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致力于推进就业优先政策

致力于推进就业优先政策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稳增长首要是保就业。今年的《报告》,不仅明确了就业这一宏观调控重要目标,而且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并列为需要把握好的宏观政策取向,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践证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市场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路径,要持续深入加以推进。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举措,其中有不少硬招实招,务必抓细抓实。

致力于推进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民生之本。对个人来讲,有就业才有收入、家庭生活和个人发展才有保障;对社会和国家来讲,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各国普遍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些甚至把就业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业始终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保就业。当前要做好“六个稳”工作,其中“稳就业”在首位。今年的《报告》,不仅明确了就业这一宏观调控重要目标,而且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并列为需要把握好的宏观政策取向,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样做,就是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我国有近14 亿人口、近9 亿劳动力,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对就业压力始终是一个需要做好的大文章。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年仍有1500 多万新成长劳动力需在城镇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34万人、数量再创新高,同时受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需要给部分群体留下转岗再就业的空间。综合这些因素,再扣除掉退休等腾退的就业岗位,今年仍需要11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所以《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并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新增规模。这几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实际规模都超过了1300万人,今年提出这样的政策导向,体现了更加重视稳就业。

实现今年的就业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现在我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较快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单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持续增强。按照近年来经济增长1 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的就业测算,今年6%—6.5%的经济增速可以支撑目标要求的城镇新增就业。

《报告》还提出了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目标。过去我国主要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范围是非农户籍人口,也就是不包括进城务工农民等常住人口,而且数据来源是就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需要失业人员主动登记。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在试点的基础上去年首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一指标的数据来自劳动力市场调查,统计范围包括了农民工等所有城镇常住人口,更能全面反映城镇就业状况。也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就业状况下,调查失业率要高一点,登记失业率要低一点。从调查失业率看,去年按月份一直保持在4.8%—5.1%之间,尽管今年就业压力有所加大,但实现5.5%左右的目标是有把握的;去年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为5.5%以内,今年定在5.5%左右,增加了弹性,主要是考虑了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以及数据存在季节性波动,留有一定余地。从登记失业率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左右,今年预期目标为4.5%以内,也是留有余地、有把握的。(www.daowen.com)

实现今年的就业预期目标,既要应对就业总量压力,又要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一些地区“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并存。据统计,全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在2000万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完善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今年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一项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又有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大事,要办实办好。现阶段,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兴起,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的摩擦性问题还会呈现,这就需要因时因势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保障。

实践证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市场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路径,要持续深入加以推进。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地方政府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应当继续探索创新。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举措,其中有不少硬招实招,务必抓细抓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