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与民营经济舞台

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与民营经济舞台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强调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双循环”新格局倡导优化供给结构,民营经济的灵活性、跨地域性和市场本性,特别能够协同国家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民营经济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新机遇、新作为。

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与民营经济舞台

吴跃农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强调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双循环”。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战略和新发展格局。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已经迈进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大门,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我国将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具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内需潜力巨大,产业体系健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门类体系,其中多数门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发展有多重独特优势,包括国家根本制度优势、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人力资源和高等教育普及化优势、举国创新体制优势等。我国科技创新优势潜力巨大,尤其依托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企业创新研发有着摊薄成本无可比拟的独特比较优势,在部分领域已经形成一种非对称的技术创新优势,如高铁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电商平台、移动支付、5G、人工智能等。作为发展趋势,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条件已经具备,民营经济在“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和新发展格局中是积极建设者、有为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营经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新机遇、新作为。民营经济一直坚定地扎根和依托做强做大国内市场,改革开放的最显著特色和最大收获之一是民营经济与市场同命运、共成长。温州最早发韧的一直到苏南乡镇企业及改制民营企业的“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四千四万精神”就是寻找、共建市场的精神,这就有黑河“一船西瓜换化肥”和牟其中们“库存衣帽鞋袜换飞机”的等等财富传奇。艰苦拓展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是民营经济的命运交响曲。民营企业家是最具流动性的社会职业群体之一,民营资本的流动性最具市场特性,按照追求劳动力生产成本最合理和市场最高效方式配置资源,民营经济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开路者、积极有为者和市场一体化重要构建力量,民营经济的特性使其具有国内大循环积极建设者的责任担当,国内大循环是民营经济新时代最大的新机遇,也是民营经济新作为的“更广阔舞台”,民营经济也一定会是国内大循环的丰厚收获者。

这是因为“双循环”新格局倡导优化供给结构,民营经济的灵活性、跨地域性和市场本性,特别能够协同国家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我国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得益于实体经济、制造业的稳健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1.5%,仅为巴西的一半;199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越巴西,列发展中国家首位;200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日本,名列全球第二;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8.1%,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2018年1月22日,在全国个体劳动者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大会致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显然,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是实体经济,是制造业,是国家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的深谋远虑,这对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导向意义,对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削减房地产的货币储备特性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具有强有力的干预作用,有利于更好压实民营实体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以利其更茁壮健康成长,并做优营商环境,解其多种后顾之忧;民营企业,尤其是电商平台企业,物联网协同实体经济,其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终端市场信号明晰性、提升性及其供应链对国内大循环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性,对实现上下游、产供销的有效衔接,在大力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中具有新机遇和新作为。这是非行政的市场看不见的手共同利益性下的强大黏合作用。在此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和强驱动一致性,对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有着积极协同合力和“攻垒破壁”的锋利作用和新作为;而党和国家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日益发展的民营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是这个支撑体系的最重要力量和发展壮大供需关系的积极践行者。

二是民营经济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新机遇、新作为。民营经济立足国内大循环,是发挥本土企业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作为占据国内95%以上的绝对市场主体,其科技创新和面向日常生活市场的双向创新特征,其千军万马的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进入双循环的各个环节,无远弗届、无处不在,而其大中企业、科技企业,或以独立法人或与国有企业、与外商、港澳台商的高质量合作,在以面向国内市场为特征的国内大循环过程中做强做优企业高质量协调发展和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并吸引和运用全球资源要素、虹吸国际市场资源,将国内市场演化为全球市场的主场。

对有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熟经验的民营经济来说,一定能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破解国际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通过“双循环”新格局及“一带一路”倡议,民营经济以双嵌入的方式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同时也嵌入到区域的集群之中,进一步拓展海外园区建设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民营企业或个体或集群的国际化蓬勃发展,特别是以集群企业抱团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创造价值,并通过民营海外商协会的整合作用,联系、吸纳海内外更广泛的行业和产业,对我国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同时,民营经济在国家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的更好更优营商环境和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政策的引领下,在国内遍布的自贸区和海南贸易自由港的全新开放格局中,在以更坚实的姿态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更大更可控的全产业链格局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积极投身“双循环”。

