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开风险管理误区,增强企业抵抗力

避开风险管理误区,增强企业抵抗力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种现象,哈佛人认为,管理者要做的,不是试图去预测它们,而是设法增强自己对这类事件的抵抗能力。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努力减少未知事物所带来的冲击。为此,哈佛人指出,管理者必须避开以下六大风险管理的误区。这是管理者所能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而更有效的做法是关注事件的后果,即评估极端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事实上,企业应该把风险管理活动纳入到利润中心的考虑范畴,并将其视为利润创造活动。

避开风险管理误区,增强企业抵抗力

在风险管理上投入更多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获得更多回报。

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所以,“黑天鹅事件”常被用来指称那些发生概率低、影响力大,并且几乎无法预测的事件。在当今经济环境下,此类事件日趋增多。

针对这种现象,哈佛人认为,管理者要做的,不是试图去预测它们,而是设法增强自己对这类事件的抵抗能力。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努力减少未知事物所带来的冲击。为此,哈佛人指出,管理者必须避开以下六大风险管理的误区。

这是管理者所能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而更有效的做法是关注事件的后果,即评估极端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样,我们还应该评估,与竞争对手相比,重大的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如何。与个人生活中购买各种保险规避风险一样,企业也必须未雨绸缪,通过购买保险来对冲可能的风险。

风险管理者常常错误地把“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当作防御风险的先见之明。事实上,研究显示,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未来的可能冲击之间并不存在关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911”恐怖袭击等重大事件均无前车之鉴。而且,考虑到社会风险随机性的存在,不可能有“典型失败”或“典型成功”之类的情况。要想预测重大而突发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www.daowen.com)

那些劝诫人们“不要如何如何”的忠告往往比建议人们“要如何如何”的忠告更有力。心理学家把过失行为(即做了不应做之事)和疏失行为(即未做应做之事)区分开来。尽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两者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不亏钱就等于赚钱,但风险管理者却将它们区别对待。他们往往更重视如何赚取利润,而相对轻视如何避免亏损。事实上,企业应该把风险管理活动纳入到利润中心的考虑范畴,并将其视为利润创造活动。对于易受“黑天鹅事件”影响的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金融行业就普遍喜欢运用标准差来衡量投资风险。其实该指标并不应该在风险管理中使用。该指标仅仅表示:在随机性较小的情况下,约三分之二的变动应该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1标准差和+1标准差之间),且超过7个标准差的变动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结论未必成立,因为实际变动幅度可能会超过10或20个标准差,有时甚至是30个标准差。风险管理者应避免使用与标准差相关的方法和指标,如回归模型、R平方和贝塔系数。

如果两个数学等效公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脑中,往往会给人以不等效的错觉。研究显示,表达风险的方式会影响人们对风险的理解。仅描述最佳情境往往会增强大家的风险偏好。我们应该对风险的不同描述方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自己不会被措辞和数字所蒙蔽。

多数管理者都没有意识到,最优化理论反而使企业更容易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企业里,冗余代表着效率低下,相反,我们被告知,利用财务杠杆才能提高效率。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负债会令企业变得非常脆弱。另外,过度专业化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

最大的风险往往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常常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可能会犯的错误。企业若看不到自己的致命弱点,终将难逃衰败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