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15上海历版总体规划城市性质资料来源:郑德高等《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7期,70页。[2]周振华《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与行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0—11页。[6]周振华《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格致出版社,2017年,238页。[7]庄少勤《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探索》,《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4期,3页。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

上海自开埠至21世纪初的一个半世纪,已编制了4版城市总体规划

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开始规划上海都市发展计划。1929年制订《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重点建设以江湾为中心、联结淞沪两地的中间地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区。1930年拟订《大上海计划》,是《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的延伸和扩大,包括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各个方面,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都市发展规划。抗战胜利后,又制订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大上海都市计划》与《大上海计划》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但理论与设计水平更高,建设规模和目标更为宏大,堪称一部比较完备的现代都市发展规划。

1953年,上海市政府编制了《上海城市规划示意图》。1959年,市政府又编制了《上海市总体规划草图》。1959年10月完成的《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中,提出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重要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海上大门。上海的工业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大力发展卫星城”的总方针。

1986年7月,上海市政府完成了自1983年着手编制的《上海市总体规划方案》,并正式上报中央和国务院。同年10月,国务院在同意规划的批复意见中指出,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应当更好地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还应当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是要建设改造中心城,同时发展郊区的卫星城;有步骤地开发上海长江口杭州湾两翼,有计划地推进郊区城镇建设;形成中心城为主体,郊区城镇相对独立,群体组合的现代化城市。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规划明确了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的4个方向:拓展滨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推进浦东新区的功能开发;集中建设郊区新城和中心镇;把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表2.15)。

表2.15 上海历版总体规划城市性质

资料来源:郑德高等《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7期,70页。

2013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即“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2014年,上海全面启动了《面向205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来自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全市的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究团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并陆续提出了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愿景目标。

2014年,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40年,“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分配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对全球城市发展趋势的判断,响应国家战略对上海的定位和要求,立足于民众期待和上海实际情况,注重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施导向,在五个方面开展了研究[7]:(1)在城市发展目标上,提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内涵;(2)在发展模式上,确立“底线思维”“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发展模式,并明确人口、土地两个关键要素的规划导向;(3)在空间布局上,从区域和市域两个层次上明确上海未来“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格局;(4)在发展策略上,从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三个维度,重点对核心功能、综合交通、小区与住房、文化魅力、生态、安全等领域明确发展策略;(5)在实施保障上,从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现代化的角度,提出规划编制、实施、维护的机制(图2.1)。

图2.1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庄少勤《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探索》,《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4期,3页。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了上海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注释】

[1]屠启宇《谋划中国的世界城市:面向21世纪中叶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4页。

[2]周振华《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与行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0—11页。

[3]同上,11页。

[4]同上,15—16页。

[5]周振华《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格致出版社,2017年,231页。

[6]周振华《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格致出版社,2017年,238页。

[7]庄少勤《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探索》,《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4期,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