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来,上海这座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就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953年美国地理学家兼历史学家罗慈·墨菲(Rhoads Murphey)教授撰写的《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出版,被视为研究上海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罗兹·墨菲指出,上海是“现代中国的缩影”,提供了“用以说明现代中国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新事物的钥匙”,他还认为,“上海决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同全国大多数地区和重要城镇息息相关;如果脱离了全国的历史、地理环境和发展演变,单就上海论上海,那么谁也无法把上海城市各时期发展演变的情况生动而逼真地描绘出来”。[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与全国的联系更加直接而紧密,作为中国工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城市,被国家赋予特别的时代使命。上海按照党中央“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国内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指示和要求,通过财政税收、支持内地重大工程建设、为内地输送和培养人才、提供工业设备、提供优质轻纺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领头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前沿城市,上海发挥了战略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快速发展。(www.daowen.com)
总之,通常被视为另类的上海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对于中国整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加具有战略性地位并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服务全国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服务全国,把实现国家战略与提升自身结合起来,成为上海的自觉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的:“我们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