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皮卡车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皮卡车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2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总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仍有明显的不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汽车产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科技人才方面来看,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及行业对汽车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中国汽车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进步,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数及其在行业从业者总数中的占比连年增长。

中国皮卡车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引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汽车正由百余年前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机电一体化、智能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出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趋势。未来汽车产业和技术将发生深刻变革,其中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催生全新的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进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格局和生态的重构

汽车产业和产品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异常复杂,且各种技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必须通过综合研究和深入分析,进行系统梳理和准确识别,才能确定具体的关键技术领域,明确细分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优先级,为汽车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进而形成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关、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的良好态势。

近2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总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仍有明显的不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汽车产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上我国汽车技术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业已基本形成了不断取得各领域的重点突破,初步掌控了部分关键技术,对前沿技术也有所布局的格局。当然,我国汽车技术仍有不足,如自动变速器技术尚在攻关,汽车电子电气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整车集成优化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无国际优势等。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各关键技术领域的进步密不可分,其中,在先进动力总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领域,近年来我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术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当然,我国仍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或几项关键技术上相对落后,如发动机新型燃烧技术应用不足,能量管理技术尚待突破,自动变速器尚待大规模产业化检验,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多为外资掌控,混合动力技术尚需系统性整体提升,三元电池先进技术多由日本企业把持,智能网联技术有待实质性突破且关键部件还受制于人等。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尚不是汽车强国,汽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具体体现在研发能力、创新体系和工业基础等方面。

(1)技术研发能力明显进步但仍存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已有明显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表现在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知识积累等方面。从科技人才方面来看,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及行业对汽车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中国汽车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进步,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数及其在行业从业者总数中的占比连年增长。但是,由于汽车人才培养周期长、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仍然以中青年为中坚力量。与国外相比,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人才结构偏向年轻化,经验普遍欠缺,“科技人才的差距仍是制约行业整体研发能力的突出问题之一。

从研发投入方面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总量连年提高,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总体上也呈增长态势,但无论从研发投入总量还是其占营收的比例上看,中国与汽车强国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www.daowen.com)

从知识积累方面来看,目前多数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汽车技术基础数据库,既包括大量的技术参数与数据,也包括丰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同时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自中国汽车产业第一轮合资起,中国现代化汽车技术积累不过20年,而西方汽车产业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和积累,双方的差距仍很明显。

(2)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有待完善

汽车技术需要前瞻性的创新研究,更需要面向产业化的开发应用,因此多领域、多学科和多方面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而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支撑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的动力源泉,也是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校等研究机构在内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层面,以“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落实文件为指导纲领,以不断完善中的汽车产业标准法规与政策体系为亟须保障,以“互联网+”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营造创新环境,以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为支撑,围绕重大战略需求,逐渐形成创新体系。在行业层面,多行业的跨界合作与行业内的交流协同也呈现日趋紧密的态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创新机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企业层面,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加强技术攻关成为多数主流企业的共识。在研究机构层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成果数量也明显增加。

然而,汽车强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更为完善,整体上仍先于我国。例如:美国汽车研究理事会创新平台分为公共、行业和企业三级,通过合理的管理架构有效联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德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和行业组织、科技中介的纽带作用,广泛联通了科研系统、企业、高校等各方面资源,使技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研究真正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汽车技术协调发展。当前,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汽车强国的需求日益迫切,急需汽车技术的有力支撑。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带来了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倒逼汽车技术必须加快发展。首先,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战略定位要求汽车技术必须加速发展,以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果汽车技术始终滞后,中国无法建成汽车强国,难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动摇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第二,汽车产业是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交汇点。规模庞大的汽车产业涉及面广,集成度高,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是未来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最强需求、最佳载体和最大平台,也是中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的龙头和抓手,具有带动、引领整个制造业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核心地位。信息化技术的全面介入及其与工业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汽车技术有了全新内涵,也给汽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三,汽车是未来中国高端制造业输出的重要支点。中国未来的工业产品输出将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品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产品转变,在不断进步的汽车技术支撑下,日益增强的汽车产业有望成为中国输出高端制造业的又一战略选项。第四,汽车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支撑。汽车作为可以自由移动的交通运载工具,能够真正实现全“面”联通,这与未来中小城镇星罗棋布于若干中心大都市周围的城市集群规划相得益彰。在此前景下,汽车技术亟须加快发展,持续完善产品性能和质量并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方能适应未来智能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规划的需求,有效发挥自身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