重塑自然岸线,保持长江流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两地生态共建共享。重庆市投资25728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1平方公里,其中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投资18103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1平方公里,中央预算内坡耕地治理投资7625万元、治理坡耕地面积20平方公里。四川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下达投资3527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3平方公里,其中用于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2347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5平方公里。(www.daowen.com)

(陈亮亮 陈 洁 冯 江)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实施】 重庆市林业局与四川省林草局签署《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合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牢绿色生态本底,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1万公顷规划任务“上图落地”。重庆市林业局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请重庆市委、市政府审定《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20—2030年)》,在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以内(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用10年时间实施以森林数量、森林质量提升和森林综合效益提升为主的营造林21万公顷。

(何 龙)

2020年,涪江畔夜色 (杨安文 摄影

【川渝森林城市群打造】 重庆市林业局与四川省林草局就成渝毗邻地区泸(州)内(江)荣(昌)永(川)大(足)、达(州)广(安)万(州)开(州)梁(平)、南(充)遂(宁)潼(南)铜(梁)合(川)3个森林城市群涉及区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开展联合调研,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市森林城市体系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市森林城市群“一廊、三群”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重庆市召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传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管理研修班会议精神和要求,解读国家森林城市指标测评和评分体系及标准,对重庆市北碚区、梁平区等9个区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出要求。重庆市北碚区、梁平区、大足区、潼南区等区县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垫江县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永川区、荣昌区做好自查摸底、完善相关材料后上报国家林草局。四川省举办“四川森林城市群建设与花卉经济研讨会”与“中国(宜宾)森林城市建设论坛”,完成川渝轴线市县森林城市创建基础现状的摸底调查,推进川渝森林城市群建设;确立以川东北森林城市群建设为重点推进川渝相邻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达州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完成申请国家森林城市命名所需的文件资料;南充市、达州市大竹县启动编制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资阳市、雅安市荥经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印发实施;绵阳市江油市、眉山市青神县、南充市营山县按总体规划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宜宾市、绵阳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动态评估考核。

(何 龙 刘国林)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落实中央财政投入3640万元,用于保护管理、配套基础、科普宣教等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推动1个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在雅安片区落地,大熊猫生态廊道和碎片化栖息地修复得到加强,大熊猫野外种群复壮加快,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坚持分区分类管控,实行共建共管共享,依托传统场镇规划建设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引进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参与支持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推动原住居民转产就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设立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统一承担公园内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形成“三审合一”(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统一集中审理)的专门化审判模式;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与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评定省级“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19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9个科研单位(机构)被评为教育部“研学基地”;举行首届数字国际熊猫节,大熊猫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9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验收评估。

(周古鹏)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 川渝两省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部署,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重庆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基本完成缙云山、水磨溪等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完成国土绿化提升面积17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5平方公里,建设“两江四岸”滨河生态防护绿化带0.88万亩,完成库岸整治0.3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42%,全市湿地保有量保持在310万亩以上。四川省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将成渝地区作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研究布置重大工程,争取中央资金3.4亿元、省级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涉及16个市(州)、70个县(市、区),完成面积1913.43公顷,完成率107.73%。

(刘 欣 陈 洁 孔茹芸)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统筹治理】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会同重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和市政协专家库成员组成调研组,集中开展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六江生态走廊建设专题调研分析,提出加快“长江等生态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保护修复联合工作方案,协商联合申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项目事宜。

(张艺扬 向美玲 陈 洁)

【河湖生态流量管控】 川渝两省市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履行指导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重庆市水利局加强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推动2个区县政府、31个区县部门印发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监督管理办法,33个区县建设小水电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平台,市级完成生态流量监控窗口建设;开展生态流量适时在线监控和定期实地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川省水利厅印发《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试行)》,确定36条河湖58个省考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值,同时确定38条河湖140个生态流量管理断面,其下泄流量监测数据接入四川省水资源监控系统;向21个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71条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任务;完成水利部下达河湖生态流量管控3年任务的85%,并根据四川省实际情况,新增18条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

(陈亮亮 覃 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