三是全面促进消费中的新机遇、新作为。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最高时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1%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加入WTO的20年来,2020年疫情致欧美消费萎缩情况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国,即使是进入正常状态,中国也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必须清楚,对于一个逼近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增强世界市场对我国的依存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国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双循环”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全世界商品和投资进入,以内引外,内而更外。民营经济在顺应和助推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和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方面,均是基本生产链和供应链的主力构成,是“走出去”的生力军,有着更广阔发展的舞台。

为此,民营经济要适应和主动投身以质量品牌为重点的供给侧提升,促进国内消费全面升级,向更为绿色、更为健康、更为安全的品质方向发展,要创造发展更多的商业新模式、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以鼓励和激发消费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创造、引领市场消费活力。民营企业更要向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两全身份转型,要跨越生产和服务两大领域和产业链条,如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等。

民营科技金融创新一直在路上,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民营在线支付体系要与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推进紧密携手合作,同心同力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力,还要以更完美的发展态势,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无接触交易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目标,为我国金融安全继续探路、开路、筑路;民营电商平台、工业物联网等是降低企业生产和流通成本,服务制造业和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的先行军、主力军,要继续发力有为。

民营经济更要在国家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中积极作为,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两大领域大展拳脚;民营经济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的契机,紧密配合各地政府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文化传统的弘扬,将旅游业与红色教育、历史教育、新中国工业文化及厂企旧址、家庭文化休闲、老龄医疗康养等内容要素高质量结合,全领域、全方位推展;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在新旧基建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有着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面向年轻一代的各类时尚消费领域,民营经济必须面向双循环格局来发展大都市时尚新兴消费产业、文化产业;改善消费环境,民营经济在诚信守法方面应有更高更自觉的要求和修炼,必须自觉配合市场监管,每天都是“3·15”,从供给侧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创造更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商业忠实不欺文化氛围。

四是拓展投资空间的新机遇、新作为。强调消费,不是不要投资,投资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关键是要摒弃粗放式铺摊子投资、要坚决刹住低水平重复无效的挥霍性投资。民营经济的市场天性,决定了其追求市场效益的投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经济就一定是高效的投资,一些民营企业跟风盲目风险投资和海外收购并购、被市场无情抛弃不是个案,民营企业要加大投资,但必须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慎重投资、科学投资、高质量投资。

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风险把控、市场把握能力,要认真理解国家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从中寻找适合企业的投资领域。民营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国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中发展切合企业发展的新投资,形成企业良性高效扩张;尤其是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要瞄准国家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契机,吃透政策红利,加大投资扩张产能,高速发展企业。

民营经济更是要紧紧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进行投资或配套工程,全力以赴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的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全国各地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国家支持的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如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这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固然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力,但也必然要有民营企业等来积极参与保障其上下游产业链和生产配套。民间投资有广阔天地,必须是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营企业主动进入,合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增强内需市场拉动经济效益,要加快发展大都市、城市群,提升市场密度,这与民营经济抓住新机遇发挥新作为密切相关,同时要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中积极作为。提高人民收入和增强全社会财富能力,民营经济当仁不让要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推进“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作用。2020年11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考察时高度赞扬了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民营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争做“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新时代中,民营企业家更是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贡献新力量。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不到30%;还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占总人口比例超过40%。尤其是超过5亿的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消费支出仅为六分之一,中低收入群体还比较庞大,严重制约消费全面增长。国内大循环,内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全社会普遍具备较好消费能力。我们讲的4.5亿中等收入群体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变量,要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及农村农民收入,即中等收入群体处于不断扩大的态势之中,这就要求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的“共同富裕”有实质性进展。在“十三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我们国家要通过“十四五”规划向2035年远景目标前进,就是向富民强国的目标前进,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进一步缩减低收入群体,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做大全社会橄榄型收入结构。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民营经济坚定践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既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创业活力,又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推进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民营经济要发挥完善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的、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大小进行初次分配制度的主动参与方作用。一是坚持多劳多得,尊重企业家的创新创造及创造劳动价值的决定性贡献作用,并获得相应利润报酬,保护企业员工劳动所得,健全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二是保护劳动所得,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三方协调机制,强化工资收入支付保障制度,减轻员工刚性支出负担,增加一线劳动者、蓝领员工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更为积极地反映现代经济中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使“知识、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尤其在民营经济的生产分配中,更为积极地反映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大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高技术工人的收入蛋糕。

