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技集团 许泽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大循环发展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但随着新经济逆势上扬、表现活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7%转为上半年增长1.7%,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技术创新引领,集聚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主体茁壮成长,新增长极不断集聚孕育。民营企业之所以在国内外竞争中突出科技创新优势,正是因为民营企业上述体制机制特点促使和保证了其能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我们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就可以发现,一部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创新史,就是一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转换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引发新一轮产业格局重构和智能化转型的发展“拐点”。一是面对逆全球化杂音,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中国要继续坚持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二是未来的发展进程不能仅仅依靠、依赖和利用国际市场,中国的发展既需要外脑,更需要内脑,要注重利用自己的内需优势,以此构建独立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三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闭门造车成就不了伟大企业,要想办法参与和带动国际经济循环,把国内国际循环统筹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国际视野投身全球化浪潮。
在新旧发展格局融入过程中,旧体制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以下束缚:
一、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情况下,国际产业链风险加大。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变化和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逆全球化”倾向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配件依赖进口,延迟供应或断供的风险不断加大。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受阻,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导致国际物流成本提高,2020年上半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2%,利润总额下降15%。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因疫情影响收入下滑,大中型重点企业减少了研发投入。虽然疫情给部分领域互联网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一些与线下业务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的业务量锐减。
二、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仍然不足,金融的“活水”不活导致实体经济增进不见。当前,纠偏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失衡的现状,维护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性是亟需克服的困难。在爬坡过程中,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往往前期投入较多、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从银行贷款看,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符合科技企业特点信贷产品占比偏低,2019年末,中关村示范区66家科技金融专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仅4.8亿元。从资本市场看,境内上市审核标准偏重于企业收入、利润等指标,不符合新经济企业早期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融资市场体系还有待优化。
三、开放改革政策的突破性、普惠性还不足,企业发展要从大到强转型。大不代表强,在政策吸引下,北京先后有穆迪、标普、惠誉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两大银行卡组织,全国首家外资控股飞机维修企业、首家外资控股证券机构、首家外商独资征信机构、首家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企业等一批新主体新业态落地。随着国家持续加快开放改革步伐,部分先行省市陆续推出了一些突破性很强的政策,政策的目的不是发展大企业,而是推动企业从大转强。比如:对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端紧缺人才,按照15%征收个人所得税;试点跨境数据流动等。这些政策惠及面广、突破性强,但是在全国并没有推广开来。
四、科技创新中断点和堵点广泛分布,危机中育新机遇尚在培育,变局中开新局亟需破题。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深度蔓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科技博弈等各种因素叠加,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紧迫性愈加凸显。在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中,政府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企业投入主要集中在技术开发的末端以及产品开发阶段,中间的大量应用研究和产业推广工作缺乏投入、缺乏交融。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转移模式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产业生态存在断点和堵点,在技术服务和交易方面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面对科技创新中的断点和堵点,针对技术交易流程中的“无人区”开展专业服务,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突围跃升的必由之路。
为此,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两条腿”走路,既包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两条腿”,又包含国内国际双向流动的“两条腿”。我们大力发展国内循环,要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更高视野上谈发展;在国际循环过程中,也不是强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更高站位上谈合作。实践表明,要增强双向循环的活力,就要提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速,由内及外,双向驱动。
未来,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新格局的关键着力点,在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一、在“十四五”规划设计中,要突破区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创新链、产业链的规划。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迫切需要破解科技经济融合难题。疫情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直接加速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使数字经济逆势上扬,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区域融合上,北京除了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也要增强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河经济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上海除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自身反射弧覆盖到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等,还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带动更大区域内的空间合理布局和产业优化升级,以更高视野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广大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应对变革需求,寻求生存之道,担当时代之责。
二、在全国范围内允许确立“同股不同权”制度,注册制改革扩大登陆资本市场的范围。当前,在深圳注册的企业可以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在普通股份之外,设置拥有大于普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别表决权股份,并允许该类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实行“一股一权”“同股同权”制度。大部分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创始股东拥有技术,但公司注册资本较小,随着之后多次的股权融资,创始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断稀释,有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风险。美国等提供“同股不同权”制度的资本市场,往往更受新经济、新科技企业的青睐。
三、提高民营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比重,大力推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是人民的经济。民营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具有经营自主、决策灵活和市场意识强等突出特点,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和企业激烈竞争的需要及时自主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就包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活动,它可以集中一切人财物力去研发新的产品,以使企业不断适应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了更高质量地融入,扩大民营经济准入的门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全球价值链上建创新链,投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全球竞争已进入价值链竞争,“科创中国”联合体不仅包含产业链、创新链,还包含价值链。创新链的起点是科学家的实验室,产业链的终点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大市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则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面对科技转化难题,我们要吸取北大方正的失败教训,关键要做好大学和企业两个创新主体的协同,他们作为知识创新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进入到孵化新技术领域,合则两利,一损俱损。中国的校企应该借鉴国外大学基金会,既能通过参股企业推动产学研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又能分享企业股份红利。产学研不单纯是技术合作,更是共同的创新平台。科学家、企业家都成为这个平台的创业生力军,共同投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科创中国”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面旗帜。
五、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金融,通过金融改革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突破口在于抓住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企业在更高视野中开拓市场,更高竞争环境中提升实力,敢于走出国内的“舒适区”,走向国际的“碰撞区”,大力支持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加大金融改革力度,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做精技术创新“小切口”,将技术创新与区域的产业需求挂上钩,逐步形成技术交易的“大市场”,贯通产业界、金融界与学术界,将技术创新的服务链条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反射弧向周边扩散,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成果落地。我们深知,国内的大不等于国际上的强,广大民营企业逐步在国际上“站得稳、铺得开、叫得响”,在一张白纸上用竞争拼生存,在一张蓝图上用技术拼品牌,在一片蓝海上用实力拼市场。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人大代表
市工商联常委、延庆区工商联主席 91科技集团董事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