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Picture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概况】 川渝指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古称“巴蜀”。两地同位于中国西南部,同处长江上游,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山同脉、水同源,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密切经济联系。两地文化生活风俗上接近,在自然、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又自成一体,不尽相同。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跨北纬28°10′~32°13′、东经105°17′~110°11′,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靠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遂宁市,北连陕西省以及四川省广安市、达州市。2020年,重庆市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万州、黔江、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开州、梁平、武隆26个区,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8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4个自治县;有乡镇(街道)1031个,其中乡157个、民族乡14个、镇621个、街道239个。年末,重庆市有常住人口3208.93万人,比2019年末增加21.09万人、增长0.7%,其中城镇人口2229.09万人、增加56.57万人,乡村人口979.84万人、减少35.48万人;户籍总人口3412.71万人,减少3.58万人、下降0.1%。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介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33′之间,南北跨度916公里,东西跨度1062公里;东连重庆市,南邻云南省、贵州省,西接西藏自治区,北接青海省、甘肃省和陕西省。2020年,四川省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1%,居全国第5位;辖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18个地级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民族自治州;有18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市辖区55个、县级市18个、县106个、民族自治县4个)、3230个乡级行政区[其中街道459个、镇1978个、乡793个(民族乡83个)]。全省常住人口8367.49万人,居全国第5位,其中城镇人口4746.59万人、乡村人口3620.9万人;总户数3241.65万户,户籍人口9100.19万人、居全国第4位,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337.24万人、农村户籍人口5762.95万人。
(谭小琴 向 丽 邹 哲)
2020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2020年四川省行政区划设置情况
续表
【历史沿革】 重庆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16年,巴人建立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极盛时期的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及湖北省西部),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北接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南及黔涪(今渝东南、贵州省东北及湖南省西北一带)”。战国初期,巴国由长江三峡地区、清江流域逐渐西上到今重庆市中心区域,并在此建立国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在巴国北部地区置巴郡,两汉时期仍置巴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楚州改为渝州,重庆简称“渝”便来源于此。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受孝宗禅让即位皇帝,因其先被封为恭王,潜藩恭州,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363年,红巾军领袖明玉珍在重庆建大夏国。1891年,重庆对外开埠。1911年11月23日,同盟会在重庆建立蜀军政府。1921年,重庆商埠督办设立,次年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市政公所改为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次年又改为市政厅。1929年,刘湘改巴县城区为市,重庆由此建市,改市政厅为市政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1940年9月再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1953年3月,重庆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也是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同年3月,原四川省永川地区划入重庆市。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2020年,全市有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
四川在历史上封建国家大一统时期,都是以省级行政建制而存在。先秦时期,四川属于中国古九州中的梁州。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蜀国,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大致为原巴国范围,即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两年后,置蜀郡,治所在成都,包括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地区、汉中盆地,大致为古蜀国范围。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割巴郡、蜀郡各一部,另置一新郡,名广汉。汉武帝时,在巴蜀故地设立益州,益州辖巴、蜀、广汉、犍为、牂柯、越嶲、沈黎、汶山、汉中、武都等郡。唐朝,撤销设在嘉陵江以东的都督府,仅保留嘉陵江以西的剑南道,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在成都府。宋朝,四川一级行政区划改“道”为“路”,宋初有西川路、峡西路两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又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正式建置,简称四川行省或四川省,省治成都。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川行省改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元年(1662年),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改为十八个行省,四川为四川省。1913年,四川省分置为川西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川北道、川东道、边东道、边西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道、建昌道、永宁道、嘉陵道、东川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1935年2月,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1939年,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1939年,重庆由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析出四川省。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地域内分设川东行署区(驻重庆黄桷垭,后迁北碚)、川南行署区(驻泸州)、川西行署区(驻成都)、川北行署区(驻南充)4个省级行署区以及西康省(驻雅安)、中央直辖的重庆市,4个行署和西康省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1952年9月,中央决定撤销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四川省辖市。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1993年,四川成立广安地区、巴中地区;撤销南充地区,设立南充市(地级);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1996年,四川撤销宜宾地区,设立宜宾市(地级)。1997年3月14日,重庆直辖市设立。同年,四川设立眉山地区。1998年,四川设立资阳地区;撤销广安地区,设立广安市(地级);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地级)。2000年7月,四川撤销眉山地区,设立眉山市(地级);撤销雅安地区,设立雅安市(地级);撤销巴中地区,设立巴中市(地级);撤销资阳地区,设立资阳市(地级)。2020年,全省有21个地级行政区、183个县级行政区。
