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的内涵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一个战略就是一系列用来建立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综合的、协调性的约定和行动。选择了一种战略,即表明公司在不同的竞争方式中做出了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选择表明了这家公司打算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
当一家企业所实施的战略,是其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的,那么这家企业就获得了竞争优势。此外,企业也必须了解,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永恒的。竞争对手获得用于复制该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的技能的速度,决定了该企业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多久。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
(二)战略管理的内涵
在战略管理早期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www.daowen.com)
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6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5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他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4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4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他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1982年,斯坦纳在《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战略管理思想》一书的作者费雷德·大卫教授在书中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一门着重制定、实施和评估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艺术和科学,这样的管理决策和行动可以保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机构所制定的目标。
综观不同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为,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以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长期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大管理决策和行动,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控制几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