第二,民营经济要发挥促进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税赋供源作用。在初次分配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即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是国家对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调节机制,主要由政府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其中,强化税收调节至关重要,特别是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而民营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税赋,所谓民营经济为经济发展贡献的“56789”之“5”即是指税收贡献,在一些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基层地方,税收贡献达六到九成,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将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要在国家税收中占更高配比,必须取之社会,还于社会。尤其是TAM互联网企业,胜则赢者通吃,如2019年阿里巴巴占全国消费总量的五分之一。面对全球创造财富的宏观广泛性和微观深入性,其巨量财富、企业内部成员过高收入并非是理所当然。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纳税上应有异于传统产业的巨幅累积倍率增长机制,民营企业要配合、支持这一机制的形成,更自觉地作更大的纳税贡献。

第三,民营经济要发挥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民营企业家及其二代在巨富中奢侈挥霍或在巨富中死去都不是正确的财富观,是可耻而不道德的,与社会主义道德观、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序习惯严重背离,与社会普遍心理情绪背离,肯定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容。民营企业家要继续通过对口结对帮扶、承包相对贫困县区的造血授渔帮助致富工作,积极投入民间捐赠、光彩事业、光彩基金、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济困扶弱行动,作出自己对社会再分配的积极有益贡献,实质性推动共同富裕。民营经济始终要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勇当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富的主力军,促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进而推动共同富裕。

第四,民营经济要发挥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性作用。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是与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成正相关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要推进“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现代化国家,其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的绝对数量主要阶层,这依然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质量发展、扩大人力资本、发挥企业家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等重大问题。民营经济既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动力,也是重要主体。民营经济通过对持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通过缴税调节过高收入,促进我国社会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www.daowen.com)

二是发挥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作用。首先,如上所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参与、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和政策红利,也是民营经济在“十四五”期间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坚持“两个健康”的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

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民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争取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对照“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以及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这给民营经济带来了许多难得的重大机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做强产业链的发展战略等是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支撑“托底”的,民营企业应该深度参与其中,发挥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联合重组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其次,“双循环”是民营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重要作用的契机,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承担社会责任之所在。党中央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民营经济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等战略布署中,抓住充分发展新机遇和确立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项目。

最后,民营经济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调整,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确定发展新坐标,在国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在增长极中捕获新商机,在国家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发力向前。

总之,民营企业要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创造市场需求,抓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辟市场新路径,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闯出一片新天地;民营企业更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在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中积极作为,在国家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走在前面。

三是发挥投身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本身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强有力信号。“双循环”新发展战略中,民营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极为重要,也极为关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放眼“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要持续用好这关键一招。可以说,民营经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必由之路。四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民营经济的血液乳汁,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必将为民营经济提供强大动力和发展壮大的“更广阔舞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向上向下双向创新特性,使民营经济具有极强的市场拓展主动力、创造力和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而为稳就业、保民生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市场效率、市场效益为导向的民间投资主力军,而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平等向民营经济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确保民间投资的有效空间和稳定增长,才能更好实现稳投资、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目标,促进和确保内需持续拉动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平等发展、同等保护是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要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民营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国家未来会逐步试点放开“国计民生”行业,在垄断逐渐被打破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在关键领域的作用会得到充分体现,在新行业中进行探索,在老行业中实现创新。2020年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鲜明地提出推进产业政策的改革开放,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开放市场准入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带动扩大就业。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是“十四五”期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将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做出自己的新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随着混改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国有企业“以混促改”思路逐渐清晰。混改将在“十四五”期间和“双循环”新发展中迎来更深层次突破。在电网、铁路、电信等重点领域混改的纵深发展中,民营企业将成为重要参与者。民营经济还将是铁路运输业务探索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的重要进入者,将跻身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和客货站场开发经营,民营企业有望参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及在油气基础设施建设一展身手。民营企业将以灵活、高效的优势,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改善项目收益情况,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巩固“两个毫不动摇”的社会政治基础,坚实推进“双循环”。