(殷 智 王文秀 邹 哲)
【地形地貌】 重庆市地貌结构复杂,呈现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四大特点。重庆市东部、南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东部最高处为大巴山的川鄂岭,最低处为巫山长江水面;以山地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八大类,华蓥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蓥山—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山区,东部、东南部、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发育有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槽谷景观,典型的有石林、峰林、洼地、残丘、溶洞、暗河、峡谷、天坑地缝等喀斯特景观。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地貌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分为四大类,分别占全省行政区域面积5.93%、3.52%、11.03%、79.52%。全省平均海拔2598米,平均海拔最高的市(州)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为4192米,最低的是遂宁市、为362米;最高点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贡嘎山乡贡嘎山主峰、海拔7526米,最低点位于广安市邻水县御临镇文武村、海拔188米。
(殷 智 周远辉)
【气候特点】 重庆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为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降水充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灾害频繁,以及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的特征。全市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4.5℃(綦江区),极端最低气温-13.2℃(城口县);年平均降雨量1125.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154.4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79.9%;年平均风速每秒1.1米,静风频率高达45.5%;主要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大风、冰雹、连阴雨、雾害、雷电,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全国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20年,重庆市平均气温17.4℃,接近常年和2019年,但各月波动大;平均降水量1367.7毫米,其中汛期降水量976.8毫米,均比常年和2019年明显偏多;日照时数1031.8小时,总体正常,秋季明显偏少;大部地区四季开始时间偏早,入夏、入秋时间偏早尤为明显。全市总体涝重于旱,气象灾害比常年和2019年偏重,主要气候特点有降水明显偏多、入汛整体偏早、汛期暴雨频繁、洪涝灾害严重、华西秋雨偏强、气温波动较大、高温开始偏晚、阶段低温明显、气象干旱偏轻。全市各地入汛偏早,大雨开始时间显著偏早近1个月,出现“3·27”首段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出现暴雨过程12段,段次偏多、强度偏强、首尾相接、落区重叠;汛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连阴雨过程总体偏强,集中出现在秋季;华西秋雨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偏早,秋雨量偏多;高温开始偏晚,主要集中出现在8月,强度接近常年;干旱总体偏轻,局地出现春旱;强降温和霜冻偏轻,阶段低温明显。
四川省气候复杂多样且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根据水热条件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分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条件好,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积温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差较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云量多,晴天少,年日照时间较短,仅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50%以上集中在夏季,多夜雨。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2000~2600小时;降水量较少,干湿季分明,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四川省气候总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同时伴随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2020年,四川省年平均气温15.4℃,较常年偏高0.5℃,与2018年、2019年并列历史第9高位;盆地和攀西大部年平均气温15℃~18℃,攀枝花21.7℃,全省最高;川西高原北部在10℃以下,石渠0.1℃、全省最低,川西高原其余大部10℃~15℃。四川省年降水量1132.2毫米,较常年偏多18%,位列历史同期第2多位;甘孜州大部在800毫米以下,其中得荣县降水量347.0毫米全省最少;省内其余大部地区800~1400毫米,其中盆西北、盆西南和盆南局地在1400~1800毫米,天全县达1907毫米为全省最多。四川省暴雨天气频繁,分布范围广,强降水过程多,属暴雨偏多年份;秋季降水日数多,盆西南、盆南出现连续2~3周的连阴雨天气;春旱和夏旱范围广,局地旱情偏重,伏旱不明显,气象干旱总体为中旱年份;高温日数多,盆地西部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四川省全年遭受大风和冰雹灾害约40次,部分地区造成较大灾情损失,为近年来偏重发生年份;主汛期强降水集中,导致流域性洪涝严重;出现9次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站数多,局地强度大,多叠加且主要集中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区。
(夏 杰 谭小琴 向 丽 姜永育)(www.daowen.com)
【土地资源】 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374.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04.5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78%,园地面积2699.87平方公里、占3.28%,林地面积38673.98平方公里、占46.95%,草地面积3254.99平方公里、占3.9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867.86平方公里、占7.1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278.85平方公里、占1.5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678.40平方公里、占3.25%,其他土地面积4215.59平方公里、占5.12%。四川省土地总面积4861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30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85%,园地面积7276平方公里、占1.5%,林地221489平方公里、占45.56%,草地面积122113平方公里、占25.1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715平方公里、占3.23%,交通运输用地3628平方公里、占0.7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374平方公里、占2.13%,其他用地38314平方公里、占7.86%。四川省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居全国第5位。全省土壤类型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43.48%和32.60%;土地利用类型分8个一级利用类型、45个二级利用类型和62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省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四川省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张艺扬 向美玲 谭小琴 向 丽)
