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新区创新网络:重要主体探析

高新区创新网络:重要主体探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新区创新网络涉及许多因素,其参与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共同促进了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发展。这三者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互动联系最终对高新区及其所处区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图2.8 企业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核心地位2.企业参与结网的过程企业参与结网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高新区创新网络:重要主体探析

高新区创新网络涉及许多因素,其参与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共同促进了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发展。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机构这三大行为主体。这三者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互动联系最终对高新区及其所处区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图2.7所示,在上述三者的共同参与配合及推动下,高新区产生并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有益于大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的继续;企业则从大学科研机构获得了技术和人才资源,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其发展;政府通过兴办高新区并对其内部企业采取政策鼓励,促进了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技术及知识在区域间的流动,同时也减轻了政府自身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经费的财政压力并能从企业的高新技术发展中获得财政税收,长期来看,还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所处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图2.7 高新区三元参与理论[2]

总体来说,政府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园区创造良好的内外创新环境,是政策、机制的制定者;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取得先进科研成果为目标,为园区提供高新技术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企业则以追求利润,持续发展为目标,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提供资金、提供就业并为政府税收的增加做出贡献。三者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协同合作,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三元参与理论的基本思想。下面详细分析这三大主体与高新区创新网络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

(一)企业

总体来说,高新区的创新网络具有两大功能:第一,有利于园区内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在高新区内部,企业集群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的信赖关系和共同的游戏规则,有助于企业理解与吸收集群内特有的默会性知识,而园区外部企业对这种特殊的默会性知识难以吸收与模仿,从而使园区内企业整体获得了特殊的竞争优势。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其创新风险与成本。在园区内部,企业间的非正式交流包括高新区内的人员流动、企业员工间的信息交流、相关企业的设计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等,都比较容易通过交流获取,这类隐性信息交流渠道可以帮助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园区内知识溢出,帮助企业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这些都是高新区外部企业所不具备的。

1.企业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具有关键性的核心地位,如图2.8所示。与一般产业园区不同,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各类型的企业都作为创新网络的结点,既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本土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的资产包括物质资产和知识资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厂房、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物质资产并不是其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价值及发展前景的是其拥有的专利、技术、品牌、设计等知识产权类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新区的发展是以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如果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则高新区的发展也会受限。

图2.8 企业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2.企业参与结网的过程

企业参与结网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商等企业进行生产销售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主要以经济关系联接。第二阶段,企业与本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政府服务机构以及竞争企业产生联系。第三阶段,企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与其他网络结点逐步建立合作与交流的联系,不仅有经济联系还有社会联系,其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也会由于地理临近性而降低。

3.创新网络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1)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状况与其所处产业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传统产业中,新产品进入标准化批量生产后,企业可以通过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长期成本曲线LAC是短期成本曲线SAC 1、SAC 2、SAC 3等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见图2.9)。在一定技术条件或生产要素投入价格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当产量由Q 1增至Q 2时,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递减,收益随规模扩大而递增,至产量Q 2企业达到最佳规模。当产量由Q 2增至Q 3时,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递增,出现规模不经济。

图2.9 单个企业内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示意图

然而,同行业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往往与企业的空间集聚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专业化与个性化产品需求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难以实现其内部的规模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技术及管理模式不断变化,为了灵活适应市场,许多企业通过将部分业务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与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率。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内同类企业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协作单位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大幅降低,由LAC降至LAC′(见图2.10),对单个企业来说,就获得了外部的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通过与外部企业结成合作网络,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实现了外部的规模经济。而大企业在与中小企业间的分包合作业务也能获得较高的灵活性和高收益。

因此,高新区内部的企业集聚与创新,不再像传统园区那样依赖企业自身规模扩张而获得的内部规模经济,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外部创新网络的联接所导致的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实现的外部规模经济。

图2.10 高新区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变化示意图

(2)范围经济

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高,创新的复杂性增加,企业更倾向于集中生产某部分专门产品,通过与合作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易,专业化的企业可以联合起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就形成了行业的范围经济。

假设企业的创新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或其他主体之间的创新网络中,则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企业f的产出Y f与企业的总效率A f(投入产出的比例系数)及其生产函数f(I)有关,其中I是企业的各类要素投入。

在创新网络中,随着企业及各行为主体数量的增多,企业f与周围环境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有利于其进一步吸收和产生新知识,因而其总效率A f是网络中各行为主体数量(包括企业数)N的函数,N在创新网络中是不断变化的变量。g(N)表示网络中企业的集中程度。

将(2.2)代入(2.1),可得(www.daowen.com)