“双循环”对于产业布局和生产链而言,涉及国计民生领域的生产与供应,如粮食、药品、战略性物资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没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如芯片、发动机)即会陷入生存危机的产业,则必须通过自主创新破除“卡脖子”威胁。民营经济要充分重视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承载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或引领多产业发展、产业链长且规模巨大、国际竞争激烈、军民两用或涉及国防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相关产业。

借助国内大循环带来的新需求牵引和市场机遇,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民营经济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繁荣国内经济,增添发展新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可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甚至是一以当十、以一当百的强势作用。

一是继续鼓励支持营造全社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创新活力迸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与“十四五”规划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创新力量从何而来?关键还是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关键少数”的重点是三支队伍的建设,即干部队伍、科技人员队伍、企业家队伍。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企业家精神。习近平主席说:“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从市场效果看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生产方式上看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劳动生产率,它直接关联的是国民收入,这是“十四五”规划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创新更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企业家不可推卸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控制风险,敢为天下先,战胜风险挑战,勇于自强自立。

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品质。民营企业家要积极适应技术变革趋势,加大吸引高端要素,尤其是专业人才流入的力度,培育和提高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提升企业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质量,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进步塑造竞争新优势,以创新和品质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民营经济要拉升长板,巩固提升优势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批“撒手锏”技术,持续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在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上勇于担当,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强化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用”一体化中的骨干统领作用,加速产业的军民融合度,加深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我国对逆全球化的断供、“卡脖子”要挟的强有力反制力和威慑力。

我们要坚决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双循环”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排除干扰,依法依规,运用好一切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支持、鼓励、营造全社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攻坚者、组织者、引领者。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继续支持和鼓励企业家精神中的学习精神,向世界学习,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向世界学习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引领和促进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

二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及互联网电商企业进一步拓展内需市场、做大做强国际电商市场,形成民营经济遍布全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持鼓励民营经济继续做好数字经济的先行军。数字经济既是经济形态,也是关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谁错过数字经济发展,谁就一定落后于时代。要用足政策,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全方位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以“负面清单”思维,建立数字产业生态。加强引导,通过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实现集中突破,以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推动企业广泛使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制造企业上云。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广民营制造业农工一体化、立体化发展,促进工业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的无网不在,促进数据与机器深度融合。用数字化为服务业赋能,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数字金融与贸易、数字商业、数字教育。

在立足内需,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消费市场建设和强化销售渠道上,民营经济是当仁不让的创新者和主力军,特别是民营电商企业所取得的业绩举世惊叹。至2019年,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商网上销售占全国消费总量1/3。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企业在市场中搏击,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做强做优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企业没有强制权,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持久。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封闭的内部循环,而是在扩大开放条件下的新循环,商品和要素的国际流动会进一步加快。必须在畅通经济循环,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新技术,培育和保护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民营电商企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民营电商企业暴发强劲的后发优势,创造了从“买买买”“买全球”到“卖卖卖”“卖全球”的转变,积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民营电商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线上销售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受市场欢迎,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强有力推进。对于民营电商企业的发展,一切政策和措施都要从有利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来审慎对待,当前加强市场监管和做好相关项目合规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民营电商企业保持国际领先态势和更好地促进“双循环”发展。

2021年1月29日

作者吴跃农:江苏民营经济统战研究协同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