【水利资源】 重庆市地域内江河众多,有大小河流530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7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42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条;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在重庆市境内流程665公里;以长江干流为轴线,汇集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及其他大小支流上百条,在山地中形成众多峡谷,特别是长江横穿巫山,3个背斜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市河流水面面积1737.9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面积461.22平方公里、嘉陵江水面面积56.64平方公里、乌江水面面积17.44平方公里、渠江水面面积25.9平方公里、涪江水面面积26.26平方公里、郁江水面面积8.7平方公里。全市有水利工程22.88万处,有大中小型水库3087座、总库容126.8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8座、总库容80.6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6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963座,总库容19.2亿立方米;堤防2947.6公里。三峡水库重庆段库岸长4578.68公里,占库岸总长度84.42%;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库尾至江津区红花碛水域。年末,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98.0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8.4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98.46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55,产水模数60.45立方米∕平方公里。
四川省地域内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2816条(不包括都江堰灌区内的灌溉型河流),累计流域面积48.61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6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0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20条。长江流域省内流域面积46.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6.15%;黄河流域省内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85%。全省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为嘉陵江,面积15.90万平方公里,其中省内面积10.13万平方公里;第二为岷江,面积13.54万平方公里,其中省内面积12.61万平方公里;第三为雅砻江,面积12.81万平方公里,其中省内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全省长度最长河流为雅砻江,长度1633公里;第二为嘉陵江,长度1132公里;第三为大渡河,长度1074公里。全省有水利工程130.4万处,有大中小型水库8190座、总库容528.1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9座、总库容416.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222座、总库容64.1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7919座,总库容47.4亿立方米;堤防9031公里。年末,全省水资源总量3237.2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3236.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49.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1.14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数0.63,产水模数66.85立方米/平方公里。
(殷 智 陈亮亮 张艺扬 向美玲 胡京祚 陆 波 周 燕)
【矿产资源】 重庆市发现矿产资源70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44种。大足区兴隆矿区发现1处亚洲最大的锶矿床,城口县新发现1处大型锰矿床;黔江区水田坝探获1处大型铝土矿床,提交铝土矿资源量2376万吨。锰矿新增资源储量1501万吨。全市页岩气、天然气、地热、锰矿、铝土矿、锶矿、毒重石、盐(岩盐)矿等优势资源分带明显,分布相对较集中,其中页岩气、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渝东南地区,属四川含油气岩盐盆地和渝东—湘鄂西含油气构造的一部分;地热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锰矿主要分布于城口县、秀山县,秀山锰矿区是黔东—湘西锰矿资源基地的一部分;铝土矿主要分布于南川—武隆—黔江一带,锶矿主要分布于铜梁—大足一带,毒重石主要分布于城口县的北大巴山地区,盐(岩盐)矿主要分布于合川—长寿—忠县—万州一带。页岩气、锰矿、锶矿、毒重石等矿产在全国均占有较重要地位。
四川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亚矿种123种),拥有世界级的钒钛、锂、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钛储量占全国的93%、位列全球第1位,钒储量占全国的63%、位列全球第3位,钒钛原料产量占全国份额的65%以上;有33种矿产排位进入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前三位,天然气、钒、钛、二氧化碳气、锂矿(Li2O)等14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1位,铁矿、铂族金属、稀土矿(稀土氧化物)等10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2位。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3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是中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是中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
(张艺扬 向美玲 谭小琴 向 丽)
【林草资源】 重庆市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提升至432.93万公顷、52.5%和2.41亿立方米,比2015年末的374.07万公顷、45.4%和2.05亿立方米分别增加58.87万公顷、提高7.1个百分点和增加36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列全国第11位、西部地区第4位;有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7个、市级18个、县级33个),分布在30个区县(自治县),面积80.4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9.76%;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含生态公园)85个(其中国家级27个、市级58个),面积18.79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28%;有湿地公园26个(其中国家级22个、市级4个)、国有林场69个。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握手区”,属于全国第二大林区、第五大牧区;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和盆周山地,森林覆盖率40.03%,森林蓄积量19.16亿立方米,累计造林营林62.62万公顷,古树名木保护率100%;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北地区,草原植被综合盖度84.8%,治理退化草地5000万亩;修复退化湿地20万亩,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133处;成功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1个。
(张艺扬 向美玲 胡中涛)