即企业的产出与创新网络中行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有关。高新区内部的企业,随着网络内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数量的增加而实现外部的范围经济。

在动态变化的创新网络中,企业通过与各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实现持续的创新与市场收益递增,进而使高新区快速发展。

4.高新区创新网络对企业的作用

高新区的创新网络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可以共享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地理资源、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机构例如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及创新环境;有利于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实现专业化分工协同生产;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由于区内同类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及交流,较园区外企业,园区内企业更容易获得相关的技术及信息;具有对于创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补偿机制,更有利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网络内部创新文化及观念的传播及创新凝聚力的形成。与此同时,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动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技术信息被竞争者获得并模仿、企业间创新竞争增大这样的挑战。

此外,高新区内部企业家社会网络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家及企业管理层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中,社会关系网络得以拓展,这种网络关系对企业间合作与联系至关重要,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企业家准确而又迅速地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作出决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企业创新成功的机会。

如图2.11所示,联接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与外部环境间的创新网络边界是模糊与开放的,这有利于其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在纵向网络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之间有着合作关系;在横向网络上,企业与竞争企业间既有着竞争关系,又通过商业组织有着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在与其他主体合作选择过程中,往往采取就近原则,这不仅有利于它获得当地的资源和优惠政策,也有利于其从所处区域获取“养分”,即园区内部的创新网络环境。

图2.11 企业与区域创新网络的联结关系
资料来源:Markusen A.1994,Studying Regional by Studying Firms,Professional Geographer,46(4),pp.477—490.

创新网络环境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及交易成本,高新区内的企业往往更倾向于依赖高新区内部创新网络进行创新和发展。企业往往选择地理上不太远的供应商和客商进行合作,从而形成空间集聚,这种集聚不仅仅是由于运输成本等地理因素,更多的是由于处于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具有相似的创新理念、区域文化、创新环境,合作起来更容易也更紧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享受由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园区基础设施、政策服务支持,大学及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撑,金融机构提供的创新资金,以及中介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因此,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创新网络环境。

(二)大学、科研机构

高新技术从发明到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2.12所示,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和获利期,其中包括开发、完善、工程化、调试、生产、销售等多个阶段,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整个过程如果都由单个企业来完成,则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压力和风险,即使最终完成了,也可能由于花费时间过长而错过市场需求。此时,就需要高新区提供孵化器、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来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并通过创新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创新。

图2.12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复杂过程
资料来源:王昌林:《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企业由于其自身科研实力有限,积极寻求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而对大学、科研机构而言,尽管政府每年给予其大量的科研投入,但仍有大量的科研经费需求无法满足。高新区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应运而生。在这里,大学、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弥补了科研经费的不足;企业则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获得了技术支持及优秀的人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作出了贡献。政府则通过组建高新区,为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合作平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大学及科研机构是重要的行为主体,在高新区的创新功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包括:

第一,不断提供新技术,增加区域知识存量,拓宽创新范围。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区域内的知识创新提供了大量的创新资源,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市场化,有利于企业拓宽技术创新范围,增加其竞争力。

第二,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本地的集聚,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加速科技转化为新产品的速率;也有利于区域内的技术扩散与溢出,辐射和带动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有利于园区内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高新区所处区域的创新能力。

第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高质量人才对高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最迫切需要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优化了高新区内部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区外人才及劳动力到高新区就业,从而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日趋完善。

与其他园区不同,大学和科研机构直接参与高新区的创新活动,是高新区创新网络中重要的网络结点。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的区域,常常会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迅速崛起。这主要是由于大学及科研机构为高新区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两类资源,即优秀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知识、技术。与传统产业园区内部丰富的血缘、亲缘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不同,高新区内部的各研究机构及高校间的交流、联系非常多,它们之间的社会交流更多伴随着隐性知识、技术、经验的流动与溢出。这对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因此,高新区整体区域的创新功能性非常强。

(三)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

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新区的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政策、制度等措施,为高新区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协调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在企业或园区遇到发展瓶颈时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享有创新收益。

与前两者不同,政府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并不直接参与创新。如果政府对创新过程进行严格的限制,那么将会制约园区的创新活力,因而政府最好间接参与创新活动。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交通通讯等来改善园区的创新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这种软环境,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完善园区内的融资环境和投资机制等。

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指科技孵化器、园区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金融机构、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专利机构、科技交流中心、法律、税务、商检等部门驻园区机构及其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为园区区内的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咨询和信息,并促进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比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行为主体各自的行为,园区的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各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交流。政府和中介机构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作用包括为高新区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各行为主体间的交流,减少创新合作中的阻碍,从而增强高新区的创新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