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新区的形成过程
高新区与一般经济开发区不同,有其特殊的演化路径。如图2.3所示,初期中小企业被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吸引在区域内集中,地理上具有邻近性,但仅仅靠园区将这些中小企业集中起来并不能产生创新,还需要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链,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创新潜力的专业化园区,否则就只是多样化企业集中的园区。在多样化的园区内部,企业间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关系比较少,其创新活力也不如专业化区域活跃。接着,专业化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合作,其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并且在园区内部形成相似的创新文化和组织文化,园区独特的制度体系也逐渐开始形成,由于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技术经验,区域内企业、机构间的文化和社会交流增多,隐性知识在园区内快速扩散和流动,园区内企业间的合作链进化成了更为复杂的创新网络,真正意义上的新型产业园区形成。但是新型产业园区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其能一直拥有创新优势。在有些园区内,各行为主体间通过创新网络积极合作、协同创新,利用园区内正式与非正式的各类网络联系,形成良好的区内创新环境,这不仅更好地促进园区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园区企业也获得了动态的创新优势。但在有些园区内,其行为主体间的合作链并没有演化成区域内的协同创新网络,与前者相较,其只能称为“基于静态效益的新产业区”。[1]最终,利用集体学习的力量进行创新并不断完善园区内部创新网络、形成良好互动创新环境的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的驱动者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动力源,为区域的发展提供创新优势。
图2.3 区域的发展及其区内创新过程的演化
资料来源: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二)高新区各阶段功能演化及发展特点
高新区的网络功能总体来说包括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发挥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作用,通过技术扩散带动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www.daowen.com)
如图2.4所示,高新区发展有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创建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高新区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创新载体和各类孵化研发载体的建设,集聚各类资源要素,通过优惠政策及配套设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园。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这一阶段随着园区内孵化企业的增多,高新区快速发展,外资企业也纷纷加入园区,出口创汇能力提高。第三阶段是园区的二次创业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主导产业集群。随着园区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重视,创新集群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创新突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园区内企业加强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创新网络。随着高新区的辐射和扩散功能形成,开放社区功能增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图2.4 国家高新区功能演化与发展特点示意图
资料来源:陈家祥:《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版,第113页。
图2.5 高新区发展阶段和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刘传铁主编:《科技园区创新性品格——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页。
其中,从要素集聚阶段到产业集群阶段,主要是靠优惠政策驱动创新,属于高新区“一次创业”;从产业集群阶段到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对创新高度重视,产业集群逐渐成熟,高新区通过建立创新网络、完善创新系统、优化创新环境来驱动创新,属于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如图2.5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