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来,国内市场发展中国版WeWork模式的各种要素都已具备,但最终决定所有产品及服务能否落地的始终是人的行为,国内外巨大的文化差异可能会成为打造中国版WeWork模式的最大障碍。
WeWork的收费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并不便宜。每个月的工位租金及服务费用为350-4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大概为2200-2500元,其价格超过了北京平均创业机构的工位价格。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是:当价格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时,就会以“每平米价格”来考虑租金成本,而对那些服务增值部分选择性忽略。为此,要想在国内发展WeWork模式必须在收费方面有所创新。
图:WeWork的收费示例
在WeWork中,技术、教育、金融、创意等各种背景的客户可以愉快地进行交流、合作、共享资源,由此所产生的价值也正是WeWork模式的精髓所在。而国内市场中,似乎只有那些科技孵化机构才具有这种“联合办公”的属性,同种行业或者是相关行业的人在一起建立信任后,共享技术、信息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如果中国版的WeWork不能通过聚集多种行业的创业者实现价值叠加,而只是简单地将一些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放在一起,那和几家公司“合租”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移动办公习惯的差异也是打造中国版WeWork模式的一大阻碍。24小时可以使用的办公场所,对美国的创业者来说可以有效减少办公成本。从We-Work的经营状况中,可以很好地验证这一点:2015年WeWork拥有的办公空间为1.86万平方米,可以让3000个会员同时办公,而WeWork的会员总数却已经达到了1.4万人。
图:WeWork提供的服务
如果是在国内,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运营方的承受能力,但WeWork的会员中,租用固定工位的会员仅占很小的比例。客户更喜欢根据自己的需求预定工位,此时WeWork就转变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充分地满足了创业者移动办公的需求。但要在国内市场中培养创业者的这种移动办公习惯,恐怕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www.daowen.com)
此外,国内市场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打造中国版WeWork模式的潜在竞争对手。
1)科技类孵化公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2015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749万,如此庞大的潜在创业群体也催生出了众多科技类孵化公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中孵化公司总规模已经增长至1600家,正在孵化的企业超过8万家,就业人数达到了175万。
2)服务式办公室。此行业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那些现代服务业的经理人创业,大部分服务式办公室公司位于城市商圈的甲级写字楼内,比如,北京国贸城市中心商务区、广州天河中心商务区、上海陆家嘴等。保守估计,国内几大一线城市中的服务式办公室总规模在300个楼层以上,面积将近50万平方米。
3)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部分文化创业产业园主要位于市区内,最为典型的就是位于北京的798艺术区。通过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而诞生的798艺术区,文化产业、广告产业十分密集。除了798艺术区以外,国内比较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包括“尚8“"77”等。
4)甲级及乙级写字楼、国有三产办公楼。虽然楼宇质量参差不齐,但其大部分都是位于城市中心,经过一定的重新装修后,其办公条件完全可以达到WeWork的标准,目前已经有许多以科技孵化器或者是服务办公室的名义在这里运营。如果按照创业辅导或者是物业服务的模式运营,也会对中国版的WeWork形成不小的威胁。
价格、文化及习惯的差异成为中国版WeWork落地的一大阻碍,能否克服这些困难是打造中国版WeWork模式的关键所在。
WeWork所提供的联合办公空间中,科技、创意、专业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客户广泛分布。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初创企业,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位创业者可能都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富有分享精神的不同领域的创业者之间的创意交流,往往能诞生出伟大的创新。想要打造中国版WeWork模式的创新者,如果能从产业互补、融合的维度去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WeWork模式将在中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