【动植物资源】 重庆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种,主要有黑叶猴、林麝、大灵猫、小灵猫、中华秋沙鸭、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4种,主要有猕猴、黑熊、豹猫、红腹锦鸡、凤头蜂鹰。全市有高等植物60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主要有珙桐、银杉、红豆杉、伯乐树、水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主要有楠木、香樟、鹅掌楸、连香树。全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崖柏、荷叶铁线蕨、金佛山兰、缙云黄芩等。四川省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25个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全省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5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7种,有大熊猫局域种群22个,野生大熊猫1387只;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以上,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2种。
(何 龙 张艺扬 向美玲 胡中涛)
【文化旅游资源】 重庆市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富集,主要有以特大型山水都市为代表的都市旅游资源,以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为代表的峡谷风光资源,以武隆区天坑三桥、南川区金佛山等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奇观资源,以柏联SPA、融汇温泉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资源,以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三峡博物馆、洪崖洞等为代表的巴渝文化资源,以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解放碑、抗战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抗战遗址资源。全市有历史文化街区11个、传统风貌区20个,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0个,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45个,有历史建筑644处;有旅游资源单体15026个,其中一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14351个、占资源总量95.50%,旅游资源涉及8个主类、22个亚类、112个基本类型;有旅游景区264个,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0个,被列入AAAA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录3个,AAAA级旅游景区121个,AAA级旅游景区80个;有市级及其以上旅游度假区23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1家,创建认定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
四川省名胜古迹众多,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被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太阳神鸟”金饰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是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省有文化资源3057417处,文物数量、等级、价值均居全国第一方阵;有不可移动文物65232处、居全国第三,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座、博物馆262座,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名镇24个、名村6个,有联合国非遗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57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有旅游资源245599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稻城亚丁、贡嘎山、四姑娘山、蜀南竹海、泸沽湖等闻名遐迩;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63个、居全国第三,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5个、居全国第四,AAAA级旅游景区303个、居全国第一;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
(薛 峰 张艺扬 向美玲 许 雨)
【民族和宗教】 重庆市是全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齐全,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蒙古族、侗族、满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9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其中土家族139.8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2.2%,苗族48.2万人、占24.9%,其他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壮族等。黔江区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统称为渝东南民族地区,面积1.6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5%,常住人口27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6.9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1.3%。全市有14个民族乡,分别是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地宝土家族乡,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复苗族土家族乡、石桥苗族土家族乡、浩口苗族仡佬族乡,忠县磨子土家族乡,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长安土家族乡、太和土家族乡,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邓家土家族乡;其他各个区县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重庆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有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7个全市性宗教团体,有重庆佛学院和重庆基督教圣经培训中心2所宗教院校。全市依法设立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64处,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1016人;有梁平双桂堂、大足区圣寿寺(宝顶山摩崖石刻)、北山摩崖石刻、潼南大佛寺(潼南大佛寺摩崖石刻)、北碚缙云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合川二佛寺(涞滩二佛寺摩崖石刻)、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独柏寺正殿、张桓侯庙等涉宗教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涉宗教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都有居住,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土家族、白族、布依族、傣族、壮族14个世居少数民族,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全省民族自治地方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8%,包括甘孜、阿坝、凉山3个自治州,以及峨边、马边、木里、北川4个自治县,另有米易、盐边、仁和、平武、石棉、宝兴、汉源、荥经、金口河、兴文、宣汉、古蔺、叙永、珙县、筠连、屏山16个民族待遇县(区)及83个民族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568.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8%。四川省是一个宗教历史悠久、信教群众较多、宗教影响广泛的省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教职人员78651人;有爱国宗教团体394个、宗教院校7所(峨眉山佛学院、四川藏语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青城山道教学院、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四川神学院)、宗教工作机构212个,开放宗教活动场所3153处。
(陈 相 刘 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