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央领导人与上海

中央领导人与上海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上海的发展,上海几乎所有重要决策都是在他们的过问下做出的。由此导致1955年,在全国工业总值比上年增长5.6%的情况下,上海反而下降了2.8%。1962年,周恩来到上海,代表党中央对上海提出新要求。他强调,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中央领导人与上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上海的发展,上海几乎所有重要决策都是在他们的过问下做出的。

建国初期,出于工业布局调整和国防安全考虑,上海并没有成为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城市。在实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53—1957)时,一个国家重点项目都没有给上海安排。据统计,“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基本建设投资5.6亿元,仅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2.2%。[4]1955年,上海市委根据中央关于上海不发展、不扩建、一般维持即可的决定,确定上海采取“积极改造、逐步紧缩”的方针。

当时上海虽然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建设地区,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工商业城市,仍然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国家的计划下积极支持全国的经济建设。具体来说,首先,要为全国重点建设单位提供协作、生产配套产品,还要为全国各地市场供应大量消费品;其次,要争取多出口工业品,为国家换取更多的外汇;第三,要充分利用上海加工工业集中、技术水准较高、协作面较广、生产成本较低、加工利润较大的有利条件,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第四,要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训技术人才。由此导致1955年,在全国工业总值比上年增长5.6%的情况下,上海反而下降了2.8%。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陈云到上海,传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上海的期望:“上海有前途,要发展。”根据毛泽东、党中央的指示以及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充分利用上海工业潜力、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生产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上海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进行了经济改组和技术改造,扭转了“一五”计划前三年工业生产低于全国发展速度以及1955年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的局面。1956年,上海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3%,高于全国增长28.2%的幅度。

1962年,周恩来到上海,代表党中央对上海提出新要求。他指出,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科学技术界的重要基地,被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上海的科学技术界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作出应有的成绩。1963年12月,上海市第三届党代会明确地提出了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一个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的目标。(www.daowen.com)

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每年到上海过春节,都要与上海市党政领导商议上海发展大计,发表一系列重要意见。1990年3月初,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是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快捷方式。”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明确指出:“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14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1992年,邓小平对上海市党政领导讲:“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个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1994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基本政策不变,把浦东办成沿江开发的‘龙头’的目标和决心不变……开发开放浦东不仅关系到上海的发展,并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1997年9月,他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又一次明确指出:“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要求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他强调,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围绕落实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并要求上海各级干部要放眼全球、放眼全国,不断提高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谋发展、创业绩,不仅争创国内一流,而且敢于到国际上去比较、去竞争。在每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对上海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上海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如上海要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做好特大型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加大上海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集中度、显示度等。[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