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估值625亿美元的背后战略与野心

探究估值625亿美元的背后战略与野心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6年1月,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的Uber,估值已经高达625亿美元,超过通用汽车、雅虎、时代华纳、Netflix等公司市值。在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中,Uber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估值。在此之前只有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上市之前的估值达到过500亿美元。Uber是一家典型的靠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优势就是其核心竞争力。◇Uber的野心不止于打车大多数人认为,Uber能够创造如此高的估值,要归功于共享经济的魅力。

探究估值625亿美元的背后战略与野心

截至2016年1月,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的Uber,估值已经高达625亿美元,超过通用汽车雅虎时代华纳、Netflix等公司市值。在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中,Uber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估值。在此之前只有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上市之前的估值达到过500亿美元。

Facebook达到500亿美元的估值用了7年的时间,而Uber只用了5年的时间,因此,Uber估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Facebook.Uber可以称得上是私人创业公司中的一匹黑马,而其强势崛起的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

◇Uber的核心竞争力

Uber的核心竞争力是支撑其迅猛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效率,围绕用户对“实时、低廉、舒适”的追求,提供租车以及实时共乘的服务。Uber始终以效率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并将ETA(用车到达时间)当作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Uber规定其每覆盖到一个城市,就应该相应缩短乘客等待的时间,争取能将乘客等待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甚至是3分钟之内。公司创始人坚信,只有不断降低价格,才能将这种共乘服务普及到更大的范围。

Uber能在前端发挥巨大的能量,离不开后端强大技术团队的支持。Uber是一家典型的靠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优势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数据和算法才是Uber真正的司机。

创意营销

除了技术优势之外,其极具创意的营销方式也是使其名声大噪的重要因素。Uber运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思维,采用社会化营销方式推广自己的服务,同时还不断创新营销手段,为用户带来形式丰富的营销体验。

在传播链条的应用上,滴滴出行等本土公司采用地推的方式传播自己的品牌和服务,注重人海战术的应用,而Uber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先抓住一部分精英群体,激发他们的使用热情,让他们成为Uber坚定的拥护者,然后利用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将Uber自发传播到白领阶层,之后再利用白领的影响力扩大到更大的圈子里,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有效的口碑传播,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用户的忠诚度更高。

◇“大平台+小组织”模式(www.daowen.com)

Uber的租车以及共乘业务已经覆盖到了全球57个国家,300多个城市。在这张巨大的业务版图背后有一个支撑其顺利运作的重要模式——“大平台+小组织”,这种新型的运作模式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同时还被认为是当前互联网的最高组织形态,与当前军事领域流行的作战形态存在很多相同的特征。

比如,美军就将这种作战形态应用在了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战争中,最开始派遣由几个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到前方去了解敌情,根据敌人的行踪发回指令,后端的大平台会根据接收的指令指定相应的作战计划,并安排相应部队完成计划。

同样,Uber也以透明化、共享的数据平台作为后方总部,遵循严格的招聘规则,选聘优秀的员工派往各大城市,同时实现充分授权,让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辖区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助力Uber的全球化战略。

◇Uber的野心不止于打车

大多数人认为,Uber能够创造如此高的估值,要归功于共享经济的魅力。在Uber诞生之前,全球大概有超过十亿辆的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而其中有大概96%的汽车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而Uber的出现将这些闲置的资源,包括私家车资源、闲散的劳动力资源等都集中在了一起,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调配与应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共享经济的发展路径,当Uber在供给以及需求端积攒了足够的人气之后,就可能会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领域。关于Uber的未来,还有一段比较精辟的论断:

如果你只是将Uber当作一个能够提供租车以及共乘服务的公司,那么它对你生活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如果你认为可以使用Uber送孩子上学、带自己去聚会并且在聚会结束后送你回家,同时还可以为你配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那它对你生活的影响就稍微大一些了;如果你认为使用Uber之后,自己就不必买车了,那它的作用就更大了,已经成为了一种替代性的交通工具;而如果你将其视为一个超级联网计算机,每天可以运送上亿的人和货物,并且可以实现全面的连接,那么它就变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