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远洋航运促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西纽东巴时期

远洋航运促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西纽东巴时期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洋航运发展迅速,西及伦敦、利物浦,东至美国檀香山,北抵海参威,南达澳大利亚甚至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5]20世纪30年代,上海进入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成为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并驾齐驱的一个国际大都市。这时的上海被称为“西方的纽约”“东方的巴黎”。按照1934年世界大城市人口排名,前六名依次是伦敦、纽约、东京、柏林、芝加哥和上海。人们习惯上称上海为世界第六或第五大都市。

远洋航运促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西纽东巴时期

早在宋代,因商业繁盛,上海被称为“小杭州”。1264年,南宋政府在此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代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对上海贸易及工商业造成严重伤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解除,上海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并列为开放口岸,航运及工商业又迅速发展起来。不过,当时上海的商业贸易绝大部分还是国内埠际贸易,真正的国际贸易微乎其微,主要局限于日本及南洋(当时称西洋)一带。[1]

历经明清两代发展,上海逐渐成为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转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尽管如此,直到19世纪中叶,上海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1843年,人口数量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福州、西安、南京、长沙。当时上海人口仅20多万,从全国来看,最多算是中等城市。

上海真正开始崛起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之所以成为名震世界大城市,其飞跃的发展,无疑是在1843年开埠之后。”[2]《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郡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上海从国内埠际贸易转向国际贸易。远洋航运发展迅速,西及伦敦、利物浦,东至美国檀香山,北抵海参威,南达澳大利亚甚至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航程也随之迅速伸展。开埠后以上海到纽约计算为12405海里,航程增加272%;到南美里约热内卢则为14450海里,航程增加334%。[3]

1864—1948年80余年中,上海历年对外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0%左右,但也有一些年份竟高达70%~80%。[4](www.daowen.com)

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洋商纷至沓来,洋行公司纷纷设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上海洋行更达1145家。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已发展为亚洲最繁华的通商巨埠。

曾作过环球旅行的奥地利人海司1894年访问上海,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曾经把上海设想为如同香港那样热热闹闹、吵吵嚷嚷、中国式肮脏的贸易中心类的商业城市,但当我第一次在上海的外滩时,觉得像是到了欧洲的海滨休假地,比如尼斯。上海的河边看起来完全像欧洲一样,那么优雅、那么美丽。沿着河岸两公里长的外滩,有高大的落叶木撒下满地绿荫,还有整洁的大马路和两边漂亮的人行道。在马路与河岸之间有一带宽阔的草坪树林,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城市公园,另一边沿马路是一带面朝黄浦江、高耸着的贸易宫殿。”“与上海相比,新加坡、槟榔屿、巴达维亚、马尼拉、横滨、神户、长崎这些东亚的‘欧洲城市’就退到了后面。其中有一些尽管更大、更漂亮、更舒适,却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发达贸易和航运,没有如此觉醒了的自由、活力和乐于享受的居民。”[5]

20世纪30年代,上海进入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成为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并驾齐驱的一个国际大都市。这时的上海被称为“西方的纽约”“东方的巴黎”。按照1934年世界大城市人口排名,前六名依次是伦敦(8202218)、纽约(6930446)、东京(5312000)、柏林(4000000)、芝加哥(3376438)和上海(3350570)。1935年上海人口超过芝加哥,排名第五。人们习惯上称上海为世界第六或第五大都市。

甚至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中心城区格局包括市政设施、住宅区状况,几乎全是三四十年代留下来的。城市轮廓线、街道面貌基本未变,只不过初建时属于世界先进的市政设施因长期得不到更新而严重老化,上海不免显得“老气横秋”,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风光不再。[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