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新区创新网络形成及功能演化
一般来说,高新区的基本功能是创新功能。集聚功能、示范功能、开放功能、社区功能、改革功能、扩散功能等都是其基本功能的外化,作为基本功能实现的支撑体系,存在着互动关系。[3]如图2.16所示,在高新区发展初期,随着企业的诞生与成长,新企业不断加入高新区,园区内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企业间的交易与协作越来越重要,区域内形成协同创新的网络结构,随着创新网络与本地环境的互动,企业吸纳新知识,创新机会增加,创新网络得以根植与发展。
图2.16 高新区创新网络形成及演化与园区功能
资料来源:陈家祥:《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由此可见,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网络)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与其他企业及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结成网络,使劳动力、知识、资本、信息等在网络中流动与扩散。
高新区的多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如果忽视高新区的一般功能,那么高新区的基本功能即创新功能也将难以提升,进而影响高新区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因此,高新区的功能提升要涵盖创新功能到一般功能的提升才能实现国家高新区的健康发展。
(二)高新区创新网络特征
高新区创新网络除了具备区域创新网络的四大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政策性、根植性、多元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这五大特征。
1.政策性
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许多高新区从设立之初就是由政府选址、规划的,其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促进了高新区内企业的成长与集聚。
各地政府为了大力推进当地高新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资金、企业进入,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地方法规,但由于各园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各有不同,各园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网络特征也有所不同。(www.daowen.com)
2.根植性
由于高新区各行为主体在空间上的邻近性,其创新观念及创新文化相类似,以高新区内的创新环境为基础,园区内各主体间形成了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的非正式联系、信赖关系以及合作关系。
3.多元性
高新区内部各主体之间、各要素之间、主体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着各种创新资源的交换,因此,高新区创新网络具有单个主体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提升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各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还要加强它们之间的网络互动与联系。
4.动态性
高新区创新网络内部的企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企业进入创新网络或者退出创新网络时常发生,高新区创新网络中企业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网络中各主体的关系也是随时变化的,或紧密或疏离,因此高新区创新网络具有动态性。
5.相对稳定性
相对于单个企业创新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高新区创新网络整体而言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其结构构成与联系上,在一定时期内,高新区内部结构基本上是一种固定结构,其作为一个整体将区域内的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动态发展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平衡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