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企业内部也蕴含着强大的创新潜力。
在任何情况下,谁拥有技术革新,或者至少比它的竞争者占据技术优势的地位,并能设法通过不断的发展来保持这种优势,谁就能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最科学的管理就是充分挖掘企业本身内在的潜力,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才能。
哈佛商学院的某位教授曾组织学生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十几个学生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串钥匙捡起来,从队首传到队尾。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
比赛开始并记时,两队的第一反应都是按老师做过的示范:捡起一串,传递完毕,再传另一串;结果都用了5秒左右。教授说:“动脑筋,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一个队先“悟”了,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同时传,这次只用了5秒钟。老师说:“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你们还有潜力可挖!”怎么可能?学员们很不自信。这时场外没参加游戏的人急忙提醒道:“只是要求按顺序从手上经过呀,不一定非得传呀。”一个队明白了,完全抛开了传递方式,开始飞快地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像自由落体一样从上落下来,既按了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时间是0.5秒,随即欢呼声起。
这个游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单纯模仿会造成思维定式,提高效率就要开动脑筋、寻找新方法。
创新遇阻往往是企业自我设限造成的。当一个新目标提出时,可能会产生“是否可能”的怀疑,但当外界给你肯定的答案和压力时,经过努力你会发现,原来目标是能达到的。而且,目标定得越高,压力越大,但目标最好是循序渐进地推进。
企业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周围的竞争者,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身份超脱的“外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局外者往往会以关键的思考点醒当局者。
有一个企业领导,让大家围绕马桶发散思维,企图找到最好的设计,他的台词只有一句,就是充满激情地说:“太棒了!还有呢?”开始,一阵习惯性的沉默之后,有人开口:“如果马桶不用冲水,又没有臭味有多好!”领导马上一拍大腿:“太棒了!还有呢?”另一个说:“如果在马桶上也不影响工作和娱乐有多好!”
领导伸出大拇指:“太棒了!还有呢?”“如果小孩在床上也能上马桶有多好!”……最后的讨论结果是,有三种马桶可以尝试生产并投入市场:一种是能够自行处理,并能把废物转化成小体积密封肥料的马桶;一种是带书架或耳机的马桶;再有一种是带多个“终端”的马桶,即小孩老人都可以在床上方便,废物可以通过“网络”传到“主”马桶里。(www.daowen.com)
在一个充满鼓励、没有威胁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而现实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情况是,刚“发散”就“收敛”,当员工提出“如果……有多好”的声音时,领导和上司往往会用“不行”或“不可能”来回应,由此压抑了许多创意的产生。所以企业的领导应当能够宽容不同的想法,不要很快就下否定性结论,而应让员工敢想、敢说。
企业在创新时一般要适当运用两种思维,一种是发散性思维,另一种是收敛性思维。“发散”是搜索所有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不怕奇思妙想,不怕荒诞,重在突破常规。“收敛”是考察其可行性,重点研究新的创意是否具体、实际、可行并能够获利。
成功的企业往往在于它们那些成功的点子。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点子常常会在一夜之间变得过时。因此,要想在未来继续生存下去,企业就必须以创新当先。
哈佛商学院分析美国历年评出的500强企业发现,成功的企业大都在不断地重新评估自己的处境并且相应地改造自己、不断创新。美国3M公司就有一条15%规则:公司鼓励员工拿出自己15%的时间考虑新点子,不管这些点子是关于什么项目。因此,3M公司自1902年起一直长盛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如何实现未来的目标,哈佛人建议:不要一味想让别人认可,为了成功不怕失败,以及敢于打破规矩。
作为咖啡业龙头的通用食品公司、宝洁公司和雀巢公司在1987年几乎占领了美国咖啡市场的90%。它们并不担心新兴公司有可能会抢走它们的市场份额。当这三个巨头仍像往常一样做生意时,明星咖啡连锁公司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发现顾客购买咖啡时优先考虑的事情发生了变化:顾客愿意多花一倍的钱购买质量优良的精品咖啡。明星咖啡连锁公司因此获利多多。到了1993年,明星咖啡连锁公司和类似的公司共占领了美国咖啡市场的22%。不言而喻,通用食品公司、宝洁公司和雀巢公司损失巨大。
在任何企业中都有可能存在一条威胁生存的“马其诺防线”。如果你的企业目前仍然实施着以往奏效但现在已过时的点子,那么,毋庸置疑,你的企业迟早会陷入自满的壕沟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